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直报怨:理智胸怀,不吃亏

以直报怨:理智胸怀,不吃亏

时间:2023-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直报怨”不会吃大亏“以直报怨”是理智和胸怀的体现,被人占小便宜却不会吃大亏,更重要的是保持了继续获益的能力。因此,以直报怨可以让人换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可以实现求同存异和感化人的效果,是创立和谐社会的保证。蔺相如以如此忍让的宽厚和仁义回报廉颇的盛气凌人,最终感动了廉颇,使廉颇意识到自己的小肚鸡肠和无理取闹的不仁。

以直报怨:理智胸怀,不吃亏

“以直报怨”不会吃大亏

“以直报怨”是理智和胸怀的体现,被人占小便宜却不会吃大亏,更重要的是保持了继续获益的能力。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呢?孔子特别强调做事情的分寸,“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曾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孔子的回答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德报德”这一说法是很好理解的,就是让人永远记住感恩戴德美德,而现实社会里的绝大部分的贫民百姓都会坚持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答的做法,否则作家梁晓生发出只有老百姓才是最善良的感慨,只有一些小人、尤其是那些当差的小人,在进行以怨报德时还会发出此事与小人无关、没奈何或者接受差遣不得不来等等的感慨,就像水浒中的人物陆谦陷害林冲和玉兰陷害武松一样,这个现实社会就是这样悲哀。

“以直报怨”这一说法从字面同样是很好理解的,这里的直就是常说的耿直、直率的意思,整句的意思就是指用真诚的宽怀来面对那些制造仇怨的做法,而以怨报怨则是带来了永远无休止的冤冤相报而导致无法休止的争斗局面。因此,以直报怨可以让人换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可以实现求同存异和感化人的效果,是创立和谐社会的保证。当然,这一点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存在狐假虎威和无赖的扯皮现象,导致了那些善良的百姓和君子仅仅是为了减少自己日后增加麻烦而采用的忍气吞声的自我解嘲方式罢了。

春秋时期蔺相如廉颇的故事就是一个以德报怨的楷模。他以超人的勇气和智慧,让赵国的镇国之宝和氏璧秦王眼皮下遛了一圈又完整地回到了赵国,功盖朝廷;后来,在秦赵两国的渑池之会上,当赵王处境非常尴尬的之时,他又凭借自己的睿智和胆略,帮助赵王摆脱了受辱的困境,维护了国家的尊严。由于其功劳显赫,得到赵王的重用和封赏顺理成章,天经地义。可是,生性刚直粗犷的廉颇却偏偏对蔺相如很不服气,扬言一定要找个机会羞辱居自己之上的蔺相如。而蔺相如听说后,不但没有嫉恨和报复,反而为了避免发生不愉快,宁愿一直躲着廉颇,即使是两人的马车在路上不巧相逢,蔺相如也让车夫退避以礼让廉颇。蔺相如以如此忍让的宽厚和仁义回报廉颇的盛气凌人,最终感动了廉颇,使廉颇意识到自己的小肚鸡肠和无理取闹的不仁。后来,惭愧难当的廉颇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请求蔺相如的原谅和惩罚,原来不睦的文武二臣终于消除了仇隙和误解,从此结为生死之交,在战国后期风雨飘摇的形势下,共同支撑和维护着赵国的江山社稷。

以直报怨绝对不是简单的一种宽恕,能够让人宽恕的是一种过失的行为,而绝对不是那些违法的行为,因为宽恕是人与人之间爱护的前提,而爱护就是人与人之间宽恕的结果,这样也就标志了以直报怨的最高境界,而那些违法行为产生的仇怨是需要法律途径来解决,而现实的社会是百姓无小事的虚伪的现实社会。适者生存与用进废退两个学说告诉这样一个道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做法才是应该被自己选择的方式。

博弈论的角度来分析“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的策略(这里所谓“直“,就是公正,以公正来回报对方),可以与博弈论强调的用“一报还一报、恩怨必报”相联系,两者都是促进人类之间的合作的,即: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不报复你。我对你好,是为了你能继续对我好。我不报复你,是为了避免睚眦必报、“冤冤相报何时了”的互相损害,而是要将对方重新拉回合作的轨道。也就是在诉诸“一报还一报”、“恩怨必报”的同时,强调“以合作为目的和适度”。

最近几年,蒙牛乳业通过成功的事件营销,行业地位逐渐建立起来了。但当年牛根生和同事们创立的过程却是九死一生,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各种困难,而且,其中大多数困难还是竞争对手人为制造出来的。所以,在采取什么竞争哲学这个问题上,牛根生应该是很有发言权的。他在阐述“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的座右铭时,讲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话: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其实就是’与自己较劲’!发生任何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改变自己容易,改变别人难。假使矛盾双方的责任各占50%,那么,你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当你主动改变后,你会发现,对方也会跟着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不是同比例的,往往你改变10%后,他会改变30%,真所谓’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万一你改变了50%以后,对方还是一点不变,怎么办呢?你还是要坚持’与自己较劲’。因为95%的情形不是这样的。当你无数次地’与自己较劲’后,回头再看,大数定律的效能就显现出来了:你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了世界!”。

这不仅仅是不主动做坏事,而且是主动让步,近于主动做好事了,牛根生这个说法,其实是对以直报怨战略的最好注解。每天抱怨自己的经营环境恶劣,以至于无法让他们在经营中保持基本的诚信原则的人潜心读一读蒙牛创业历史,应该会有所启示。

接下来,我们用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的一段经历,来说明人与人相处的一个原则问题:当被别人以不正当的手段对待时,你应选择什么样的策略进行反应。(www.xing528.com)

有一天,茅先生陪一位外宾去北京西郊戒台寺游览。他们叫了一辆出租车,来回90多公里,加上停车等待约两个小时,总计价245元。但茅先生发现司机没有按来回计价。按当时北京市的规定,出租车行驶超过15公里之后每公里从1。6元加价到2。4元。其理由是假定出租车已驶离市区,回程将是空车。但对于来回行驶,因不会发生空驶,全程应按1。6元计价。显然,出租车司机多收费了。

此时茅先生有三种选择。一是拒绝付款,司机将不得不屈从。因为如果茅先生去举报他的违规行为,他将被处以停驶一段时间的处罚,损失更大。这种办法叫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也就是"以怨报怨"。你不守信用,我也不守信用;你欺骗我,我也欺骗你。用这种方法来敦训那些办坏事或破坏规则的人,他们吸取了教训或许会改辕易辙。鲁迅有一段话说:"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所采用的就是这种态度。

还有一种方法叫做"以德报怨"策略,也就是永远允许对方采取不合作,而自己永远采取合作策略,你对我搞阴谋诡计,我仍旧对你友好。这种策略可以避免冤冤相报无穷尽,但是却只可能被那些道德极端高尚的"圣人"所采用,因为它是超越理性的。基督教新约》上说,如果有人打你的左脸,你应把右脸也让他打,用这种胸怀和博爱去感化对方。基督教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善的基因,只要有足够的力量去启动,坏人也能变为好人。

法国作家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中,冉阿让偷了神父的东西被警察抓住,神父却为他开脱,所采取的就是这种策略,并且产生了巨大的道德感召力,使冉阿让重归正途。但是一般情况下,这个策略对采取者最为不利,因为多数对手并不是冉阿让,而是一旦知道了你会采取这种策略后,他们会永远采取背叛策略。

上述两种办法截然相反,但都有他们的道理。仔细想来确实叫人感到惊奇。两种极端都有道理,其结果是怎么做都可以。对待坏人真的就没有有效办法了吗?有没有既非以怨报怨又非以德报怨的办法?

答案当然是有。那就是一报还一报策略的修正策略。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这样精彩的策略,所谓"直",就是公正,以直报怨就是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公正地回报对方的背叛,而不是以恩怨来考虑当前的策略。

这种修正了的一报还一报,修正的是报复的程度,本来会让你损失5分,现在只让你损失3分,从而以一种公正审判来结束代代相续的报复,形成文明。

孔子反对以德报怨,因为这样做的话,对坏人也施以德,对好人也施以德,变成没有区别,于理不合。以直报怨包含两重意思:一是要用正直的方式对待破坏规则的人,二是要直率地告诉对方,你什么地方办错了事。

出租车司机多收费,以怨报怨就是拒绝付款;以德报怨就是不但付钱还给他一笔小费;以直报怨则是仍按照规定付款,但是告诉他犯了规,以后改正。经济学家茅于轼的做法是:指出死机的违规行为,但仍按规定向他付款。在这种策略中,他们应付180元,另加停车场收费5元。

除了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我们常说的“投桃报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等都体现了一报还一报的思想。尽管这一策略并不是最优的,在充满了随机性的现实社会里有这样或那样缺陷,但对于以德报怨和以怨报怨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相对优势的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