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配音艺术创作自身的特性,要求其训练要遵循以下原则:
1.加强基础、循序渐进
影视配音创作,无论是影视专题片配音、影视广告配音、影视栏目配音,还是影视剧人物配音,不仅仅具有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的“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等共同特点,同时还具有如前所述的“规定制约性、整体适应性、技术依赖性、技能技巧性”等自身的创作特性。应该说它是有声语言表达的较高层次,这“较高层次”并不一定指内容、品味和境界,而是指影视配音创作本身所受到的多重限定和对创作者业务能力的较高要求。这不是空中楼阁,这要建立在坚实的专业基本功和系统的训练之上,因此,“加强基础、循序渐进”应该成为影视配音创作训练的首要原则。
“加强基础”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至少应该包括字音声韵调的准确规范、吐字的集中饱满、气息的灵动持久,还要包括内心情感的积极与表达技巧的恰切。这是一切有声语言创作者都要具备的专业素养,是有声语言创作的基石,但是具有了基石并不等于盖成了大厦,成功的创作还要建立在持之以恒而又循序渐进的训练之上。
“循序渐进”是对有声语言创作规律的尊重,也是一切训练的必然之路。影视配音创作中瞬间贴合画面的精准,口型的严丝合缝,主角大段台词的一气呵成,都是建立在一句话一句话的练习和小角色的创作积累之上的。由小到大、由短到长、由简到繁,受训者在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的积累中,不仅会由于体会到创作的乐趣和成就而激发更大的兴趣,同时会随着创作经验的增加,熟能生巧,进入到创作的自由王国。
2.精讲多炼、注重实践
影视配音艺术创作的训练如同其他有声语言的训练一样,是“口耳之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此在训练中还要始终坚持“精讲多练、注重实践”原则。
我们始终认为,与有些学科不同的是,影视配音艺术的研究和训练不能停留在纯理论上的探讨上。实际上,目前有关影视配音的理论探讨与研究,绝大部分都是建立在作者大量的业务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上,虽然这尚显简单浅显或过于个体化,缺乏相关理论的提升——当然这也是今后需要不断完善之处——但是这却揭示了影视配音理论研究正确的道路: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理论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研究中,我们反对脱离实践、闭门造车的臆想和推断,同样,影视配音的训练也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或课堂的理论学习上,而是一定要做到“精讲多练”。
所谓“精讲”,就是要紧紧抓住影视配音创作的基本特征、创作方法等核心问题,在与播音、表演等专业的比较学习和训练中提高受训者的认识,培养受训者的语感。
所谓“多练”,有着更为广泛的涵义,它不仅包含课堂的练习、课下的作业,还包括具体节目的现场观摩和实践播出,需要强调的是,这个多练,不仅仅是“嘴”的训练——大量的说,还包括“耳”的训练——大量的听,以及“心”的训练——大量的分析和比较,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影视配音艺术的创作能力。
3.一专多能、融会贯通
目前,国内尚没有专门的影视配音艺术专业来专门培养专业的影视配音人才,大量的影视配音工作都是由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或主持人,相关专业院校的师生,专业文艺团体的演员或其他有此专长和爱好的人士完成。影视配音的相关训练也分别包含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专题解说训练和表演专业的人物台词训练之中。而这两个专业的训练在训练原则、方法、手段上既有相近之处,又因其自身的属性和本质的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别。
同时,影视配音创作,无论是影视专题片配音、影视广告配音、影视栏目配音还是影视剧人物配音,在话语特点和表达样式上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实际上,这种不同又随着不同节目、不同作品的不同风格、语境、目的、受众群而呈现出异常复杂的样态,很难或不可能用一种标准化的样式来涵盖。
因此,影视配音艺术创作的训练还必须要遵循“一专多能、融会贯通”的原则。(www.xing528.com)
所谓“一专多能”,是指在夯实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和明确专业性质、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下,通过影视配音艺术创作的教学与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功力,增强、丰富学生的业务创作能力,以适应实践工作的不同需要。
应该强调的是,不同专业、不同作品在创作中的心理依据和感觉是不同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新闻属性和“我就在”的客观性与表演艺术创作“我就是”的假定性是不同的,因此,在影视配音创作中,无论是用什么样的话语样式,用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我们都应该分清是“我就在”的转述还是“我就是”的扮演,这样在影视专题片配音、影视广告配音、影视栏目配音中才能准确、生动,影视剧人物配音才能幻化人物,做到贴切、传神。
所谓“融会贯通”,就是要通过影视配音艺术创作不同样式的训练,丰富我们的表达样式,完善我们的专业技巧,拓展我们的专业视野,学会“以万变应万变”,更重要的是,不断地提高我们对有声语言传播本质的认识,提高我们对有声语言创作标准的认识,那就是“……以积极自如的话筒前状态进行有声语言的创造,达到恰切的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达到体裁风格与声音形式的统一……”,从而反对“以不变应万变”的机械僵硬的创作,也反对“为了变化而变化”的外在的、形式主义的创作。
4.因材施教、发挥个性
影视配音艺术创作的训练还必须要遵循“因材施教、发挥个性”的原则,这是创作自身规律的要求,也是人才培养规律的要求。
影视配音创作,无论是影视专题片配音、影视广告配音、影视栏目配音,还是影视剧人物配音,其创作依据——文案、解说词稿件、剧本等等是十分丰富多样的,其节目本身也各具特点、风格迥异,受众对不同节目的要求和期待也各不相同,这对创作者本身的创作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但是,每一个创作者因其自身的嗓音条件、性格气质、人生历程、文化修养以及审美品味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创作个性和风格,其能力再强也很难适应或达到所有节目的要求,很难把握好所有的角色,很难契合所有节目,所有角色的风格特点。因此,我们在训练中不能笼而统之,不能平均用力,在基本功训练阶段,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针对每一个训练者不同的问题给出不同的训练方法,要针对每一个训练者不同的条件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在作品训练阶段,要针对训练者的业务条件和个性特征帮助他明确适合自身的节目样态或角色类型,并通过以点带面,树立信心、激发兴趣,最终做到触类旁通,整体提升语言功力,从而再去适应不同节目或角色的要求。
【注释】
(1)张凤铸:《音响美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
(2)《中国应用电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刘炘:《电视意识论》,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罗莉:电视纪录片解说,张颂主编:《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出版社1994年版。
(5)乔治·萨杜尔:《电影艺术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57年版。
(6)《上海电影史料》1995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