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平面设计中的图形与背景
3.5.1 图形与背景
在形态视觉现象中,有些图形由于观者视觉方式的不同,可以出现不同意义的形态,这种双重形态的图形,我们称之为图底互换。面的确定依靠面的边轮廓线的围合,当轮廓线随着视线的移动可能会伴随另一个形的出现,面的设计常常是通过共用线形成正形与负形,形成图底反转的构图。图形与背景的关系中,图与底的形态会受到明暗、位置、大小、造型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构成形态中,人眼的视觉对判断哪部分为形,哪部分为背景,会产生不稳定的互相跳动,这种形态的双重意象,是由于当图形的特性有不匀境界,人能本能的把两个相对成分的图与底区分开来,通常人们会把居于画面中心或关注的视点当做图,而把其他部分处理成退后或衬托的底。我们的造型艺术实际上包含图和底的两方面的创造。这种双重意象的互动形态、图形的关键是在于形态的共用部分,这一共用部分是视觉形成的主要原因,专业上我们称之为共用线。
3.5.2 共用线
形态的轮廓线,我们一般默认轮廓线以内的为图形,当图形和背景都有明确的形象时,画面情况就变得复杂了。
心理学家鲁宾创作的“鲁宾之杯”第一眼看上去中心的白色部分是一个杯子的形状,再把视线转向两边黑色的部分,可以看出是两个侧面人像,也就是说这一幅画当中有两个图形可看,是交替出现的。杯和侧面人像并不同时作为图形,共用的部分轮廓线只属于当时形成图形的一方。如图3-14所示。在空间的理解上,这种互换图形共用的轮廓线具有使形向两方分开的力量,双方都有强烈的独立需求。共用轮廓线是两个或多个形态的并列配置,不属于任何一方,却各自都有使用权,当视觉需求倾向哪一方时就归属于哪一方。如图3-15所示。共用线有两种形式:
图3-14 鲁宾之杯
(www.xing528.com)
图3-15 图与底有可能相反
(1)局部共用线:以局部的部分轮廓共用线构成双方同时出现的第三图形,如:毕加索的某些作品将男人和女人的头像用共用线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分开看时是男人和女人的侧脸,合起来看时则是一个正面人像。
(2)全部共用线:一个形的轮廓线完全被另一个形借用就能形成巧妙的反转图形,这种图形需要经过严密的考虑画面空间的运用,巧妙设计。如图形大师埃舍尔的许多作品都是图底互换的设计,画面没有多余的空白部分,全部都是形象,随着视点的转换,能观察到许多不同的图形形象。如图3-16所示。
创作过程中,首先是创立共用线的内容,再通过形态的分析或变化考虑形与形之间的关系,以识别性原则设计共用线,其目的是使两形共存,是观者感受两者的关系密切,但却独立,具有多方面的变幻,以表达多重意义。
图与底的形态很简单,但却具有深意,图与底的形态说明图与底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没有绝对的图与底,图与底的关系是紧密的,所以图与底是共同影响因素,在进行造型设计时,决不能只重视图,底的设计也一样重要。而且这种正、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人们艺术设计的想像力,也是创意思维能力训练不可缺少的方式之一。
图3-16 图形大师埃舍尔的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