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纪录片解说表达样式的分析介绍

纪录片解说表达样式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类纪录片所讲述的内容很多都是观众所不了解或者不熟知的知识,所以,解说主要承担的是讲解说明的任务。

纪录片解说表达样式的分析介绍

一、纪录片解说表达样式

1.议论型

这种解说样式往往出现在以政治、经济、军事等为题材的政论片中。解说往往是站在有一定高度的视角上,整体听来严肃、庄重、大气。声音上以实声为主,力度较强,吐字圆润集中,节奏多凝重或高亢。在解说中,这种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片子风格以及解说者自身嗓音条件的不同做调整。不能一味地拔高调,政论片也有解说平实、相对客观、语势较平缓的。

示例1:《走进新时代》片段

当人们在这里怀着兴奋的心情,送走风云激荡的20世纪,在期待的目光中,迎来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这座新建筑群——中华世纪坛,成了一个历史的见证。2002年7月1日,人们再次聚集到这里,庆祝中国共产党81岁生日时,看到的是共和国焕发出更加强烈的青春气息,展示出东方巨人的无限魅力。是啊,从南湖的红船,到天安门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改变中国命运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几亿中国人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儿女成就的千秋功业,又是中国历史上哪个时期所能比拟呢?

一个民族的团结和振兴,离不开精神的支撑。

一个政党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旗帜的指引。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而中国共产党高擎的马克思主义这面旗帜,又总是随着历史的脚步,不断增添着新的光辉。

示例2:《重庆地产业的春天》片段

悬挂在联合国大厅的世界地图上,仅仅标出了中国四个城市的名字,其中一个就是重庆。巍峨的高山,低回的河谷,承载着重庆三千年的文明史。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重庆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成为古代区域性的军事政治中心和重要的商业物资集散地。近代100多年来,重庆从古代的区域商贸中心,发展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从19世纪的单一型转口贸易城市,成长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多功能的现代工商业城市。重庆在我国西部地区的迅速崛起,不论是过去的辉煌历程还是今天的日新月异,都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世人所关注凝眸。

直辖七年来,重庆抓住机遇,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按照开放式、大流通、大市场格局培育市场体系。

今天的重庆在地理人文和社会环境上,正在形成越来越强的磁场效应,产生着不可抗拒的引力。重庆,正日渐凸显其气度恢弘、激情飞扬的魅力。

一个富有三千年文化的巴渝文化历史名城,正在闪烁着她的绰约风姿;

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

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市,正在不断地创造人间奇迹;

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

分析:状态要积极,情感要丰富真挚,赞颂的语气,特别注意排比句的处理。

2.讲解型

这种解说样式多出现在以介绍科技、卫生、文体领域知识为内容的科教纪录片中。这类纪录片所讲述的内容很多都是观众所不了解或者不熟知的知识,所以,解说主要承担的是讲解说明的任务。解说中,用声适当、语言质朴、节奏平缓,需要耐心、热情、内行,不一定让观众听来觉得解说者是所讲述内容方面的专家,但至少是懂得其中知识的。

示例1:《紧急避险》片段

地震,惊天动地,突如其来无法预知,是自然界最具破坏性最具杀伤力的力量。地震时我们无处可逃,伤亡不可避免。我们都期望能逃过这地球上最大的浩劫。

较大地震来临之前,先有地光,后有地声。由看见地光到房屋倒塌约有几十秒到一分钟的时间,从听到地声到房屋倒塌约有十几秒到几十秒。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生死抉择的黄金十二秒的时间差进行快速逃生。

根据人们所在地与震中距离,不同地区的人们可将一次地震分为直下震、近震和远震。直下震就发生在脚下,发生时只能立刻就近躲避,没有选择时间。近震根据距震中的远近,破坏性较强的S波比马上让人们有感觉的P波晚几秒到数十秒传到。人们可以利用这一短暂时间选择躲避地点,就地避险。远震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当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关闭煤气,切断电源并迅速保护头部,躲避到厨房厕所等空间小的地方或室内易形成三角空间处及衣柜桌子旁。千万不要躲到阳台上或向楼房外奔跑。救灾专家有一条铁的原则:救出幸存者的最大时限是48小时,因此在发生地震时我们应该掌握基本的避震逃生知识。

示例2:《法门地宫的秘密》片段

这是地宫中的第三道石门,门上的浮雕是身着铠甲的金刚力士,在佛的世界中他们是护法的勇士。在这里,他们守护着什么呢?第三道石门后是地宫的中室,一鼎硕大的汉白玉灵长几乎把中室占满了,灵长顶端罩着三件用纯金螺纹线和丝线交织而成的袈裟,旁边还放着一双金丝绣鞋。显然这一切都是一种象征,但究竟象征什么呢?

考古人员在灵长后面发现了一只已经腐朽了的檀木箱,箱中装满了瓷器。初看起来,这些瓷器不过是碗碟一类的生活用具,但仔细端详,发现这瓷器的颜色非同一般。[同期声]

中国唐代一些著名文人曾用华美的诗词描写秘色瓷,他们形容这种瓷器就像薄冰拖着青云,嫩河盛着露水。但由于烧制工艺早已失传,现代人从未见过真正的秘色瓷。这种瓷器成了千古之谜。[同期声]秘色瓷的烧制工艺非常复杂,每一件成瓷都是珍品,在当时比金银还贵重,只能作为贡品献给皇室。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这些秘色瓷器,不仅揭开了千古之谜,也让今天的人们有幸看到当年只有皇帝才可享用的瓷宝。

地宫中的一切似乎都与佛祖有关,与秘色瓷、琉璃器在一起的,还有这尊通体挂满珍珠、璎珞的镏金菩萨。她被小心地放在一个箱子里。菩萨高耸的发髻、富丽的头冠显得无尚尊贵。

地宫内的挖掘已接近尾声,只剩下前室的阿育王塔、中室的汉白玉灵长和后室的一个用丝绸包着的大包裹没有打开。考古人员开始小心地解开这个包裹,光彩夺目的宝函露了出来。宝函一层套着一层,最外面是檀香木的,已经朽烂。接下来是金、银、玉、珍珠镶嵌的各种宝函,一共套了8层。最里面是一座闪闪发光的纯金四门小塔。

分析:解说中要多从受众的角度考虑,节奏适当,耐心讲解,遇到专有名词或生活中不常出现的词汇要适当减慢节奏,吐字清楚。

3.抒写型

这种解说样式多出现在以展现某一地域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为题材的纪录片中。

这种纪录片的解说词一般来说描写的语句较多,也经常伴有抒情的色彩,并且经常引用名言诗句,多使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方式,所以解说主要起到描绘、说明和抒情的作用。解说中,吐字一般圆润轻柔,节奏舒缓,情感充沛且真挚。特别要注意与朗诵的区别,避免声音凌驾于画面之上,喧宾夺主。

示例1:纪录片《大金湖》片段

丹霞天踪,碧水灵趣。亿万年的天地造化成就了大金湖这片景象万千的佛山秀水。清代诗僧曾赋诗曰:怪石都从天上生,活如神鬼伴人行。海之内外佳山水,到此难容再作声。当今著名学者蔡尚思先生也惊呼,金湖,天下第一湖山。

从金湖码头出发,随意搭上一艘游船,便可开始朝拜金湖天然大佛寺的奇妙旅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飞瀑,只见茫茫烟雾中,水中观音彩虹间若隐若现,预示着这座水上天然大佛寺的神奇。

青山环抱,钟灵毓秀,这就是始建于1132年的醴泉岩寺,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就曾路过此地。

天光一隙中,一股清泉从天而降,正是“石隐天开面,泉来月有声”,令人叹为观止。

甘露岩上的晨钟暮鼓在山水间回响。天钟、天鼓巍然耸立,甘露寺就建在这钟鼓之间,与其浑然天成,真可谓右鼓左钟,妙在其中。

轻轻芳竹前,一尊如来佛祖头像在这里镇守了760多年,佛光依然普照着来来往往的万千新众。在佛教经典中,当一个寺庙的佛性达到最高境界时,才有可能出现印身佛。在灵气祥瑞的甘露寺,有缘之人就可以看到佛祖的印身,感悟佛祖的存在。

示例2:《香溪孕秀》片段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这,就是孕育了绝代佳人王昭君的香溪。

她发源于神农架林区,由北向南纵贯兴山县,于秭归香溪镇注入长江,全长100多公里。你看,香溪水湛蓝平静,长江浪浑浊翻腾,交汇处泾渭分明。

长长的香溪流水,满河是诗,满河是画。她不仅孕育了一代明妃耀古今,而且塑造了高岚风光甲桂林;她不仅开辟了如梦如烟的盘龙洞府,还养育了稀世仅有的仙草灵兽。

沿长江而上,在香溪镇溪口东水府庙后的一方褐色岩壁上,镌刻着“香溪孕秀”四个遒劲的大字。这是200多年前,清代荆南观察使李拔游香溪的手笔。

车往北行,水向南流。这碧绿的香溪河像一河碧绿的花露水,掬一捧尝尝,果然色香味俱全。茶圣陆羽举天下名水20种,将香溪水列为第十四品。(www.xing528.com)

分析:解说中用声要轻柔、富有美感,但不能矫揉造作;节奏多舒缓,又要注意与音乐的配合。

有些纪录片中的解说,需要议论兼具抒情。这种解说吐字不能过于柔长,用声也不能过于柔美,否则将减轻解说的力度。在真挚赞美抒情的同时,注意语气中的坚定信念。

示例1:《改革开放二十年》片段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中国是一个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二十年不断前进的国度,历史中国是现实中国的基础,现实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伸。

中国是一个在外侮内患中奋勇抗争了一个世纪的东方国度,中国是一个决心在下个世纪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国度。历史的风风雨雨,现实的坎坎坷坷,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中国历史永恒的延伸。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祖国,这就是我们走到哪里都会牵挂的家乡,这就是我们自豪的山河土地,这就是我们奋斗的力量源泉。

示例2:《走近毛泽东》片段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

他是战士,又是统帅;

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

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大元帅。

这是他的少年,这是他的青年,这是他的中年,这是他的壮年,这是他的晚年,83岁的毛泽东。这天晚上,他会见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女婿戴维。朱莉转交了尼克松写给毛泽东的信。毛泽东看上去有些体力不支,交谈时不得不将头靠在沙发上。这情景让在场的人感到,无情的岁月已经让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风华不再。但毛泽东开口便语出惊人,“我生着一幅大中华的脸”。此时此刻,在场的人突然感到,毛泽东身上的活力又奇迹般地出现了。

……

在这五颜六色中,红色象征着热烈、浪漫、进取和革命。毛泽东一生都喜欢红色,晚年的毛泽东尤其喜欢玫瑰红。的确,红色似乎与毛泽东的经历有着许多联系。红军,红旗,红星,还有红色的天安门城楼,中南海的红墙。这红色,红遍了一个时代;这红色,成为了新中国的象征。

他最大的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他最大的创造,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他最艰辛的探索,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

他最伟大的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4.白话型

现在有些人物传记类纪录片或者导演极度追求真实的纪录片中,经常使用一种更加通俗、生活、口语化的解说,追求日常说话的感觉,我们暂且称之为白话型。这种解说一般吐字、用声适中,没有任何雕琢,表达更接近生活中的白话语言,较为客观、恬淡。很多时候,这种类型的解说工作不是由专业的播音员或配音员来完成,而是由编导或其他了解片子内容的人员承担。

示例:电影《十面埋伏》纪录片《如花》片段

在这个剧组里,在这片竹林中,每一天,我都用我的摄像机记录着这群人的工作和生活,感受着他们的快乐和忧伤。我想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机缘,让这样一些人聚合在了一起,共同为一部电影而工作,也共同经历了一段生命的时间。我知道,他们每张面孔的后面,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朵花,而每朵花,都有着不尽相同的充满生命力的世界。

2002年的那段时间,我常在不同的场合听到张艺谋谈起花。那年的10月,他去了一趟乌克兰。

张艺谋开始在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选景。

一个月后,制片主任张震燕和摄影师赵小丁又专门去了一趟乌克兰,带去了花种。

乌克兰人在张艺谋选定的花地上开始种花了。突然发生的SARS阻碍了张艺谋去乌克兰的行程。他只好开始在国内选景。那段时间,张艺谋对所有的花都感兴趣。我知道,他心里面还惦记着乌克兰种的那些花。

那几个月,签证成了剧组面临的最大的困难。

一到乌克兰,张艺谋就迫不及待地去看那片花地。

快开机了,花地用不了,张艺谋只好到处去选景。

分析:这种类型片子往往只是单纯以时间为线索的,导演更想追求一种纯生活、纯纪实的状态,也就要求我们的语言越接近生活中的白话越好。作为一个从事播音工作的人来说,这种类型的解说反而比较难把握。在日常的练习中,多练习一些人物配音,尤其是国产电视剧的人物配音,对减少语言雕琢的痕迹,放松状态有很大的帮助。

5.陈述型

很多文化类专题节目的解说采用这种形式。解说中,用声自如,语言平实、含蓄,状态松弛,语句起伏很小,节奏舒缓,感情真挚且质朴。

示例1:Discovery之《亚历山大大帝》片段

在古希腊,一个英雄人物曾经创造过一个强大的帝国。短短13年的时间里,他几乎占领了整个西方,并向一些未知的领土进行扩张。他击败了世上最强大的势力,被人尊为国王、皇帝,甚至是上帝。第一个真正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铺就了一条荣耀之路。

亚历山大20岁的时候,已经同他的父亲参加了一些战争,以加强马其顿人对希腊其余地方的统治。就这样,他学会了指挥战争和尊敬别人。

……

在伊萨斯战役之后,亚历山大沿着五百英里的海岸,穿过巴勒斯坦,越过戈壁准备拿下埃及。

航行在尼罗河,他注视着已经有两千年文明的这块土地。无论到哪里,亚历山大都受到了埃及人的欢迎。人们认为他是埃及的拯救者。波斯在埃及土地上连年的镇压,促使埃及和希腊最终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统治国家。公元前331年,在埃及的首都孟菲斯,亚历山大被尊为法老。他的帝国几乎覆盖了50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因为他的新国民认为法老是神灵下世,所以亚历山大被看得很神圣。

示例2:《故宫》片段

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率部起义。北平和平解放,使故宫免遭战火。几天后,解放军和平进入了北京城。目睹解放军入城的人群当中,有一个叫马衡的人,他就是当时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他在日记中写道:解放军自永定门入,行列延长数里,整齐严肃,颇为壮观。很快,1949年的3月6日,解放军的军管会正式接管故宫。那时还是故宫守卫队队员的傅连仲见证了这一天发生的事情。

来到故宫负责接管工作的是军管会的代表尹达、王冶秋。当时故宫的300多名工作人员聚集在了这个大殿里,等待着历史性的一刻。

这是建国之初老百姓在天安门广场上欢庆节日的一个场景。那个时期人们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就是百废待兴。

这是1949年年初时故宫的景象。那个时候,不仅一些院落房屋倒塌,荒草没人,还有很多地方堆满了垃圾。据说当时的一些老百姓把故宫称为一堆破庙。

分析:解说中注意避免大起大落,表达要平实、质朴、自然、流畅,语言亲切、自然。但要注意不能盲目追求一致的节奏和形式,缺乏变化,让人觉得乏味、呆板。

另外,在解说工作中,有时还需要解说者具有影视配音的基础。很多译制纪录片中有被采访人物的外语讲述需要配音,这里的配音不但神态、音型、气口要与人物基本相合,还应该让受众认可这话是出自片中人物之口。这种配音和故事片中的配音不完全一样,不如故事片要求严格,但配好也很不容易。因为纪录片中的人物是真实的自我在说话,不是故事片中角色的话,所以更加真实,更加生活,要求配音的状态不能是表演,而是身心俱像的生活式话语配音。虽然现在也有很多译制纪录片中的人物语言只需要解说者把翻译过来的语言平铺直叙地说出来即可,不需要像故事片那样去配音,但好的解说者还是应该具备播音员与演员的双重素质和语言功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