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苏州套色木刻版画画面的内容

清代苏州套色木刻版画画面的内容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组的内容为童子折桂持吉(戟)祈福,共为四个男童。这组男童图像位于画面的下部,也是画中人物的前方。地毯的右方和左方,分别绘蟠桃、喜鹊,表示“寿”“喜”之意。自明代宣宗时期起,苏州是供奉宫廷蟋蟀和蟋蟀陶盆的主要地方,据明代陆粲《庚巳编》卷四记载:“吴俗喜斗蟋蟀。”是当时苏州孩童喜好蓄养蟋蟀的反映。

清代苏州套色木刻版画画面的内容

一、画面的内容

苏州大学博物馆新近收藏了一幅清代苏州套色木刻版画,画面格式为屏条式,高84厘米、宽54厘米。画中表现了妇女和男童在庭院休闲嬉戏的场面(图1)。全图分为外院和内室两部分,以外院场景为主。图中人物分为六组,共20人。第一组的内容为童子折桂持吉(戟)祈福,共为四个男童。这组男童图像位于画面的下部,也是画中人物的前方。三个男童在饰有花果纹的地毯上嬉戏,前有两个男童共持长戟(吉),寓意持有长吉。其中的一个男童头戴高耸的金冠,是期许儿童封侯高官之意。在持戟的二童的后面右方,一童右手举起佛手,乃喻有多福。在地毯右方,有一头梳双髻的男童,左手举折下的桂树枝,比喻登科摘得桂冠的意思。地毯的右方和左方,分别绘蟠桃喜鹊,表示“寿”“喜”之意。这组图像综合地表现了“吉”“福”“寿”“喜”的含义,还寄托了男童将来封官折桂的愿求。

第二组图像占画面下部的主要位置,绘着三位仕女和两个儿童,三位仕女的图像为图中最大的人物图像,三仕女分别坐和站在长方形大案桌的一方。案桌前的仕女坐在绘着花卉纹的瓷墩上;案桌后方的仕女坐在木枝干构成的圈椅上。案桌面上置有方形木座架,架面上的瓷罐中,插着一株佛手。木座架右面有两套线装书,还放置着一对红柿、白荷、绣花扇套等物品。案桌左边立一仕女,左手持物,右手作比划状。在站立的仕女的身后,有一孩童手执龙首长柄,柄上高挑着花篮。在坐瓷墩的仕女的身旁,也立有一手拿一株石榴的孩童,榴实绽现出榴子,寓有多子之意。在案桌的左下方,有一翘尾的小狗。置于案桌后有一高大的立式插屏,屏面上绘两株高大的古松。

第三组图像,位于画面中部左方,在庭室圆窗外,有两个男童各站立在方桌一边,桌面放着两只蟋蟀罐,在桌前方的一童右手执一芡草捻,正在撩引蟋蟀相斗。自明代宣宗时期起,苏州是供奉宫廷蟋蟀和蟋蟀陶盆的主要地方,据明代陆粲《庚巳编》卷四记载:“吴俗喜斗蟋蟀。”清代苏州人养蟋蟀之风不衰,袁景澜在咸丰初年撰写的《吴郡岁华纪丽》记载:“(蟋蟀)其斗也,贵游旷厥事,豪右销其资,士荒其业。下至闾巷小儿,闺房娇姹,亦复斗嬉未休。”图上儿童在斗蟋蟀,此图斗蟋蟀的一位儿童,头戴高冠,上身穿饰有花卉图案的花衣,下穿有蓝滚边的红裤,为富家子弟的装扮。是当时苏州孩童喜好蓄养蟋蟀的反映。又据清康熙孙珮撰《苏州织造局志》卷十二记载:“吴俗每岁交秋,聚斗蟋蟀。”画面上表现的季节正是交秋之时。

第四组的图像是围绕舟形四轮车展开的,一童双手紧握舟形四轮车的长柄,用力推车。在舟形车中,有一孩童坐在荷的花叶之中,孩童的身前和身后放置着带叶的西瓜,表示瓜瓞绵绵,期许子子孙孙繁衍不绝。舟形车后部还放着莲藕和石榴,也是表示茎连多子的意思。舟形车前有一随车行走的童子,用双手用力推着舟形车的左前轮。在舟形车的另一侧,也有一随车行走的童子,回头看着车子。

第五组的图像,在庭堂的圆窗中,一妇女坐在高背椅上,悠闲地翘起右腿,双手举抱着一小孩。妇女身后走来一孩童,左手举着一株花。在妇女的右方置一高案桌,桌上置一机架,上放插着摇钱树的聚宝盆。案桌前置一圆瓷墩。在圆窗外的石砌墙基的正下方,刻有“元兴”二字,应是印制版画的店铺的字号。

第六组的图像,在庭堂外有一棵大果树,一童子爬在桂树上摘果,童子折桂含有企盼科举应试得中的意思。树下背立着另一童子,用长竿打树上的果子。

由六组图像组成秋日季节的妇女和儿童在庭堂内外闲嬉的活动和场景,可命名为《妇童闲嬉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