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解说的生活化追求
1.解说趋于生活化的原因和根据
由于“文革”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早期的中国纪录片相对今天来说形式单一,视角比较高,解说用气发声的力度相对较强,普遍音调较高,听来与受众的距离较大。改革开放之后,大众文化在中国蓬勃兴起,这也使得电视纪录片首先找到了它的观众群。人道主义关怀,平民视角,和“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等等对弱势人群的关注,使电视纪录片逐渐成为老百姓情感宣泄的渠道。此时的纪录片大力推广真实,而纪实手法也正是在这一理念下被重视和运用的。
纪实型纪录片的创作强调拍摄完整的过程,强调叙事,强调情节与细节,强调把内容个体化,强调让观众自己发现主题、意义,而过程、情节、细节、个性又体现在具体的行为动作、话语中。此时的纪录片解说为了迎合大众审美的变化和纪实手法对真实、自然的要求,走上了平实、质朴、自然、平视角的表达路线,力求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于是,各种类型的纪录片都在此前提下或多或少地迎合了市场,进行了一番解说“生活化”的改造。
2.解说生活化的表现特征
(1)从吐字发声上看,一般用声音量不大,小而实,以收为主,咬字幅度适中,出字灵活、集中,不弹跳吐字,口腔开度不过大;(www.xing528.com)
(2)从语流上看,语流畅达,语势多平缓,少大起大伏;
(3)从表达方面看,不刻板、少雕琢、不夸张、较自如。由于解说大多有画面相衬、相伴,有形象的展示,又多处于让画面的地位,因而,一般解说表达的情感渲染不宜太浓、太扬,以免喧宾夺主,用声及表达都适中。
总之,现在的电视纪录片解说追求稳重、平实、质朴、平视角的表达特色,解说要力求与片子的内容、立意、风格相统一,呈现一种贴切感。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生活化”不是单纯的生活中的大白话,而是在艺术语言基础上的生活化。看似只是简单的接近自然说话状态,实际上是更高层次的控制。“这就好比灯光照明师在摄影棚里用了很多灯,打出一个自然光的效果一样,是自然的艺术,艺术的自然。”(2)这种艺术生活化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
中国现阶段纪录片发展存在的问题就是新的模式化和僵化,以所谓的“纪实”掩盖作品内容的贫乏和苍白,选题狭窄,千人一面。解说同样不能千人一声,或者千篇一声。虽然现在各类型的纪录片都在力求解说生活化,但仍不能忽视每种纪录片解说的基本表达样式。以历史科教类片子的自然讲解式风格去解说宏伟激昂的政论型纪录片显然是不妥的。如果我们用一成不变的“自然、生活化”模式去解说各种类型的纪录片,势必又会形成新的模式化和僵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