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城市化进程中戏曲舞美存在的缺点
自从戏曲衰弱之后,戏曲舞美的专业人员也像戏曲的编剧、演员、作曲一样,对传统戏曲剧目的“一桌二椅”和自20世纪以来的无数艺人创制的舞美进行反思,又潜心探索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对每一部新编剧目的舞美都作精心的设计,一剧一舞美,几乎没有重复。其中既有受到观众、戏曲专家一致赞赏的,也有被人严厉批评的,更有褒贬不一的。那么,不足之处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
一是追求写实的风格。设计者努力地将故事发生的场景用物质的形态逼真地再现出来,目的是造成观众的幻觉,诱导观众迅速地进入特定的情境,将其情感与审美的立场交给剧中的角色来支配。如甬剧《典妻》的第一场,其背景画面为浙东地区苍翠的青山,舞台上是一座穷苦人家的草舍,有庭院、小桥和长在院子里的植物。这一切已经酷似20世纪20年代宁波乡村的真实的环境了,可导演和舞美设计者还不满足,又在舞台上造出一条真实的小溪来,让潺潺的流水在观众面前流淌。为了让观众相信这条小溪是有水的,有意识地让剧中的人物“妻”在小溪中洗衣服,水珠四溅,在灯光下闪闪发亮。锡剧《江南雨》的舞美也呈现出同样的写实风格。为了表现江南的地域特色,除了河流、拱桥、逼仄的街道之外,还设计出了斜风细雨的景色。千万条雨丝,从台口的上方,飘忽而下,台上的客厅刹那间都隐入迷蒙的烟雨之中。最近出品的秦腔《西京故事》,其舞美也是如此。进城的农民工租住的房子简陋、拥挤;老化的电线经常发出耀眼的火花;平房上面的屋顶可以站立很多人;一棵数百年的槐树枝繁叶茂,几占舞台半个上空。这些舞美设计和话剧的舞美设计完全相同,甚至在仿真性方面比话剧更甚。如果台上演出时只有说白,没有声腔音乐,你一定会以为这是话剧的演出。
二是舞台设置场面恢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制作”。这种风气源起于90年代末,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倾向。大制作多出现在表现帝王将相题材的历史剧中,如《贞观盛事》的舞美呈现:“甫入剧场,巨幅的唐代壁画摹写图分饰在三面舞台的延伸景框上,霎时间将观众淹没在唐风画韵的富丽浪漫中;而后彩绘大幕缓缓地开启,映入眼帘的是巍峨方正的宫阙门楼,崇高的建筑形制意味着帝都皇权的至高无上。就在这‘横街敞御楼,万人朝天门’的广场上,以兼具军事操练与娱乐游戏性质的马球竞技活动,热闹喧腾地奏鸣出大唐追求事功的旋律主调。球场上彩旗招展,号角声响,由唐太宗与长孙无忌率领的击鞠队伍,蹄急如雨身姿如风地驰马登场……”[6]很显然,这一段文字是以欣赏的口吻来进行描述的。从反映贞观盛世的气象来说,这样的设计也未尝不可,其辉煌烂漫的布景和各色人物的绚丽多彩的服饰对观众来说,还能起到“养眼”的作用。但是,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它制作、运输、储藏的费用极高,布景、服饰、道具等,其制作的费用决不会少于百万;它到北京演出,需要十几个集装箱才能装完;该剧不演时,储藏的空间至少要占据50平方米。它几乎不能到外地做商业性演出,因为搬演这些舞美物件的费用,很少有哪个演出公司承担得起。新加坡有一位常联系中国戏曲剧团到狮城演出的人说:“我很想让《贞观盛事》这个剧目到新加坡演出,可我无法解决布景道具的搬运费。”就是在国内,它也很难被别的剧团搬演和别的剧种移植。它的创演单位是我国演员众多、经费来源正常可靠的国家级的上海京剧院,该剧上场的演员、乐手和为它服务的后勤人员不少于百人,地方剧种、建制较小的剧团哪有能力搬演这样的剧目?
三是多场景带来多场舞台装置。传统戏曲的时空是不断变化的,且不要说全剧,就是一场之内,场景就会随着时间的流动而不断地迁移。以传奇《西厢记》“佛殿奇逢”为例,可以看出这一点。它至少有四个场景:(1)佛殿之外。法聪与张生相见。(2)方丈内。法聪与张生闲话。(3)大雄宝殿。法聪领着张生游赏。(4)寺内花园。张生在这里见到了莺莺与红娘。说这一场至少有四个场景,是因为有时人物不是定位于一处,而是不断地在走动。如莺莺与红娘从居处出来,准备到佛殿上“耍一回”,后见佛殿上有人,又回去。“行过碧梧庭院,步苍苔已久,湿透金莲。”[7]传统的戏曲剧目尽管场景较多,转换很快,但是没有任何困难,因为舞台本来就是空无一物,至多是随时搬上取下的“一桌二椅”,场景是通过演员的说唱与表演,触发观众的想象而展示出来的,景状完全是虚拟的。而当代人编排的戏曲剧目,不论是历史剧,还是现代戏,尽管仿照话剧那样,最大可能地减少不同的场景,但由于戏曲艺术的特性所致,其场景还是比话剧多得多。譬如话剧《雷雨》,只有两个场景,一是周朴园家的客厅,二是鲁贵的家。然而,戏曲就要多得多。像近年问世的京剧《成败萧何》就有五个场景:未央宫内;帝后起居处;韩信大帐;萧何府邸;萧何追上韩信的郊外。既然已经习惯于每一个场景都配置舞台布景,若再用简单的“一桌二椅”或布景不作改变面貌的变化,就会遭到人们的批评。[8]而对每一场景都配置相应的布景,从舞美的角度来说,其物质性和写实性远远超过话剧、歌剧、音乐剧等源自欧美的戏剧形式。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大体有四个。(www.xing528.com)
一是戏曲的主创人员臣服于西方文化,而轻视民族传统文化。毋庸讳言,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是以欧美为参照系的。人们从现在城市的物质形态也可以看出来,楼房、道路、高架桥、地下轻轨、居民小区、照明系统,等等,就连草坪、树木也是仿照欧美城市的。走在大城市的新城区如上海的浦东、北京的亚运村、奥运会场馆一带,若不是有许多中国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动,我们会误以为自己来到了欧美的某一城市。其实,物质形态的模仿是以文化的认同为前提的,尽管我们从民族的感情上不愿承认这一点,但事实上就是如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戏剧界必然会以欧美的戏剧为我们民族戏剧改革的参照系。也就是说,改革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话剧、歌剧、音乐剧以及电影等表演艺术的表现手法,戏曲的舞美也是如此。更何况近三十年来许多戏曲剧团纷纷请话剧的导演来排戏,请话剧的舞美设计来为戏曲剧目设计布景、服装等。这些话剧专业出身的人员多是带着用话剧艺术来规范、改造戏曲的目的来参与戏曲剧目的创作的。
二是为不计成本与收益、只求邀功取赏的国营剧团的体制所决定。“大制作”这一风气只在国营剧团中流行,没有一个民营剧团受此风气的影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国营剧团的开支由国家财政负担,票房收入的多少与演职人员没有什么关系。而能否排出一个能获得国家级或省级汇演的大奖,却关系极为密切。若能获得大奖,主管领导、主管部门与剧团领导就显示出了文化建设的“政绩”,面子上就有了光彩,提拔也就有了可能。对于剧团的演职人员来说,好处也是继踵而至。主角有可能得到“梅花奖”这样的演员梦寐以求的荣誉,一般的人员也会水涨船高,在职称晋升上有了新的资本。于是,上下一致,制作能够迎合专家审美趣味的动态多变、绚丽多姿、气势宏伟、色彩丰富的布景。一些经济薄弱的地区,对于剧团的演职人员只发50%至80%的工资,但是,只要主管领导想搞出一个能得大奖的剧目,便向财政申请专款,用来创制这样的剧目。当然,这类剧目排出之后,最后都逃不出“评委是观众,仓库是归宿”的怪圈。
三是受大制作电影的影响和希望以此吸引青年观众。近年来,美国电影制片商动辄斥资数亿美元,制作场面宏大的作品。此风很快传入我国,张艺谋、冯小刚等电影界著名导演,也耗资数亿元人民币,做出了一批电影大片。这些大片深深地吸引了城市的青年白领观众,他们呼朋引类,不惜以一二百元的票价享受大片给予视觉上的快感,使制片商的高投入得到了高回报,几乎每一部片子都赚得盆满钵溢。电影艺术的商业化运作的成功给予戏曲界极大的影响,一些对戏曲美学特征了解甚少的人,主观地认为,大制作是时代的审美要求,表演艺术只有搞大制作,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激发观众尤其是青年白领的观赏热情。电影能成功,戏曲也会成功。于是,不惜以百万、数百万的钱财投入,然而,结果却与他们的主观愿望完全相反,除了部分剧目获得了观众并不承认的政府与行会的大奖之外,血本无归。
四是企图用夺目的舞台美术来掩盖剧本、表演、音乐等方面的不足。新时期以来,新编的戏曲剧本成千上万,其中确实产生了一批优秀的作品。但是,所谓优秀的作品大都是以话剧的创作方法来编写的,以文学性见长:思想先进,人物性格复杂,所描写的环境具有时代的特征。赞赏这些剧目的多是知识分子和文化修养较高的市民。由于没有多少“戏曲性”,这些剧本不为广大的底层百姓认可,没有几个民营戏班上演这些剧本。所以,演出的市场极小。表演与音乐,更为不足。出色的演员是天赋加勤奋陶冶出来的,有天赋而不勤奋,自然不会成才;但是如若没有天赋,再怎么勤奋也不能补“拙”。表演是一种艺术,而艺术要进入让人赏心悦目的层次,不是完全靠老师教出来的,而主要是靠自己悟出来的。然而,戏曲在80年代初就开始走下坡路,让人看不到多少复兴的希望,自此就很少有聪颖之人入行学戏。到了90年代之后,不要说聪颖之人,就连材质平平之人也不肯做戏曲的演员。可想而知,今日四五十岁以下的演员,其艺术素养该在什么样的程度上了。至于作曲的水平,和表演一样,远不如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什么再也出不了像黄梅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和京剧“我家的表叔数不清”这样的戏歌,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了彼时那样的作曲人才。表演缺乏功力,音乐不能打动人心,便只好在舞美上做文章,希图用漂亮、奇特的外在形式来转移观众对内容的注意力。
戏曲是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的艺术,戏曲舞美的写实性与“大制作”,是背离了戏曲美学特征——写意、虚拟、简约、以一当十——的表现,挤占了演员的表演空间,限制了程式化的表演动作。长此以往,会使戏曲失去独有的艺术特性,而走向消亡。京剧大师梅兰芳、程砚秋等都曾强调过舞台艺术不能乱用布景,否则演员的表演就成了陪衬。真正的戏曲表演,外在的景象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展示出来的,是跋山还是涉水,是白天还是黑夜,在屋内还是在街上,观众一看就明白。如果完全用实景来表现,许多程式性动作就成了多余,而没有或减少了程式性动作,哪里还有戏曲的韵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