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人类自身的情感与体验、人类智慧的萌动与本真人性的忠实记录,积淀着人们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认知与领悟。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以至人们的生存境遇与情感心态的变化,艺术也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而随着艺术历史的不断演进,对于艺术的观念也会不断发展变化。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环境中,受到不同文化系统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人们对于艺术本质、艺术创作、艺术功能、艺术鉴赏、艺术审美等等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形成了一个与艺术历史交相呼应的艺术观念的发展历史。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蒙古贵族的踏足中原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由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而成为整个国家的统治者。草原游牧民族的文化与习俗伴随着蒙古贵族的铁骑席卷南下,冲击着以礼乐制度为核心的正统儒家文化,将中原农耕文化等级森严的封建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既造成了中原汉族的“礼崩乐坏”,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和中原文化的更新。艺术是人类精神的自由抒写,元代社会思想文化和审美风尚的转变,为中国艺术的新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而元代艺术活动的发展变化既赋予也呈示了元代艺术观念的时代新质,从而,在意识形态层面推动了中国古代艺术观念史的发展演进。
通过对中国古代艺术观念的发展历程作以简要的梳理,我们即可看出元代艺术观念在整体中国艺术观念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意义。(www.xing528.com)
古汉语中的“艺”,本义即是“种植”的技能,因此,中国早期的艺术观念是与实用技能相联系的。直到魏晋时期,中国的文人阶层在社会的变革和艺术活动中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余英时《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指出:东汉中晚期的知识阶层在与外戚宦官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共同的群体意识[67]。这种“群体意识”形成了中国古代社会文人阶层特有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观念,并逐渐成为绵延了近千年的主流艺术观念,从而使得艺术逐渐脱离了“技”的含义,从实用目的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种纯艺术,逐渐具有抒情达志的“雅”的含义。直至市民社会兴起,艺术沾染了商业气息而逐渐走向俗化,市民意识在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越来越凸显,市民阶层重娱乐性、教化性、商业性的艺术观念也逐渐发展成为占据主流的艺术观念。最后经文人对市民艺术的净化与提升,中国艺术在雅与俗的双重变奏中形成了雅俗共赏的独特气质。
如果说晚明以后的文人对于戏曲小说等世俗文艺的审美提升,在文人画中对世俗题材的艺术展现,以及从理论高度对“真本色”、“真性情”(徐渭语)的肯定与高扬,掀起了中国古代艺术美学的启蒙浪潮,实现了中国艺术的雅俗共赏,那么,元代文人因为沉抑下僚而参与到戏剧艺术的创作之中,因为隐逸避世而在诗画艺术中广泛采纳世俗题材的艺术活动,无疑为晚明的启蒙思潮做了实践铺垫。可以说,正是少数民族的入主中原与文人境遇的突变赋予了中国艺术观念发生转折的历史契机,而元代的艺术观念正好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并且,在承上启下的转型过程中凝定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品格,也呈示出继往开来,引领中国艺术观念走向近世的历史意义。具体说来,元代艺术观念的历史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