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里头文化青铜容器的模仿与创造

二里头文化青铜容器的模仿与创造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里头文化解决青铜器内模铸造问题是有其缘由的,在二里头文化之前,黄河中游地区是陶器模制法最流行的地区。以上例证说明了二里头文化使用内模法制造青铜容器的思路是来自河南龙山文化陶器的模制法,并由此发展岀铸造青铜容器的工艺技术。

二里头文化青铜容器的模仿与创造

二、二里头文化青铜容器的模仿与创造

中国青铜器的出现略晚于西方,距今4 000~5 000年,西北地区的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相继产生和发展了青铜器,但以青铜武器、工具和装饰品为主,尚未出现青铜容器。二里头文化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夏文化,距今3 700~4 100年,主要分布于中原地区。在二里头文化晚期遗址中陆续发现了青铜容器,主要是青铜酒器和烹饪器,有盉、斝、爵、鼎(图21~图24)等,这些用铸造法制成的青铜容器,不仅是中国最早的,而且在世界上也是较早的。为什么中原地区成为率先铸造青铜容器之地呢?首先二里头文化出现了宫殿、宫城、城址、双轮车、铸铜作坊等手工业作坊,不仅出现了成组青铜礼器,还有镶绿松石的龙形铜饰,已经具备了进入文明社会的基本条件,因此许多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是有一定道理的。二里头文化青铜容器的铸造不仅要有外范,而且要有内模,二里头文化解决了青铜器铸造的内模问题,因此最先铸造岀青铜容器。

二里头文化解决青铜器内模铸造问题是有其缘由的,在二里头文化之前,黄河中游地区是陶器模制法最流行的地区。李文杰的专著《中国古代制陶工艺研究》对新石器时代晩期的黄河中游的模制陶器作了专门的论述,“在黄河中游地区,模制法出现于庙底沟二期文化,盛行于中原龙山文化,通常只用于袋足器(斝、鬶、盉、鬲、甗)下半身的成型,而上半身为手制或轮制”,进一步阐明了模制法“系指用泥条盘筑(或圈筑)在模具(或实用袋足器)外面,再拍打(或滚压)成与模具(或袋足器)形状相同、大小相近坯体的方法”[2]。书中还有西安沣西斗门、安阳后岗出土的单足内模及袋足的图照[3](图25、图26)。中原龙山文化的三袋状足的陶器是用来温热液体的器物,也可以作为注水器。我们将河南龙山文化中晚期的红陶盉、二里头文化灰陶盉和青铜盉进行比较,都有用内模制造的三个高袋足,有一斜向上伸的管状流,肩足间有宽足形鋬(图27、图28),不难看出二里头文化青铜盉是模仿早先陶盉的器型制造的。在偃师二里头遗址还出土了迄今所知最早的青铜鼎,和商早期以后的青铜鼎有一重要的不同之处,青铜鼎的三个锥形鼎足是空心的,也是用内模制造的。以上例证说明了二里头文化使用内模法制造青铜容器的思路是来自河南龙山文化陶器的模制法,并由此发展岀铸造青铜容器的工艺技术。

图1 仿编织器陶筐(兴隆洼文化·内蒙古林西)

图2 仿竹编器陶筐(后洼文化·辽宁丹东后洼)

图3 仿绳编器陶筒(新开流文化)

图4 仿包编织物的葫芦形陶瓶(半坡类型·陕西西安半坡)

图5 仿提篮形陶罐(大汶囗文化·江苏新沂)

图6 仿牛角陶号(大汶口文化·山东莒县)

图7 仿竹编器陶壶(崧泽文化·上海青浦

图8 仿竹编器陶篓(大汶口文化·江苏新沂花厅)

图9 葫芦形彩陶瓶(半坡类型·甘肃秦安)

图10 秦安王家阴洼葫芦形陶瓶发展演变图

图11 鱼纹葫芦形彩陶瓶(半坡类型·陕西临潼姜寨)(www.xing528.com)

图12 变体人面和鱼纹葫芦形彩陶瓶(半坡类型·陕西临潼姜寨)

图13 人面纹葫芦形彩陶瓶(半坡类型·陕西西安)

图14 兽面纹葫芦形彩陶瓶(半坡类型·陕西西安)

图15 变体鸟纹葫芦形彩陶瓶(半坡类型·陕西临潼姜寨)

图16 鸟纹人面纹鱼纹葫芦形彩陶瓶(半坡类型·陕西临潼姜寨)

图17 人头形器口陶瓶(半坡类型·陕西洛南

图18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庙底沟类型·甘肃秦安大地湾)

图19 人头形器口陶瓶(石岭下类型·甘肃秦安寺嘴)

图20 人头形器口彩陶罐(马厂类型·青海乐都柳湾)

图21 二里头文化青铜盉

图22 二里头文化青铜斝

图23 二里头文化青铜爵

图24 二里头文化青铜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