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戏的“第一个”花落谁家
行话
铺头:“铺”字请造字(同前)噱头的剧场效果,铺头足,为笑料多、笑声多。
一个“合格的”滑稽戏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滑稽的(喜剧的)情节;滑稽的(喜剧的)人物性格;滑稽的(喜剧的)语言(台词)。与主题无关的滑稽情节的穿插,表演上不从剧情和人物的个性出发的所谓的、夸张的“肢体语言”,都无法使一个正剧或者悲剧“变成”滑稽戏。
如果从滑稽戏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来衡量,我们从20世纪初上海滑稽戏形成阶段是可以找到很多优秀的滑稽戏的。徐半梅编写的《谁先死》和我国最早翻译出版并被新剧演员中国化的喜剧《鸣不平》,都是较好的典型,我们觉得《谁先死》和《鸣不平》可以看做是“第一个滑稽戏”和第一个“移植的滑稽戏”。
《谁先死》由徐半梅编写,移风社和开明新剧社在1914年都以“滑稽剧”的名义演出过。1914年4月新民社还“特请新剧巨子徐半梅”亲自演绎。广告上称赞徐半梅:
不特为编剧高才,且富有舞台经验。自君出,喜剧于是盛行于各埠,故历年各界人士欲观徐君之剧者,几如大旱之望云霓。惜其为新剧事业及教科书事业所羁,不肯轻易登场现身说法。今本社主任郑君药风,因各社所演趣剧什九系徐君之作。无如相因不变,致少新趣,且多失真,因借多年交谊,再三恳请其出,而以身作则,革而新之,为新剧界大放异彩,为趣剧史上增光荣,并慰各界热心新剧诸君之殷殷雅望,准于十七夜起,每夜登台,专演趣剧,恃其莲花妙舌,以解人颐。宗谲谏之旨,达新民之的。
《谁先死》后来曾用《活络牌位》为名,久演不衰,成了滑稽戏的经典。当时随上海新剧班社走出上海去各地演出,甚至后来被不少戏曲改编。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川北灯戏”中有个名叫《灵牌迷》的剧目,虽是彩扮的载歌载舞、用“唱”一以贯之的小戏曲,但是情节与《谁先死》非常相仿。
滑稽戏《谁先死》原剧本已失传。1962年,徐维新、郭明敏根据第一代滑稽艺人邓笑灵口述,记录整理了近万字的演出本。
先来看看这个戏的剧情安排:
富翁左善士夫妇膝下无子,拟行善积德为左家添丁。左善士夫妇相约出外作为穷苦人施棺的善举。左善士带马夫阿三上街,路遇曾在他家做过厨师的阿大的老婆,误会阿大已死;于是左善士慷慨解囊让阿大老婆为阿大买棺成殓。阿大老婆回家告诉阿大,阿大觉得不妥,赶去左家退钱;不料遇见左太太诉说情况时,反被左太太误会是阿大老婆去世,又给阿大一笔可观的“丧葬费”。
左善士与左太太晚间碰面,谈及白天遭遇阿大夫妻之事;都以为今天做了一件善事,却又都认为对方说了假话,搞不清究竟是阿大死了还是阿大老婆死了。为了弄清事情真相,左善士派马夫阿三、左太太派丫头阿巧,去阿大家探听情况。
阿大夫妻预料事情会败露,商量对策后,决定阿三来时阿大装死,阿巧来时阿大老婆装死。阿大、阿三先后来到阿大家,阿大夫妻“巧妙”应对。
行话
“恩科”:“encore”,返场,“再来一个”。
1914新民社演出趣剧《谁先死》剧照
阿三、阿巧回去禀报左善士夫妇,使左善士夫妇更觉迷雾重重、疑点多多,于是带着马夫、丫头四人一起来到阿大家里。
此时,阿大夫妻无法应对,竟让左善士夫妇看到阿大夫妻都“死”了!左善士夫妇为了弄清究竟是谁先死,悬赏五十两银子请来邻居分辨。不料,阿大夫妻听说有赏钱可领,两个“死人”得意忘形,竟同时从板门上跳了起来,争说自己先死。
全剧一共有六场戏——
行话
盎春:唱。有时也只用一个“盎”字代指“唱”。
第一场:左善士家,家富却膝下无子,夫妻俩想用做善事(施棺)来积德。第二场:阿大家,阿大夫妻穷极潦倒,开不出伙仓,准备当掉短衫短裤。
第三场:路上,左善士带阿三在马路上碰到阿大妻,阿大妻骂阿大“迭个死人”,左善士误以为阿大去世,送钱给阿大妻为阿大买棺材。
第四场:阿大家,阿大妻告知情况。阿大要去左家还钱。
第五场:左善士家,阿大上门退钱,遇左太太,误会,未及退钱,反接受左太太给的为阿大妻买棺材的钱财。左善士回家,夫妻各谈行善之事,碰不拢头;分头叫阿三和阿巧去左家看个究竟。(www.xing528.com)
第六场:阿大家,先是阿大夫妻商量对策;接着阿三、阿巧先后分别到来;阿大夫妻在阿三、阿巧走掉后自以为得计。左善士夫妇携阿三、阿巧同来。阿大夫妻一同“死去”。左善士出赏银,要弄清阿大夫妻究竟谁先死。阿大夫妻见钱眼开,“死”而复“活”;败露。
《谁先死》是最早的上海滑稽戏之一。从剧情看,它有个非常好的喜剧结构:喜剧性、滑稽由误会引起;戏中人物行为出现漏洞时,一方补漏却越补越大,另一方想弄清事情真相,又越弄越糊涂;明明是活生生的人,却偏偏由于“迫不得已”的原因而假扮“死人”;“规定情景”只能“死去一人”,却“迫使”两人必须一起“假死”;正在分不清“谁先死”的时候,两个“活死人”又同时“鲜活”起来……
《谁先死》人物性格的设置和人物关系的安排,都是很有喜剧性的,全剧六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喜剧动作,不愧为第一个上海滑稽戏,不愧为滑稽戏的经典之作。
《鸣不平》演出剧照(1909年)
《谁先死》的滑稽结构和剧情方法,已经成了滑稽戏较好的一个“套子”,不少滑稽戏、滑稽小戏都学习借鉴它的“漏洞越补越大”的结构方法,制造喜剧的规定情境。20世纪60年代初,大公滑稽剧团创作演出并被拍成电影的《糊涂爷娘》(电影改名《如此爹娘》)的部分情节——绿杨扮演的朱娟和筱声咪扮演的小宝躺在床上“装病”,就成功地套用了《谁先死》的滑稽结构。
《鸣不平》又名《社会阶级》,是法国莫里哀的喜剧剧作,据徐半梅回忆,是“我国最早出版的一册滑稽剧本”,“由法文本翻译而来”。故事讲一个银行行长受了公爵的气,就对着欲娶自己女儿的下属(职员)发脾气;职员受气之后,又转而斥责马车夫;马车夫则迁怒于喜欢他的婢女;婢女只能在黑奴身上泄愤;黑奴则对乞丐大光其火;乞丐受气后无处发泄,只能对着流浪狗出气。
《鸣不平》由春柳社陆镜若、欧阳予倩、吴我尊、谢抗白、陆爽首演,后来成了各个新剧社和滑稽班社的保留剧目。《鸣不平》首演当天,欧阳予倩扮演一个西洋妇人,为了取得逼真的效果,他用油灰捏了一个假鼻子装上,不料演出中途假鼻子被道具眼镜分为两
行话
彩头:①台上脚色“流血”;②观众的掌声。
行话
内徒:指专业演员,内行。
《鸣不平》中译本封面(莫里哀)(1908年)截,闹了笑话。多年后欧阳予倩还对此事记忆犹新。
这是一折“蜜蜂叮癞痢,癞痢背洋枪”式的“一码吃一码”似的游戏式的剧情,写尽了人情势利,讽刺得很深刻。从后来张冶儿整理的“滑稽小戏”《鸣不平》剧本中,我们看到了经过中国化的趣剧《鸣不平》的剧情——出场人物共7个:大班、大写(小王)、侍女(阿金)、马夫(阿福)、印捕(阿三)、乞丐、“狗形”。故事讲:
大写小王看中了大班之女,向大班提婚,不料被大班训斥了一顿;侍女阿金看中了大写,借安慰大写的时候,表露对大写的爱慕,却被大写臭骂一通;马夫阿福前来抚慰侍女,又乘机提出“结合”的要求,遭到侍女一番奚落;马夫将心中的愤懑告诉印捕,印捕又想把自己的妹妹推销给马夫做妻,遭到马夫坚拒;印捕碰到乞丐,将气出在乞丐身上……于是,乞丐打狗,印捕打乞丐,马夫打印捕,侍女打马夫,大写打侍女,大班打大写……狗狂吠,众人乱作一团。
剧本对势利的等级观念,讽刺得入木三分。不论是剧情、人物个性,都是很有喜剧性的。
本章有关人士
钱化佛(1884—1964年),原名苏汉,号玉斋,常州人。从小酷爱戏剧,在上海竞存公学读书时,就借住宅附近的观盛里组织“韵天集”票房,白天读书,晚上玩票。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参加商团义勇队,并任沪军先锋队第三中队司务长,出入枪林弹雨,是受特奖的24个勇士之一。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他愤而投身新剧界,与陆镜若、吴我尊、郑正秋、徐卓呆、王钟声、汪优游、欧阳予倩等一起演新剧。先后参加春阳社的《黑奴吁天录》、民鸣社的《西太后》、民兴社的《上海之黑幕》等剧的演出,针砭时弊,影响很大。他在《西太后》中饰荣禄一角,惟妙惟肖,有“活荣禄”之称;又在“大闹龙舟”一场中首创“江北空城计”,用方言演唱京剧,后人竞相效尤。不久,他经毛韵珂(艺名“七盏灯”)介绍,正式下海唱京剧,经过10多年的舞台实践,成为海派京剧的名丑。钱化佛一生中另一成就便是绘画。他擅长人物,尤以画佛像最为出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应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1964年秋逝世,留有《中国名人画册》、《化佛画存》、《化佛造像》、《化佛集》等著作。
程德全(1860年-1930年5月),字纯如,号雪楼,四川云阳人。清朝末年曾任黑龙江将军,民国初期任江苏都督、南京临时政府内务总长。
程德全廪贡生出身,国子监肄业。初仕安徽,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经寿山奏调来黑龙江省,庚子事变,俄军入侵,程曾单骑入俄营议和,颇具胆识。在黑龙江任职期间,政绩卓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署齐齐哈尔副都统,三十一年四月(1905年),署黑龙江将军,开东三省汉人任将军之首例。在任职期间,与达桂奏准黑龙江省土地全部开禁。三十四年因病开缺,宣统元年(1909年)复被起用,先后任奉天江苏巡抚。
辛亥革命爆发后,程在省城苏州宣布江苏独立,自任都督。民国元年(1912年)兼任南京临时政府内务总长。袁世凯任总统后,程力主恢复秩序,曾亲赴上海处理“宋教仁被刺案”。1913年二次革命中被推举为南军司令,但弃职,逃遁上海,以礼佛为事。1917年退出政界。1926年,受戒于常州天宁寺,法名寂照。1930年5月,于上海病逝。
行话
排炮:滥竽充数的演出人员。
著有《程中丞奏稿》、《抚江文牍》等。今苏州城外寒山寺,有“古寒山寺”四个大字为其墨迹。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内建有《清云阳程公以身御难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