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话
卖法:演员处理段子有别于他人的方法;演出的技法。
上面考证了第一次在舞台上出现独脚戏的史实,对于上海滑稽先有独脚戏还是先有滑稽戏的疑问似乎是应该解决了。但是以前谈及上海滑稽历史的时候,滑稽界很多人都欢喜引用1927年5月10日《申报》上,王无能首次打出独脚戏旗号并承接独脚戏堂会的一则广告,以此证明上海滑稽是先有独脚戏。
其实我们研究的方法有些偏差,没有真正从史料出发。如果认真而仔细地读一下这段广告词,就不难发现:连第一个用独脚戏名称并正式承接堂会的“老牌滑稽”王无能,都说滑稽戏形成在先,而且他是兼演滑稽戏和独脚戏的。现将这段文字一字不漏地抄录于此:
独脚戏外加飞水。王无能、钱无量。接洽处五马路广西路东三百二十号徐国兴楼上或大世界竞社新剧后台可也。(价目)独脚戏十四元八角。滑稽戏二十八元八角正。喜庆堂会,定期不误。
1927年5月10日王无能首次独脚戏广告
第一个打出独脚戏旗号的王无能,在第一次开出独脚戏堂会价目的时候,已经提到“滑稽戏二十八元八角正”了,不言而喻,滑稽戏是先于独脚戏的。这则广告还告诉我们:其时王无能还在新剧前辈俞樵翁等领衔的大世界竞社里担任滑稽角色,在同时演着趣剧和滑稽戏。
从前面列举的史实,我们不难知道独脚戏与新剧、与滑稽戏的关系了。(www.xing528.com)
从前述对历史真实的追寻,可以比较准确地为上海滑稽戏、上海独脚戏起源的轨迹,作出如下的结论:上海滑稽戏在清末民初以新剧为载体,以趣剧和滑稽穿插为源头,经过滑稽电影和剧场的实践,从新剧中脱颖而出,在20世纪初与话剧、通俗话剧分道扬镳,形成了以笑为特征、专演喜剧和闹剧的独立的剧种。
趣剧不是独脚戏;趣剧和后来的滑稽戏都是“演员扮演角色”演绎滑稽故事的戏剧样式;独脚戏是吸收了上海其他曲艺“为我所用”的长处,先是寄寓于“滑稽穿插”,而后在1917年左右走向堂会,并从滑稽戏里脱胎的一种以笑为特征的曲艺。
滑稽戏和独脚戏都以喜剧性和“笑”为特征,它们可以说是“同属一家门”,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表演形式的艺术。
这里还要叙述一下“独脚戏”三字的意思:独是一个人、一个演员的意思,脚是沪语脚色的意思。独脚意为单独一个脚色。杨华生介绍独脚戏时言简意赅,他说:“独脚戏就是单独一个脚色演的‘戏’。”近几年有人将“独脚戏”错写成“独角戏”,显然是对上海独脚戏的不知情。20世纪80年代,有陕西艺人来沪学习独脚戏,回去后学演定名为“独角戏”,成了陕西的一个曲艺表演样式。上海的独脚戏,自从王无能打出旗号后,坐不改姓,行不改名,沿用至今。
对于究竟哪个曲目是第一个独脚戏,还有一些情况需要廓清。
行话
搭档:演员合作演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