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界定的介绍

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界定的介绍

时间:2023-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界定一、设计艺术的含义1.设计艺术设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渊源是伴随“制造工具的人”的产生而产生的。因此,设计艺术是根据一定目的精心策划、构思并制订方案,最终生产或制作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产品或作品的艺术。设计艺术的根本意义在于提升人类的生活的品质。

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界定的介绍

第一节 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界定

一、设计艺术的含义

1.设计艺术

设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渊源是伴随“制造工具的人”的产生而产生的。当原始人类用简陋的工具雕琢器物时,设计的意念及价值就已产生。综观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画卷,无处不显露出人类设计的印记。

“设计”一词,英文为Design,就字义解释,有设想和计划的含义。设想是指人们对某项活动欲达到的预期效果的构思愿景;计划是指为达到构想的预期效果而准备采用的方法和步骤。可以说,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是通过创意、策划、制作等不同环节,创作出可供实施的方案、图样的活动,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现代设计已远远超越过去传统手工业生产的范围,突破直接的物质生产领域而上升为思想内涵的文化创造领域,成为融合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艺术的、心理的、文化的各种形态的特殊的审美创造活动。从物质层面看,现代设计是人类造物的艺术方式;从非物质层面看,现代设计是对事物进行筹划、安排,如制订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等。

现代设计活动实现了工程技术与艺术设计、艺术创作的联姻,强调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设计过程与艺术创造更加接近,设计的艺术成分越来越多,以功能、原理、结构为特点的技术成分成为必备基础,产生了显艺术的倾向或趋势,人们通常把现代设计称为设计艺术(Design Art)。因此,设计艺术是根据一定目的精心策划、构思并制订方案,最终生产或制作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产品或作品的艺术。设计艺术的根本意义在于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作为社会进步与革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可以说,21世纪将是设计艺术异军突起的时代。

2.设计艺术的类型

设计艺术和绘画艺术、影视艺术、舞蹈艺术、音乐艺术一样,已经全面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范围十分广泛。对于设计艺术基本类型的划分,有多种不同方法。一般说来,多数专家学者把设计艺术分成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和空间设计;也有人将设计艺术分成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商业设计三大类;还有一种观点是将设计艺术归纳为视觉、产品、空间、时间和服装设计等五个领域,而把建筑、城市规划室内装饰、工业设计、工艺美术、服装、电影电视、包装、陈列展示、室外装潢等许多设计领域系统地划分在不同的五个领域之中。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设计领域的不断扩展,设计现象和设计活动更加纷繁复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理论家倾向于按设计艺术的不同目的,将现代设计大致划分成三大形态:为了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了使用的设计——产品设计;为了居住的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这种划分方法的原理是将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自然、人、社会,作为设计类型划分的坐标点,由它们的对应关系,形成相应的三大基本设计形态(见图1.1),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详细的划分。

上述划分方法具有相对广泛的包容性和科学性,有利于设计师把握和发挥各种设计类型的优势,相互补充,推动设计艺术的整体运作与发展。当然,这样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最后的划分。在社会、经济和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设计形态本身和与之相关的各种因素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比如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展示设计,也充分利用了听觉传达、触觉传达,甚至嗅觉传达和味觉传达的设计;建筑物中非封闭性的围合,出现了长廊、屋顶花园、活动屋顶的大厅等难以区分室内还是室外的空间;统合三个领域的综合设计,如当前流行的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等。

img2

图1.1

(1)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由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直译而来,是指利用视觉符号(人的视觉器官眼睛所能看到符号语言系统,包括人体的肢体动作语言;标志、记号、照片、绘画、图表等图形语言;建筑、服装等实体语言)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它包括二维的平面设计,如招贴、摄影、标志、字体等;三维空间的立体设计,如包装、陈列、展示等;四维空间的时空设计,如电视演播、动画、舞台设计等。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是设计者将思想和概念转变为视觉符号形式的过程。如图1.2所示,加油站招牌造型和色彩的变化处理,极易成为视觉焦点;如图1.3所示,有轨电车车身广告设计的特殊形式,形成流动的城市风景线;如图1.4所示,整面建筑墙面的创意装饰,别具一格,既产生广告效应,又是一种文化传播;如图1.5所示,广告设计中大胆的夸张处理,人们在一笑之中感悟产品强有力的广告推介效应。

img3

图1.2

img4

图1.3

img5

图1.4

img6

图1.5

img7

图1.6

img8

图1.7

(2)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是对产品的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生产制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实用、经济、美观的产品。广义的产品设计包括人类所有的造物活动。从第一块敲砸而成的石器,到今天的汽车、电视、通信设备等,都是人类产品设计行为的结晶。功能、造型和物质技术条件是产品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看,产品设计可以划分为手工艺设计和工业设计两大类型,前者是以手工制作为主的设计,后者是以机器批量化生产为前提的设计。

手工艺设计(Craft Design)是以手工对原料进行有目的地加工制作的设计,主要依靠双手和工具,也不排斥简单的机械。范围主要包括陶瓷器、漆器、玻璃制品、皮革制品、皮毛制品、纺织品、木工制品、竹制品、纸制品等的手工设计制作;“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ID)这个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美国,用以代替工艺美术和实用美术这些概念而开始使用。现在所说的工业设计,是指在现代工业化条件下对工业产品进行的设计,其核心是对工业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诸要素从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审美的角度进行综合处理。既要符合人们对产品的物质功能的要求,又要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要,还要考虑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它是人类科学性、艺术性、经济性、社会性有机统一的创造性活动。工业设计包括日用品设计(陶瓷制品、玻璃制品、家具、办公文具、玩具等),电器电子产品设计(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洗衣机吸尘器热水器、电饭煲、电熨斗、空调器、音响设备),工业机械及交通工具设计(工业机床、仪器仪表、通信装置、医疗器械、汽车、飞机、动车、船艇、自行车摩托车及各种手工工具设计)等。

图1.6~图1.9依次为:格雷特·托马斯·瑞尔特威德设计的红蓝椅,拉塞尔·莱特设计的“现代美国”系列餐具,琼·奥蒂斯·雷奈克设计的胶带搁置架,“香奈尔5号”香水瓶。这些都是百年设计中的经典产品设计。

img9

图1.8

img10

图1.9

(3)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Environmental Art Design)是把人类的生存空间作为对象而进行的设计。

人居环境有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之分。人工环境按空间形式划分,可分为建筑内环境与建筑外环境;按功能划分,可分为居住环境、学习环境、医疗环境、工作环境、休闲娱乐环境和商业环境等。环境艺术设计按空间形式大致分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和公共艺术设计等。环境艺术设计的中心课题是协调人、建筑、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其成为和谐统一、美好舒适的人类活动空间和生存环境。

图1.10~图1.13依次为:公共环境设施满足候车功能的同时,具有避雨、休息、广告、信息等多种功能;明媚阳光、木质家具等使室内空间与室外环境有机融合,释放出一种咖啡情调;室内空间形与色的变化处理,是技术与设计理念的完美结合;绿草、鲜花、树木、设施、建筑、蓝天组合构成的环境艺术作品。(www.xing528.com)

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各有特殊的现实性和规律性,同时又都遵循现代设计艺术发展的共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本书中的设计艺术主要就是针对上述三种不同的设计类型,探索不同设计艺术形态的心理现象与本质,以期促进现代设计艺术整体的繁荣和发展(书中有时为表述方便,出现的“设计”二字,也是指“设计艺术”)。

二、设计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

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现象,如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飞禽走兽、风土人情、社会准则等,它们有的属自然现象,有的属社会现象,对于这些现象进行研究的不同学科,构成了人类不同的知识领域。

人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界最复杂、最奇妙的一种现象。人眼可以看见五彩缤纷的世界,人耳可以聆听旋律优美的乐曲,人脑可以储存异常丰富的知识,虽时过境迁而记忆犹新。人为万物之灵,人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奥秘;人有七情六欲,能通过活动去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并在周围环境中留下自己意志的印迹。

人的心理活动受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决策指挥。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的,包括心理过程(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和人格)两个方面。

1.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心理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人脑接收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2.情感和意志

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感或情绪。情感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知之深,爱之切”,深厚、真挚的情感来源于对人、对事真切深刻的了解;情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积极的情感能激发人们认知的积极性,使人锐意进取;相反,消极的情感会使人消极、沮丧,降低人们认知与创造的热情。

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动机是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包括饥渴、饮食等生理需要,交往、成就、劳动、自尊等社会需要,认识、美感等精神需要,以及衣着、住房、交通等物质需要。在人的各种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了人的不同的动机,动机不同,人们对现实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也不一样。

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感,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意志与认知、情感有密切关系,而人的意志的坚强或懦弱又反过来对人的认知和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

3.能力和人格

人在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或者说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征,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偶然出现的,有些则是稳固、经常出现的。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有时也叫做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img11

图1.10

img12

图1.11

img13

图1.12

img14

图1.13

个性心理特性包括能力和人格两个方面。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如有的人记得快,有的人记得慢;有的人长于想象,有的人长于思考。

人格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气质、性格等。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有的人温柔,有的人粗暴;有的人敏捷,有的人迟钝;有的人谦虚谨慎,有的人骄傲自满,这都是人格的差异。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先有心理过程,而后逐渐形成了人格。人格形成以后,又会对心理过程具有制约的作用。

设计艺术是人类一项广泛的创造性活动。自380万年前,古猿学会了用火以及打造石器,意味着人与动物的分离,其有目的、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生活用具,意味着设计心理活动的开始。人类关于自然和社会方面的各种知识以及在认识、改造世界方面所取得的一切设计艺术成就,都是与个体(即设计艺术活动中的主体——设计主体和设计用户或消费者)心理的存在和发展分不开的。

设计艺术活动中的主体,即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用户或消费者),同样包含认知、情绪与动机、能力和人格等心理现象,并外显于围绕设计艺术的一系列行为之上。从设计主体角度来看,是以“创造”为核心的一系列设计艺术行为;从用户角度来看,包括了选择、购买、持有、使用,甚至鉴赏等系列消费过程中的全部心理行为。设计艺术活动中的主体既具有人类个体心理活动的最普遍、最一般规律,同时作为社会的成员,总是生活在社会团体中,并与他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从而产生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存在着团体需要、团体利益、团体价值、团体舆论、团体意志、团体目标等心理特征。

三、何谓设计艺术心理学

设计艺术是一个艰苦的创意过程,与纯艺术领域的创作有很大的差别,不可能天马行空、放任自由,必须在许多的限制条件下综合进行。无论是从为“谁”设计“什么”的角度,还是从设计师的角度考虑,都牵涉到设计艺术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都具有设计艺术学科的特点和规律性,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

设计艺术心理是指设计主体(设计者)和设计目标主体(用户或消费者)在设计作品的功能原理构想、结构设计计算、设计方案表达、工艺规程制定、消费体验与审美评定等过程中的系列心理活动。现代消费观对设计艺术的要求和限制越来越多,人成为设计艺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人们不仅要求获得商品的物质效能,而且迫切要求满足心理需求。设计艺术学科研究越向高深的层次发展,就越需要用于设计艺术的专门心理学的理论支持。

设计艺术心理学作为新兴学科,以往学者对它所做的界定不多。关于设计艺术心理学学科的研究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

1969年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赫伯特·A.西蒙在《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中,着眼于设计主体思维活动,对设计心理学的含义有所述及,把设计活动看成是问题求解的思维心理“黑箱”,即用户(消费者)“黑箱”以及设计师“黑箱”。

美国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是最早对设计心理学做出界定的学者之一(我国将其著作《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译为《设计心理学》)。唐纳德·A.诺曼通过大量设计案例,分析了用户的使用心理,“构成了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和物互相作用方式的心理学”,认为“所有伟大的设计都是在艺术美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成本和功能之间寻求平衡与和谐”。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设计艺术心理学十分关注,对“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界定各有千秋。

乐山、李彬彬等认为,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与消费心理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在工业设计活动中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遵循消费行为规律、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一门学科。

赵江洪认为:“设计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围,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解决设计艺术领域各种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

任立生认为:“设计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以满足需求与使用心理为目标,研究现代设计活动中设计者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科的一个分支。”

宋专茂认为:“设计心理学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人设计产生的心理反应特点,尤其是人们对物品需求的心理特点,通过意识作用设计的一门学问。”“设计心理学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寻求设计者心态与设计活动之间存在的规律,从而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的心理需要。”

柳沙认为,目前国内学界关于设计心理学的定义各有侧重,或者是从消费者心理的角度出发,侧重于利用心理学原理来掌握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性需要,用于设计实践之中;或者综合筛选出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用以分析和解决设计艺术领域中的问题。他认为:“设计艺术心理学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的边缘科学,它既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也是设计艺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设计艺术领域中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消费者或用户)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许劭艺认为:“设计艺术心理学既是设计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上,专门研究在设计艺术活动中如何遵循视知觉规律,应用审美心理规律,把握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综合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创造性地设计适用满意的产品的一门学科。”这一定义中的“相关的影响因素”是强调在设计艺术中对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的环境和行业因素,它既包括物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又包括相应的行业、产业的审美以及消费的不同要求。他强调设计艺术心理学“应将环境、情景的影响作为考查主体心理现象和行为的一个依据。”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设计艺术心理学是运用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设计艺术活动过程中设计主体(设计者)、设计客体(消费者或用户)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旨在满足人们需要并提高设计效率的边缘交叉学科。它既是心理学与设计艺术学交叉形成的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也是设计艺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