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滑稽”刘春山
谚语
蹩脚戏文锣鼓多,推板滑稽废话多。
潮流滑稽”刘春山(1902—1942年)
与王无能的演艺经历相比,那时与他一起被并称“三大家”之一的“潮流滑稽”刘春山的演艺时间和经验则都要少得许多,他一下子在滑稽的鼎盛时期横空出世,在滑稽“三分天下”中独树一帜,独占一个重要地位,确实让人觉得惊讶。
刘春山生于1902年,原江苏宝山(今属上海)人。他的滑稽紧跟时代潮流,反映时事新闻十分迅速,以“快唱”著称。滑稽界有“说不过翔飞,唱不过麻皮”的行话——翔飞指与刘春山同时下海的朱翔飞,擅说“长脚笑话”(故事情节较长的独脚戏段子),独脚戏《七十二家房客》的首创者,语言幽默,说表功在滑稽界有口皆碑。“麻皮”即指刘春山——刘春山并不是麻子,只是小时候出水痘,额上留下三两点疤斑,同行夸大,给他起绰号“麻皮”,其实他是个很英俊和帅气的男人。
刘春山的“唱功”堪称一绝;有“看着报纸唱新闻”(现编幽默唱词)的本领,不仅“看着报纸”即能编词演唱(必须押韵),还每每在演唱中放噱头,有笑料。这让当时人们想起了比他稍前而在上海风靡的苏滩大王林步青,林步青创造“时事新赋”,人称“善编各种新曲滩簧,无不平仄调和,诙谐入妙”。刘春山这种即兴现编唱词的技巧,在当时滑稽界是空前的,在今天滑稽界虽不能说“绝后”,似乎还未发现有后继者。
刘春山是个滑稽天才,出道前的经历和积累更让人觉得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1936年8月,上海元昌广告公司广播电台曾经编过一本《春山滑稽专号》,其中开篇便是《刘春山君小传》(作者:张悌、叶乙好),此时刘春山的滑稽事业已如日中天,但对他的简历讲得还是比较具体和实际。现全文摘抄于后:
谚语
刘君春山,宝山刘行人。现年卅五岁,自幼生长上海,八岁入徐仲鲁私塾求读,十一岁老父见背逝世,即由慈母扶养长大。刘君思想聪明,及后又入私塾学堂三处,及谢慕莲英文学校、江苏第二师范毕业录进;中途因家贫失学,遂于十三岁时入城内永生堂梨膏糖摊为学徒。翌年,因故被斥,负告歇业。空闲半年又入大陆报馆告白间为练习生,工资十二元,生活尚堪维持。一年后,又脱离大陆报馆,转入英美烟公司为西崽,后因意气相斗,与该公司洋人竟起冲突。遂又失业二年。在此无可奈何中投入沪南保卫团为守卫。及后,国军抵沪,市党部借南市半淞园开国货运动大会,刘君即于此时登台参加,第一次表演搭棚戏,颇为观众赏识,即脱离保卫团,至浦东陆家渡说书卖艺,一家老小依此为生,尚堪温饱。岂知祸从天降,某日,因故不及返沪,寓所竟遭小偷光临,所有积蓄扫数被窃。时刘君已生一子,名小毛。亦因捉贼被惊,吓出大病一场。至此地步,刘君神经突告错乱,心绪不宁,以致所讲词句屡为听众指谪,秋凉后遂又歇场。
谬做谬,胸中也有宝;好做好,肚里也有草。(“谬”,差之意)
刘春山首次在《申报》刊登承接堂会的广告,称“搭棚戏”,“南腔北调……改良京戏……各种言语……应时新曲”。1927年7月12日(《申报》)
自说书歇场后,为生活所迫。经刘妻设法借得大洋贰拾元,嘱刘在城隍庙内摆设馄饨担,其时幸有保卫团同志竭力帮忙,纷纷作成生意。刘君在此时与程笑亭君搭档,如亲友有喜庆等事,即做堂会一次,酬劳分文不取,代价仅白吃一顿。
自此,对于滑稽尤具兴趣,某日在永安公司天韵楼登台打泡,与盛呆呆拼档,说唱双绝,颇负盛誉,从此又登台卖艺。仅一年,大世界游艺场以四百八十元包银聘请登台,同时堂会亦日时增多。手头稍有积蓄约四千元存入大世界下面日夜银行,突遭倒闭,数年心血付诸东流。诚刘君之命运多乖也。刘君存款虽遭倒闭,但因生意忙碌,自身爱好,克勤克俭。未几,又略有积蓄,遂与友人合开快乐影片公司,出品有《鸡鸭夫妻》及《拼命》,发行后未见盈余,经刘妻劝止,影片公司遂告结束。刘妻生过一男二女,均已夭亡,因体弱多病,几与药壶长年为伴,仅以医药费项计算,所费已有两万余元。
谚语
休借先生名气,艺术要靠自己。
刘君遭遇虽较恶劣,然决不以此自馁,仍发奋向前,近年已在闸北宝昌路自购地产建造住宅,并置备汽车二辆;今春与友人管君等又合创泰山食品公司于爱多亚路,布置精华,味美价廉,社会人士莫不啧啧称赞,营业之蒸蒸日上,常在意料中也。
这段简历中所指“转入英美烟公司为西崽,后因意气相斗,与该公司洋人竟起冲突”一节,他的弟子著名滑稽艺术家笑嘻嘻曾有如下介绍:“刘春山是抱着捧金饭碗的心情进入英美烟草公司的,不料一进去就大为失望。原来公司对待洋人职员和华人职员态度很不平等,中国人遭受种种歧视。比如洋人职员进出的门,不许华人职员走。我老师少年气盛,不买这个账,洋人进出的门我偏要走一走,看你把我怎么样?当他踏进门时,被一个洋人看见了,用英语骂了他一句。刘春山是懂点英语的,他受不了这份侮辱,用英语和洋人对骂起来。这下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公司当局怕引起众怒,也想大事化小,说是只要刘春山向那个洋人认个错,就拉倒。可是刘春山就是不肯认错,宁可停生意。”看来,刘春山是个很有正义感又是脾气倔强的人。
刘春山少年时“入私塾学堂三处”,进过“谢慕莲英文学校、江苏第二师范”;有些文化底子。他是比王无能稍晚一年多的1928年8月,在报上以演出“搭棚戏”名义承接广告的。他的“特长”是“改良京戏,特别行头,真刀真枪,滑稽武打,各地方言,南腔北调,应时新曲,与众不同”。
他的滑稽“改良京戏”,异想天开,十分夸张。他的“打泡戏”(首演节目)将梅派名剧《天女散花》加以滑稽化,身穿京戏行头,手上的道具却故意“不伦不类”——花篮改用铅桶,花锄改用拖把,天女“锄”花的舞蹈姿势、动作和音乐都借用卓别林无声影片中拖地板的情景。“散花”时,又完全模仿京戏身段,而举起铅桶倒出来却不是鲜花,竟是一串纸做的小乌龟;学唱梅派唱腔,故意黄腔脱板,并且用男声原嗓来唱女腔。表演滑稽《三本铁公鸡》,则和下手盛呆呆一起口念锣鼓场面,用扫帚代替刀,以鸡毛掸帚代替枪,又一本正经按照京戏套路开打,“打”到最后靴子脱出、帽子落地,出尽洋相。
刘春山用似真又假、假假真真、真中露假的手法,制造笑料,挖掘滑稽;他的“真刀真枪,滑稽武打”,让人耳目一新,将独脚戏带入一种别致的境界,一下子受到了观众的瞩目和青睐。
与刘春山当时一起下海的还有韩兰根、程笑亭、朱翔飞等。
谚语
谦虚多朋友,“粉兄”少人缘。(“粉兄”指骄傲者)
韩兰根(1909—1978年)
刘春山曾担任过滑稽公会会长,创办过快乐影片公司,自筹资金拍摄滑稽影片《鸡鸭夫妻》和宣传抗日的短片《拼命》。有影响的独脚戏有《一百零八将》、《游码头》、《汪家大出丧》、《浦东说书》等。他常在唱段中运用声东击西、指桑骂槐等手法,对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行径和某些社会黑暗进行批判和揭露。滑稽戏代表作有主演的《一碗饭》,导演并主演的《小栈房》、《返老还童》等。学生有笑嘻嘻、顾春山、筱快乐等。其子小刘春山亦为滑稽演员,女儿刘敏编演苏州弹词《筱丹桂之死》名噪一时,表演滑稽突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刘春山曾灌制《滑稽游码头》、《学时髦》、《改良看电影》、《热水袋》等唱片。
“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失陷,全国人民义愤填膺,英勇抗击;刘春山立即编唱了《哭东北》、《哭难民》等节目,揭露日军暴行和人民的悲惨遭遇。
刘春山的滑稽虽多即兴和“快口”,但仍然爱憎分明,倾向鲜明。他身处日本侵略者蹂躏中华民族的年代,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怀
谚语
上台先砍三斧头,瞎三话四轧苗头(旧时表演独脚戏,演员上台后先东拉西扯地说几句发噱台词,观察观众反应,然后选定演哪种段子)
着深切的痛恨,因此常常巧妙地用含沙射影的手法,鼓舞群众的抗日情绪。
八一三事变,日军占领上海,刘春山在台上编唱了这样的唱段——
太阳力道真勿小,
拿伲中国农民背身全晒焦。(www.xing528.com)
中国农民脑筋好,
背心浪全戴大凉帽。
无需点明,台下的观众都知道,“太阳旗”指的是日本,“太阳”是何含意已清楚不过;中国人全戴“大凉帽”当然不言而喻是要抵制“晒焦”了中国农民的“太阳”。暗喻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鼓舞群众抵抗日本侵略;激起了满场热烈的掌声。
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投靠日本,沦为汉奸。汪精卫在日本帝国主义扶持下在南京建立伪政权,汪粉墨登场那天,反动报纸大力捧场,人民群众愤恨而又鄙视。那天晚上,刘春山在永安天韵楼表演,他一上台就说:“今天我来唱一只新闻,叫做《汪家大出丧》。”听众联系汪精卫的卖国行径,便知刘春山的言外之意,马上报以热烈的掌声。在《汪家大出丧》里,刘春山用“哭调”先是描写汪家如何显赫,排场如何阔绰,急着陡转,用唱词指出:再显赫、再阔绰,也不过是送葬而已,对汪精卫的汉奸行径进行了无情鞭鞑。他巧妙地避开了汪精卫的臭名,却为老百姓解气泄恨。
1902—1942年刘春山、盛呆呆
刘春山可以随口唱出韵文体的各种当时新闻,他用唱新闻的“潮流滑稽”,编唱了许许多多针砭时事的唱段。可是以前滑稽界也好,老上海也罢,提起刘春山,都把他大红大紫并灌制过多张唱片的《热水袋》,作为他留给后人的经典“代表作”。当年一提起刘春山,几乎就等于是《热水袋》的代名词。
《热水袋》究竟是怎样一个作品?我们今天来剖析一下它的是是非非,对于刘春山艺术道路的估价,对于滑稽文化底蕴的了解,对于如何引导观众提高对滑稽艺术欣赏品位,都不无益处。
1929年刘春山刚刚下海不久,他创作演唱的《热水袋》便风靡沪上,不久,当时的蓓开公司即为他这个作品灌制唱片2面,时长5分56秒。唱片发行的影响远远超过剧场演出,加上当时电台“直播节目”还不多,各类戏曲曲艺唱片很走俏,于是刘春山和《热水袋》更是不胫而走,使这个段子和刘春山更加走红。
《热水袋》共有唱词115句,灌制成唱片时共分两段(头段、二段)。20世纪30年代初刘春山首演时,是个韵文体的“说唱”,曲调用的是《小鼓调》;内容描述的是妓女生活。第一段先是用近20句唱词大段描述上海“花烟间”、咸肉庄、幺二堂子、“长三”等各类妓院的种种“景象”——“(花烟间)两元洋钿好拿房门关”;“(咸肉庄)会五块个洋钿就好斩一拉斩”;“么二堂子末一块个洋钿好拿移茶喊”。接着叙述一个老板“王先生”去“长三”堂子,邀约妓女“小老三”和“小牡丹”第二天同乘其小汽车外出“兜风”。唱词虽近白话,但通俗有余,不少句子明显在凑韵脚,如“闲话拿得来讲一讲,说道辰光还拿得来的起来”。二段讲第二天王老板开车来接小牡丹和小老三,小牡丹、小老三打扮得花枝招展,与王老板同车去“南海半淞园”、龙华塔里向烧香,又去曹家渡、北新泾、徐家汇,再“朝东开到黄浦滩”,又转杨树浦、邓家滩,去往“吴淞看炮台”。车子从北四川路转弯,开向江湾……此时,“故事”才正式进入“正题”:小老三便急,无奈,将热水袋内的水倒掉后,就小便在空的热水袋里。到此,刘春山作了一些描绘后就抖“包袱底”了——
撤尿撤仔那娘一袋袋,
拿笛个盖头盖起来,
外头毛巾拿块包一包,
自己摸摸会得笑出来,
一只热水袋倒又烫哉。
汽车开到炮台湾、还要打转弯,
谚语
场上没有“原子弹”,老板叫你卷铺盖。(哄堂大笑的剧场效果,艺人谓之扔下原子弹。昔日大世界等游乐场的经理,常在场中窥视,若察觉艺人演得不噱,就停他们的生意)
碰着笛个王老板末吃仔几样咸小菜,
嘴巴里向觉得有点干得来,
汽车里向呒不好堂倌喊,
也呒不啥人拿一杯开水来,
江湾路浪呒不啥个水果摊,
勿吃开水要咳嗽哉,
拿格只热水袋抢过来,
拿盖头晓(揭)开来,
对准仔嘴里实梗掺一掺,
吃进去——呸!啊呀吐出来,
眉头当场皱起来,
说道回转身来问老三:
老三呀,为啥咾热水袋开水实梗能个咸?
阿曾浸过几个咸橄榄?
从现在人的眼光来看,没什么“可笑”的地方,倒是确实比较粗俗。
这种铺排、叙述的方式和内容的设计,与其说是揭露“嫖客”的狼狈,不如说是一种恶作剧式的暴露。人们在《热水袋》里看不到有什么积极的社会意义,看到的是迎合了十里洋场小市民的低级趣味。
刘春山编唱《热水袋》的时候,“烟赌娼”很是猖獗,已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那些滑稽家们有的亲身受其毒害,有的确实出于道德的义愤,编唱了不少控诉“烟赌娼”危害,劝人为善,劝失足者自拔的滑稽作品,但是也确实有不少作品,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编唱“烟赌娼”题材的,暴露了作者(演唱者)那种对痈疽欣赏的态度。他们追求的“滑稽”笑料,也大都趣味低下,粗俗不堪。当然,说这类就是“黄色”作品也有些过分,但是粗俗和格调低下是很明显的。
滑稽的笑声中必定隐藏着作者、演唱者的好恶爱憎;滑稽里被逗笑的受众在爆发笑声的同时,也必然会情不自禁地、毫无掩饰地暴露自己的价值取向。
比起刘春山不少为民族救亡或者抨击日本侵略者的作品,《热水袋》是没有价值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