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的午餐该吃就要大胆吃
“智猪博弈”看似不合理,叫人难以接受。不过它也有它存在的可靠理由。那就是符合“智猪博弈”的规则的存在,只要这样的规则适合全体博弈参与者长期稳定合作发展,小猪的免费午餐但吃无妨。
在智猪博弈里,利用他人的努力来为自己谋求利益的智者是最大的受益人,因为他不必付出什么劳动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关键就在于如何让对手心甘情愿地按照自己的期望去行动。
“智猪博弈”(Pigs’payoffs) 这个例子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只有这样大猪和小猪才能共同生存。
这个经典的博弈模型可以解释很多经济现象,尤其是行业和市场中的竞争现象;同时它也可以解释很多社会现象和我们周边发生的事。
金融证券市场是一个群体博弈的场所,其真实情况非常复杂。在证券交易中,其结果不仅依赖于单个参与者自身的策略和市场条件,也依赖其他人的选择及策略。
在“智猪博弈”的情景中,大猪是占据比较优势的,但是,由于小猪别无选择,使得大猪为了自己能吃到食物,不得不辛勤忙碌,反而让小猪搭了便车,而且比大猪还得意。这个博弈中的关键要素是猪圈的设计,即按按钮的成本。(www.xing528.com)
证券投资中也是有这种情形的。例如,当庄家在低位买入大量股票后,已经付出了相当多的资金和时间成本,如果不等价格上升就撤退,就只有接受亏损。所以,基于和大猪一样的贪吃本能,只要大势不是太糟糕,庄家一般都会抬高股价,以求实现手中股票的增值。这时的中小散户,就可以对该股追加资金,当一只聪明的“小猪”,而让“大猪”庄家力抬股价。当然,这种股票的发觉并不容易,所以当“小猪”需要忙碌的就是发现有这种情况存在的猪圈,并冲进去当聪明的小猪。
从散户与庄家的策略选择上看,这种博弈结果是有参考意义的。例如,对股票的操作是需要成本的,事先、事中和事后的信息处理都需要金钱与时间成本的投入,如行业分析、企业调研、财务分析等,一旦已经付出,机构投资者是不太甘心就此放弃的。而中小散户,不太可能事先支付这些高额成本,更没有资金控盘操作,因此只能采取小猪的等待策略。等到庄家动手为自己觅食而主动出击时,散户就可以坐享其成了。
股市中,散户投资者与小猪的命运有相似之处,没有能力承担炒作成本,所以就应该充分利用资金灵活、成本低和不怕被套的优势,发现并选择那些机构投资者已经或可能坐庄的股票,等着大猪们为自己服务。由此看到,散户和机构的博弈中,散户并不是总没有优势的,关键是找到有大猪的那个食槽,并等到对自己有利的游戏规则形成时再进入。
遗憾的是,在股市中,很多作为“小猪”的散户不知道要采取等待策略。让“大猪”们去表现,在“大猪”们拉动股票价格后从中获取利润,才是“小猪”们的最佳选择。作为“小猪”,还要学会特立独行。行动前,不用也不需要从其他“小猪”那里得到肯定;行动时,认同且跟随你的“小猪”越多,则你出错的可能也就越大。简单地说,就是不要从众,而是跟随“大猪”。
比如说在学校里,我们学经济管理专业的,经常会有案例小组讨论和上台演示的。每个小组都会在课内或者课外进行讨论、分析案例、撰写分析报告和上台演示。当然,案例小组讨论的目的除了学习课程知识外,也是让同学们学习团队领导、沟通、协调和合作等技能。这本来就得要求各个同学各尽其职,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把团队的任务做得最好。但是,现实中往往会冒出一些偷懒的人,他们认为反正小组人那么多他少做点也没什么大碍。因此经常没能很好地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最终只能小组组长或者其他积极的同学来帮忙。
这种偷懒的人其实就是“智猪博弈”中的小猪,他们以逸待劳,窃取“大猪”和小组的劳动成果;而积极的人或者小组组长这些“大猪”则只能辛辛苦苦地忙前忙后,做完自己该做的,还要做“小猪”们的那一份。如果“大猪”们不这样的话则会导致整个小组没能完成任务而损害整个小组的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