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联系与区别
(一)发展文化事业能够拉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也是对文化产业的间接性投资,同时也是对文化产业消费潜能的培养。文化事业搞好了,就能促使公众对文化产生兴趣,培养和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为消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创造条件。这就必然会带来文化的直接消费或相关消费,为文化产业培养、创造和拓展文化市场,拉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会直接拉动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市场空间,从而推动文化产业的向前发展。
(二)发展文化产业为发展文化事业奠定物质基础
文化产业发展了,会对文化事业产生投入的回报。文化产业也是文化事业经济基础的一部分,文化事业的投入中有一部分直接来源于文化产业。如各地开征的文化事业建设费、设立的宣传文化事业基金,就是直接从文化产业部门的营业收入中收取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文养文,以文补文,以文促文”。文化产业发展了,可以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税收,使国家有更多的物力财力来用以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些文化事业,当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后就会发展成文化产业。如过去广播电视是作为文化事业来对待,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播电视业中的某些节目提供、网络传输、节目播出等则采取了产业经营,变成了文化产业。而有的文化产业,当消费者减少时就会转成文化事业,就需要以国家或社会投入加以保护。例如民族音乐、戏曲等某些传统艺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
当然,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也存在着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www.xing528.com)
1、生产目的不同。文化事业部门是生产公共产品,以国家需要为转移。文化产业部门是为市场生产商品,以市场需要为转移。
2、机构性质不同。文化事业机构是政府部门的附属单位,以行政方式管理。文化产业机构是企业单位,以企业法人进行经营活动。
3、资金来源不同。文化事业的生产资金由国家或社会提供。而生产文化商品的资本来源则因社会制度而异。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生产资本需从不同经济成分中获取。广泛吸收民营经济进入文化产业经营领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战略。
4、运营机制不同。事业机构是由国家财政提供经费维持其生产与服务活动,以寻求最高社会效益为原则。企业的本质是以少投入、多产出、追求最高经济效益为原则。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则是矛盾的。在有矛盾的时候,事业机构必须也必然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文化企业必然要考虑自己的利润目标和承受能力。
5、调控方式不同。对事业单位,国家可以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调控,要求它生产什么样的文化产品,怎样为大众提供服务。对企业单位,一般地说,是以间接调控为主。一是法律。国家通过立法程序把生产和经营文化服务商品的基本准则写进法律,要求企业依法经营,违法必究。二是税收政策引导。对企业经营国家和社会最需要的文化商品实行低税,而加以限制的文化商品则实行高税。三是价格杠杆。工资、利率、商品与服务的价格等等,都可以对企业按社会效益的原则进行引导。
通过分析比较可知,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是两个不同性质和特征的概念。文化事业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公益性,而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营利性。一般说来,公益性文化事业由国家和非营利组织投资,而文化产业则由多种所有制主体投资并由市场主体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深化改革,加大国家投入,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要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因此,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深化对文化体制的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