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红海到蓝海:为何是关键之举

从红海到蓝海:为何是关键之举

更新时间:2025-01-0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选择从红海游到蓝海,是发展形势的需要和要求。关于蓝海,红海是基于产业组织经济学,蓝海战略的理论基石是新经济理论,也就是内生的增长理论。蓝海战略认为,聚焦于红海等于接受了商战的限制性因素,即在有限的土地上求胜,却否认了商业世界开创新市场的可能。对于这个结果,既然财富都集中在蓝海,为什么这么多人挤在红海里,主要推出业务还都是红海呢?为什么86%的企业还在红海中呢?

为什么要从红海游到蓝海?

红海是残酷的,更低的成本或更突出的差异化是红海的生存法则,即便这样,原本已经拥挤的红海中生存空间也是有限的。蓝海则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甚至是大片等待被开辟的领域。选择从红海游到蓝海,是发展形势的需要和要求。

对于红海,人们都很熟悉了,比如平常所说的竞争战略,进行产业的分析,竞争分析,定位等等,主要从差异化战略和低成本战略做权衡取舍。 “蓝海战略”是2005年全球范围内管理界的一个关键词。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教授合著的《蓝海战略》一书。关于蓝海,红海是基于产业组织经济学,蓝海战略的理论基石是新经济理论,也就是内生的增长理论。

红海战略主要是在已有的市场空间竞争,在这里,你相对于你对手是成本比他低,或是比他更加可以达到差异化,两个战略取其一。游戏规则是已经定好的,按照这个游戏规则,竞争者进行针锋相对的竞争,所要分析的就是竞争态势和已有产业的条件,这是红海战略需要研究的变量和因素。

蓝海战略不局限已有产业边界,而是要打破这样的边界条件,有时候蓝海是在全新的一片市场天地中开辟的。当然,蓝海可以在红海中开辟,比如星巴克咖啡,原来麦氏,雀巢这些厂商都是采取低成本,在价格上竞争。实际上咖啡已经商品化,星巴克一出现就击倒所有对手,在原有红海中开辟了蓝海,几乎达到垄断地位的高度。

蓝海战略认为,聚焦于红海等于接受了商战的限制性因素,即在有限的土地上求胜,却否认了商业世界开创新市场的可能。运用蓝海战略,视线将超越竞争对手移向买方需求,跨越现有竞争边界,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并重新排序,从给定结构下的定位选择向改变市场结构本身转变。

蓝海以战略行动作为分析单位,战略行动包含开辟市场的主要业务项目所涉及的一整套管理动作和决定,在研究1880年~2000年30多个产业150次战略行动的基础上,指出价值创新是蓝海战略的基石。价值创新挑战了基于竞争的传统教条即价值和成本的权衡取舍关系,让企业将创新与效用、价格与成本整合一体,不是比照现有产业最佳实践去赶超对手,而是改变产业景框重新设定游戏规则;不是瞄准现有市场“高端”或“低端”顾客,而是面向潜在需求的买方大众;不是一味细分市场满足顾客偏好,而是合并细分市场整合需求。(www.xing528.com)

一个典型的蓝海战略例子是太阳马戏团,在传统马戏团受制于“动物保护”、“马戏明星供方侃价”和“家庭娱乐竞争买方侃价”而萎缩的马戏业中,太阳马戏团从传统马戏的儿童观众转向成年人和商界人士,以马戏的形式来表达戏剧的情节,吸引人们以高于传统马戏数倍的门票来享受这项前所未见的娱乐。

蓝海战略在获利性增长上的结果与红海战略的不同可作下面分析。

对于业务投入的结果,在新推出业务当中,86%是投入红海业务,14%是蓝海业务,而蓝海业务最后在利润上的影响占61%,也就是达到总利润61%,这些结果是通过随机抽样,然后通过统计的方法计算出来的。

对于这个结果,既然财富都集中在蓝海,为什么这么多人挤在红海里,主要推出业务还都是红海呢?

在世界经济论坛,或者财富年会,或者微软的峰会,所有企业的老总一致说创建蓝海非常重要,但是等他们回去要投入项目的时候,要他们真正开出支票的时候,还是举足不前,仍然持续在红海。这也是莫博涅教授不解的一点。

为什么86%的企业还在红海中呢?原来,在红海中开创业务,已经有了很多分析工具和框架理论,只要分析产业的现状结构,比照一下竞争对手,在价格质量内容相比照就可以了,知道我们相对竞争对手的优势在何处,就可以制定我们战略了。但是蓝海是冒险,虽然创新是好的,但是没有什么人愿意冒险,在商学院中我们也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没有人想做失败者,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仍致力于红海中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