一、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设计艺术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研究方法主要沿用了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但由于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等方面的特定性,研究者必须同时掌握心理学和设计艺术学两个领域的知识,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设计艺术的心理现象放在整体、动态的系统中进行分析,侧重于心理学在设计艺术学科的运用,用发展变化的视点去认识设计师和使用者的心理活动,从有利于设计艺术健康发展的角度,使设计艺术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服务,开展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
1.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研究对象(设计师、消费者)的言行表现,从而分析其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方法。观察法是科学上最原始,但也是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包括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进行观察)。设计艺术心理学借助观察法研究设计艺术实践成效。例如,为了评估商店橱窗设计的效果,可以在橱窗重新设计布置的前后,观察注意橱窗或停下来观看橱窗的人数,以及观看橱窗的人在过路行人中所占的比例。通过重新设计布置前后观看橱窗人数变化来说明橱窗设计的效果。英国纽卡斯尔的Fenwick百货公司每年都会在圣诞节左右的一个月时间内,将百货公司的橱窗全部换成有主题的各种圣诞活动,几十年来从未重复过,每年他们还会通过观察法来研究哪年的主题布置最吸引消费者,这些优秀的橱窗设计能够吸引大量的消费者进入商场进行消费。
在实际进行观察时,观察者因其出现立场的不同,而有两种不同的身份:一种是参与观察者,即观察者实际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以被观察者的身份,将所见所闻随时观察记录;另一种是非参与观察者,即以旁观者的身份,随时观察记录其所见所闻。无论是何种身份观察,原则上不宜让被观察者发现自己被别人观察而影响观察的效果。
由观察法所得的研究资料,最重要的条件是必须具有真实性与代表性。必须做到:必须事先界定要观察的行为特征,事先备妥记录表格,以便随时记录观察事实。在观察记录时,除笔记之外,还应发挥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工具的作用,方便获得更客观的资料。为避免时间因素的影响,宜采用时间抽样的方式,在一天或一周内,从不同时间中抽取等长的数个时段,做同一方式的重复观察,综合观察所见,使结果具有较大代表性。
观察法的优点是自然、真实、可靠,方法简便易行,花费低廉。在确定观察的时间和地点时,要注意防止可能发生的取样误差。例如,在了解商店消费者的构成时,要区别休息日和非休息日,也要区别上班时间和非上班时间。有时商店消费者的构成也受周围居民成分的影响。比如,要观察少数民族消费者的特点,就应该选择少数民族特需品的供应商店。在分析观察结果时,要注意区分偶然的事件和有规律性的事情,使结论具有科学性。
观察法的缺点也很明显。在进行观察时,观察者要被动地等待所要观察的事件出现。而且,当事件出现时,也只能观察到被观察者是怎样从事活动的,并不能得到被观察者为什么会这样活动、他们内心是怎样想的等方面的资料。
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使观察法能借用先进的观察设备(如录像录音设备、闭路电视)进行观察,使观察效果更准确、及时,并可减少观察人员的数量。但观察法只能记录消费者流露出来的言行、表情,而对流露出这种言行、表情的原因是无法直接获取的,因而必须结合其他的方法,才能进一步了解被观察者的行为规律。
2.实验法
实验法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研究对象(设计师、消费者)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通过具有设计艺术特色的心理实验方法获得的实验数据,对于探索设计者心理素质的评估方法与强化途径,对于理解大脑是永远不能缺少的。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undt)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摆脱哲学的束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采用实验法的主要原因是,首先,较为有效地排除或控制了干扰因素、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更加清楚地发现所研究事物或现象的变化与反映;其次,可以根据研究者的需要,主动地引起研究对象的变化,甚至可以设立条件诱发研究对象在实际生活中不存在的变化。
实验方法分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实验室实验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例如,我们在实验室中安排三种不同的照明条件(由强到弱),让受试者分别在不同照明条件下,对一个短暂出现的信号做出按键反应,通过仪器记录受试者每次的反应时间。这样就可以了解照明对反应的不同影响。由于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严格控制,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关系,并允许人们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反复验证。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实验室实验的缺陷。自然实验虽然也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但它是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景中进行的。
实验室研究不能严格划定为定量研究,因为在实验室研究中,既可以使用问卷、仪器测量等定量研究,也可以采用观察法、有声思维等定性研究的方法。实验法也有它的不足,对于人的情感意识等心理因素的控制与测试尚无准确、可行的控制方法,往往由于很难按研究对象的情境设计实验条件,与客观实际难免产生误差,实验成果的推广受到限制。比如,测谎仪是根据实验法制造的心理测试仪器,用来记录被测者的心跳、脉搏、呼吸、体温等参数,作为分析与判断的依据,假若说谎者心理素质稳定,不管怎样问讯,都脸不变色心不跳;反过来,说实话者因紧张使神态失常,那么,实验的结果很可能产生错误。
3.调查法
调查法是以搜集研究对象(设计师、消费者)的各种材料来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可采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一种是问卷调查,也称问卷法;另一种是访问调查,也称访问法。问卷调查可通过邮寄、网络等方式进行,同一时间可以调查很多人,而访问调查只能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两种调查的相同之处是都可以预先拟定问题范围;两者相异之处是,问卷调查的被调查者可在问卷上按题回答,而访问调查则是由访问员按受访者对问题的反应随时记录。因此,无论是问卷或访问,都是以预先拟定的问题为调查范围,所以两者都可视为问卷调查,只是访问时问卷填答方式稍有不同而已。
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要填的是个人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教育、职业、宗教信仰和经济状况等。为提高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一般社会调查不填写姓名,而个人资料之项目名称,则按调查对象与目的而定。另一部分要填的是对各题目的反应。答题方式可采用是非法、选择法或简答法。被调查者所填答的是他们对各问题的反应。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针对问卷中的各种问题,不同性别、年龄、教育、职业等各类人员是否在态度或意见上有显著的不同。
调查法也叫抽样调查法。调查研究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所抽样本是否对母全体具有代表性。假如研究者以大学生对职业选择意见之调查研究为题,如不考虑大学生的操作性定义及大学生的母全体,而贸然以某大学一年级或某军校四年级学生为样本,其所得结果极可能完全文不对题。原因是大一学生对职业选择尚缺乏认识,而军校生毕业靠分配,根本不考虑职业选择问题。像此种忽略样本代表性而造成调查结果失真的情形,称为抽样偏差。为了避免抽样偏差,最常采用的办法是随机抽样,使母全体中每个成员都有被抽到的机会。此办法虽然很理想,但却不易实施。以大学生对职业选择意见之调查研究要随机抽样,就必须动用全国所有大学生的资料才能符合理想。另一改进办法是分层抽样,即将母全体分为数个层次,先在每层中各抽取一个小样本,然后合成一个大样本。前例中在各大学四个年级中各抽部分学生的办法,就是分层抽样。
消费者的人口特征和心理活动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其对某一产品的意见或态度的不同。因此,要根据消费者的不同情况、占消费者总体的比例,或者根据产品销售对象的特殊性进行科学取样。取样要采用专门的办法,主要有随机取样和分层取样两种。随机取样是指在特定总体中每个人都有被选择的同等机会。随机取样可以这样进行:在被观察者总体中,比如某一地区的全体居民,按随机数,在派出所的户籍卡上确定被调查者。这样信度比较高。一般说来,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精确性,调查取样的数量应大一些,但与样本大小相比,样本的代表性更为重要。许多国家社会性的调查个案在3~5个,由于取样科学,误差也很小。
分层抽样就是将总体单位按其属性特征分成若干类型或层,然后在类型或层中随机抽取样本单位。样本中各类被观察者所占比例与他们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相同。比如,研究者要根据文化程度来确定被调查者,那么每种教育水平的人在所在样本中所占的比例必须与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相同。如果在已知总体中有15%的大学毕业生,那么在所取样本中也必须有15%的大学毕业生。分层抽样可以根据不同标准,如年龄、性别、教育、收入水平和地理位置等,分别进行。
就科学研究的目的而言,调查法不是一种很严谨的方法。因其使用方便,故而一直广泛采用。调查法的主要限制与观察法一样,只能了解事实是什么,不能进而解释为什么。如根据调查结果,发现了问题,然后再采用个案研究或控制实验,就可以弥补调查法的不足。
4.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以个人或由个人组成的团体(一个家庭或一个集体)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案例研究法也称为个案研究法,原为医生用以了解病人病情及其生活史的一种方法。医生为求诊断正确,检查患者病历,询问患者以往求诊经过以及生活起居习惯等,在性质上即属个案研究。后来个案研究法使用范围扩大,心理学上普遍用来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除临床心理学上一直应用个案研究法之外,教育心理学上对学生个案辅导、法律心理学上的个案调查、工业心理学上的个案(如以工厂为单位)分析,原则上都是采用个案研究法。因为进行个案研究时多半需要追溯个案的背景资料,了解其生活经历,故也称为个案历史法。与其他研究方法比较,个案研究法除强调“个案”之外,另外尚有两大特征:
第一,广集个案资料。个案研究必须依靠足够的个案资料,否则将无从研究,也难以解决个案问题。以消费者个案为例,要想研究个案的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历程,在资料收集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①个人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址、出生日期、出生地点、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等;②家庭背景,包括父母年龄、父母的职业及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居住环境等;③身体特征,包括体形特征、健康状况、生理成熟程度、有无生理缺陷、曾患何种疾病等;④心理特征,在性格特征方面包括情绪稳定性、性格内外倾向、社会态度倾向、自我观念与价值取向等;⑤能力特征,包括智力、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等。
第二,兼采多种方法。由前面所列个案研究所需资料看,所谓个案研究法,只是以个案为对象的研究方法,而并非单独的一种方法。而事实上,在从事个案研究时,必须兼采多种方法才能收集到了解个案所需的资料。从前面所列五种资料看,有关家庭背景部分的资料,就需要采用访问法或调查法;有关智力和性格的资料,就需要使用测验法;有关身体状况的资料,就需医学方面的身体检查。此外,表面看来,个案研究是一种研究问题的取向,是收集所需资料的方法。实际上绝不止于此,个案研究必须配合个案问题的性质,将所得资料做进一步的处理。至此,自然就关系到心理学中各学科的专业问题。我们可以了解,临床心理学者所做的个案研究与教育心理学者所做的不同;工业心理学者所做的个案研究与犯罪心理学者所做的不同。不同学科的心理研究人员以各自的专业知识对个案资料进行研判、分析,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从心理学研究的目的看,除应用目的之外,个案研究法还具有理论上的目的。经过多次同类性质的个案研究之后,所得到的案例,既可供以后研究者在研究设计时形成假设之参考,又可供对解释同类事项者作为预测未来变化的根据。例如,香港交互电子产品设计个案研究,就是通过对香港地区某些个案家庭生活形态和消费行为的追踪调查,详细记录了他们对电子产品需求的轨迹,围绕这一交互家庭主题,进行商业机会寻觅的课题。这个案例既有探索性的研究,又有实质性的调研。调研开始的时候,设计师断定存在的总体商机为家庭控制、家庭安全和家庭娱乐三个领域。其期望是,课题组的工作会引出这三个领域的创新产品。课题组调研的工作从观察香港家庭个案的日常生活开始,研究者持续关注他们吃饭、做日常琐事、上班、上学、与家庭成员会面、采购和许多与家庭生活有关的其他活动。课题组更重视观看家庭中的产品如何受到控制、如何使家庭更为安全以及家庭成员如何娱乐。设计师们从观察用户的日常生活开始,并不局限于三个商机范围,公司和设计师会获得更为广泛的产品创新与新的商业机会。观察和研究这个个案,研究者发现了许多未曾预料到的机会。让课题组成员最吃惊的是,除了预料的三个商机以外,还存在着能够产生新商机的其他六个产品,加上原有的三个商机,共有九个方面的电子产品需求。这九个商业领域是:储存家庭供给与家庭用具、保持公寓的清洁、家庭安全、控制家庭用具、家庭保持联系、父母帮助子女学习、购买鲜活食物、父母保持家庭收支平衡、工作后的娱乐。这一个案研究给香港交互电子产品设计的项目带来宽泛的设计细化内容。
图1.15(www.xing528.com)
图1.16
二、学习设计艺术心理学的意义
从人类祖先开始磨制精良、造型匀称的石器开始,我们的祖先已经在有意无意地考虑人使用产品的心理感受了。不仅考虑到如何使用方便,还涉及审美心理和社会文化心理(图腾信仰)层面。接下来的几千年文明中,无数巧夺天工的工艺品也展现了古代艺人对人们身心需求的关心,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设计艺术心理学,但许多的设计法则从现在看来都属于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以中国为例,汉代的长信宫灯(见图1.15)的精巧设计能将灯烟吸收到灯腔中,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充分考虑了设计中的人的因素;明代家居(见图1.16)不仅在造型和尺度上考虑到人的尺度,并且造型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心理;清代李渔曾在《闲情偶记》中论述了服饰色彩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如“面颜近白者,衣色可深可浅;其近黑者,则不宜浅而独宜深,浅则愈彰其黑矣”,这是在服饰设计中暗合了色彩心理学的原理。国外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古希腊在建筑中对比例、尺度的严格要求显示了有意识地运用人的审美心理尺度来造物;哥特式教堂(见图1.17中巴黎圣母院的外观与细部)高立的造型,营造了庄严、神秘的教堂氛围,运用设计影响主体心理体念。这些都说明了把握心理在设计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21世纪是设计的世纪,学习研究设计艺术心理学的意义更加突出。
1.理论意义
设计艺术心理学是设计艺术学科理论框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现代设计活动中设计师、使用者的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设计艺术活动各种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相互联系及表现的特征与规律,探索设计师与消费者的注意、意志与情感的心理状态以及动机与需要、兴趣与气质的个性心理。设计艺术心理学将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理论融入现代设计艺术所包含的知识与科学中,诸如设计作品的功能、材料、结构、工艺、形态、色彩知识以及形象设计、包装设计的材料学、生理学、美学、市场营销学等有关学科,形成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的完整领域。学习设计艺术心理学既能深入拓展普通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又能加强设计艺术学科理论群体的交融组合,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设计大国”转变奠定理论与学科发展基础。
2.实践意义
(1)有助于建立客户模型,为“好的设计”服务
德国造型咨询委员会顾问萱旺特(Schoenwandt)教授认为,“好的设计”应该是具有创造性、适用性、美观性、理解性、永恒性特征,且精细化、简洁化、生态化。
然而,当前许多方面的艺术设计总是先考虑功能和结构,然后才考虑消费者操作使用。这样的设计往往导致“以机器为本”,迫使消费者适应机器功能。建立客户模型,可以分析完成各种操作任务的过程,分析客户的知觉、认知、学习和操作的出错特性,以此作为设计物人关系或人机界面的基础,发现设计引起的问题,如安全问题、可用性问题、疲劳问题、操作出错问题、客户学习负担等,并改进物人关系或人机关系。设计艺术心理学通过观察人们使用操作产品过程,调查消费者认知心理,获取相关信息,为客户提供有利的行动条件、心理条件,包括知觉条件、认知条件和操作动作条件,进而改进设计,使产品的功能、造型及其使用方式符合消费者的心理行为规律,实现产品“以人为本”,这就是“好的设计”。
(2)有利于设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的发展和各国经济贸易活动的增加,设计艺术作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愈演愈烈。设计艺术作品的性能、质量、价格、附加值、能耗等向设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设计艺术心理学能帮助设计教育工作者设计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帮助设计艺术专业学生明确学习与成长阶段究竟学什么和怎么学,怎样面向现实与未来,面向国际化市场,研究用户心理,如何增强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怎样增强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学会针对目标市场设计出更加适销对路的产品。设计艺术心理学能帮助未来设计师丰富知识结构,加深对于设计艺术的评价、理解、鉴赏的能力,从更深刻的层面理解设计艺术作品的本质与意义,制定更适当的宣传、推广和促销手段,提高设计市场竞争力,如为什么有些设计使人赏心悦目,有些设计能使人忍俊不禁,等等。
(3)有利于提高设计师综合素质
学习设计艺术心理学,首先,要运用创造心理和思维科学的一般原理,能帮助设计师拓宽设计思路,激发灵感,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设计创造能力。设计师是否具有创造才能是相当重要的,也是衡量一个设计师基本品格的重要标尺。设计师应该想旁人没有想到的东西,发现旁人没有发现的东西,走一条旁人没有走过的路,唯有创造才能出类拔萃。
对所从事的设计领域从技术到理论均有很好的把握,不仅在设计技术表现上有很强的基本功,而且在专业理论素养上都能体现出专家的权威地位,具有广泛的知识面、浓郁的创造情趣和健全的人格特征,很好地把自己的设计构想以优美感人的视觉形态表现出来,给人以另辟蹊径、别出心裁的形象感受,决不能拾人牙慧、形式雷同。设计艺术心理学是加强设计师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的基础性学科,是现代设计师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学、美学、市场学及其他科学技术等共同构成设计师的综合网库。
图1.17
图1.18
其次,现代设计师应该具有良好的精神品格、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有紧跟时代的现代设计观念,眼光敏锐,善于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热点,保持旺盛的设计活力;要有良好的群体意识和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善于与人共事,调动多方面的智慧和技能,以一种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不定期推进设计进程。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人的身心需求规律、行动动机,剖析意志品质、人格形成机制等,对于设计师行为调控、人格魅力塑造和良好素质培养等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例如,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手机产品(见图1.18)的设计小组是由9位工业设计师和工程师、3位人类工程学博士、6位多媒体设计师、12位文案创作人员(包括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等人士)组成的。该小组负责开发新的业务领域,发展新产品概念,建立产品设计的数据库,制作原型产品,进行图形设计、包装设计、网络宣传设计等。他们认为,设计艺术越来越注重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力求体现舒适方便、实用的原则,将人的喜好与产品性能统一在一起。设计小组或者根据客户需求和消费者满意度收集来的数据,通过分析和综合,开发产品概念;或者通过图画、模型和语言描述,给出一个清楚、简洁的建议。成功的设计往往基于小组专业人员的合作开发及设计活动的有效组织与设计开发流程管理。
练习与思考
1.简述设计艺术的不同形态。
2.简述设计艺术心理学概念、研究内容与性质。
3.试分析设计艺术心理学的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四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4.运用实例说明学习设计艺术心理学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