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电视演播室节目录制与播出
1)电视台网络化总体流程
电视台网络化的总体流程包括收录采集、节目制作、存储管理、播出发布等环节,如图1-3所示节目生产先从素材收录采集开始。通过卫星收录或磁带上载的节目素材可以直接进入新闻、后期等制作网络,也可以进入媒资系统存储。节目制作过程中可以检索调用媒资系统中的节目素材和历史资料。制作完成的节目可以下载到磁带或在演播室用视频服务器、媒体服务器直接播出,也可以传输到媒资系统入库存储保存。媒资系统的节目内容可以通过硬盘播出系统、新媒体发布平台、节目交易平台等多种途径进行播出发布和再利用。
图1-3 电视台网络化总体流程示意图
剧场舞台演出节目可通过网络或电视转播车将演出节目送入电视台进行录制或直播。
2)电视演播室、音频、灯光系统
我国广播电视数字文化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众所周知广播电视技术囊括了从低频到高频的各种信号,在广播电视信号数字化以后,对光学、声学均有特殊的要求。以下仅就音频、灯光系统做一下简介。
(1)演播室数字音响设备
①数字音频
数字音频信号是将模拟音频信号经采样、量化和编码处理后形成的信号。数字电视信号包括数字视频和数字音频。数字音频信号在工作站、非线性编辑及数字电视节目的存储和播出系统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音频压缩编码有多种数据规格,以MPEG-2声音标准为例,与MPEG-1标准相比:
(a)增加了16kHz、22.5kHz和24kHz的采样频率。
(b)扩展了编码器的输出范围,由32~384Kb/s到8~640Kb/s。
(c)增加了声道数,支持5.1声道和7.1声道的环绕声。MPEG-2Audio的5.1环绕声其中“1”就是指LFE声道,其含义就是在现场录播时,加强低频效果,是低频加强声道;前面左、中、右可以用三个喇叭声道;后面可以用左、右两个环绕喇叭声道,如图1-4所示。
图1-4 数字音响MPEG-2现场录制声道
5.1环绕立体声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杜比实验室将数字化(Audio Coding)分别开发出AC-1、AC-2和AC-3环绕立体声系统,尤以AC-3为一种崭新的环绕立体声系统,除了采用数字编码技术外,还在于它提供了5.1声道输出。即5个独立声道为正前方的左(L)、中(C)、右(R),和后边的左后(LS)、右后(RS),这五个声道频响均是20Hz~20kHz的全频带声道。同时还提供一个20~120Hz的独立的超低音声道,因其频带很窄,只能算0.1个声道。因此,统称为5.1环绕立体声声道。
②设备配置
制作5.1环绕声的过程,对设备的配置有较高的要求,首先数字化调台需有制作5.1环绕声的能力,若进行现场直播时,还需具备直播功能。
周边设备应包含杜比编/解码器,还应有多功能效果器、混响器、多轨硬盘录音机和立体声话筒等。
③数字调音台
调音台是电视节目制作中对声音信号进行控制、实现艺术加工的一种重要的音响设备。
传统的模拟电视,我国使用PAL制625行/50场电视扫描制式和单声道伴音的电视信号用作电视节目、播出和接收。
数字电视,对音频信号的处理,如音频/视频同步,节目制作阶段的矩阵和5.1声道环绕声、音频总控,针对数字电视的音响测量和调控都将有相应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数字电视演播室高清电视节目的录制/直播的语言、音乐录音带和现场扩声等都需做出相应的设计要求。以下就以数字调音台在数字演播室的应用以及对数字电视的技术支持作一简介。
图1-5 数字调音台系统方框图
图1-5所示为一个以数字调音台为核心及由音频工作站、数字周边音响等专业设备组成的数字录音系统方框。该系统相应的硬件、软件设备能支持更科学、合理、高效地录制数字电视节目。
使用R100数字调音台制作数字音频,其特点有:
(a)数字调音台与音频工作站、数字录像机相连,具有多种专业接口,操作简便。录像机的输出连接到视频采集卡,采集卡与工作站使用IEE1394接口连接。
(b)工作站的多轨处理功能,包括语言轨、音乐轨、同期声轨,再配合降噪效果器的降噪处理,能制作出高品质的音响效果。
(c)工作站中各声轨声音的大小通过调音台调整后,合成到录像机上。声画同步是通过工作站和录像机图像画面的切换点保持同步。
(2)演播室灯光系统
①演播室录像照明
应满足下列要求:
(a)应有足够的照明强度,一般比拍摄黑白节目时高;
(b)舞台景物照明应均匀;
(c)具有恒定的色温。
由于新型摄像机灵敏度的提高,第一个要求已较易满足。
舞台景物照明应均匀,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不许使用特技光源,因它有助于舞台造型。对光源要仔细布置,以使各个彩色电视摄像机从不同角度所摄取的图像对比度不致差别过大;否则,以不同摄像机所拍摄的景物,在彩色图像重现时,就会显得不协调。
②灯光照明种类
根据它们对着被摄体的方向可分为主光(正光)、辅助光(侧光)、逆光、顶光及平光等。
(a)主光(正光):从摄像机方面射到摄体上的光线称主光,它是造成布景各部分需曝光照度的主要光线。通常也将灯光从前面以各种角度射在演员身上,企图拍摄演员身姿,脸部的画面特性。
(b)辅助光(侧光):从一边或两边和摄像机光轴大约成90°角度射出的光线称辅助光,它是用以给布景的侧壁照明,并给布景中的演员和景物增加立体感。辅助光还能帮助表现被摄体的外形。
(c)逆光:从后边,即从和摄像机相对的方向射到演员和景物上的光线称逆光。这种光线帮助描绘轮廓和创造深度感。如果没有逆光,观众就会感觉演员好像是“贴”在布景上似的。
(d)顶光:从上面向下垂直射到演员和布景的光线称为顶光。它是用以给布景的地板照明,同时还可适当增加总照度。
(e)平光:只作为背景照明,主要的任务是要使照明达到最大的均匀度,即背景上各点的照度应当尽可能地一致。
从彩色电视的摄像要求出发,演播室照明的主光照度以1 500lx为宜,其他各类光与主光比联系为:辅助光(侧光)为主光照明的1~1.2倍,有时为了增加人像的立体感,侧光照明可以超过主光照明3~4倍。一般逆光的强度要比主光的强度大1~2倍。顶光与平光的强度要求较小,所以通常使用散射角度大的照明灯。另外,演播室照明更强调照明的平衡与均匀性,太亮或太暗都将带来不良效果,具体说明可参见表1-2所示的照明平衡表。
(www.xing528.com)
表1-2 照明平衡表
图1-6所示为演播室照明系统中的几种光的布光位置图。
图1-7 100m2演播室布光图例
现仅以100m2演播室为例,列出其布光图例如图1-7所示,采用地面灯架和悬吊灯相结合的布光方式。悬吊灯具分为固定和活动两种方式,活动方式的灯具可做上下升降和左右移动,以满足不同布光的灵活运用。
对于各种不同的电视节目,如戏曲(电视剧)、歌舞、新闻、电教及电视剧外景等的照明布光,都有不同的要求和方法,这涉及照明技巧和艺术的结合,本节就不一一叙述。
③照明控制和色温
A.照度控制
(a)进行电视录像时,应视景深大小而确定相应的光源照度。
(b)如果物体的亮度范围超过30∶1,则对录像时的曝光应加以控制,即用控制摄像机光圈的方法予以解决。对低调景物的暗部可增加副光或增加摄像机的灵敏度(即增加视频增益),增益每增加6dB就相当于电影胶片增感一个光圈级。但是,增加视频增益的方法会给录像画面增加“噪杂电平”。在录像时,对于画面的亮部要倍加小心,一般应由录像师来确定摄像机的光圈,应把白电平或峰值信号的幅度定在标准电平上。对于演播室内场景的照明,最好由摄像师、灯光师确定需要多大的光源照度,然后由录像师对每个具体的镜头调整光圈。采用自动光圈摄录景物时,摄像机镜头的光孔是自动调整控制的,它可以限制亮度的峰值。
实际录像时,演员面容的阴影大致应在亮度峰值的80%位置上。但是,当演员穿着白色衣服时,由于衣服光线强度超过白光的峰值而产生“眩光”或“滞后”现象,若将衣服上照度降到适当的电平,则人面部的照度就显得不够,演员面部阴影就会变暗,此时两者就很难兼顾,应尽可能避免此种场景的拍摄。如果特殊需要演员穿着白色服装,使用有力的侧光是很有效的。如果演员穿白色偏带浅黄或浅蓝色,则效果会更好。此外,为使演员面部阴影改观,应在化妆时予以注意。
B.色温
演播室录像时,要求照明的色温是恒定的。如果各个照明器有不同的色温,那么也会出现彩色失真。对于约为3 000K的白炽灯,色温误差不应大于±100K。表1-3所示为各种常用的电视照明灯的色温表。其中卤素灯具有体积小、色温稳定、寿命长,而且有较高的发光效率,是电视录像普遍使用的照明灯具。摄像机在加用一种适当的滤色镜后,可采用天然光来照明,工作时应注意。
表1-3 常用电视照明灯色温度
(a)录像时应根据使用不同光源的条件,选择摄像机上的色温滤色片的位置。例如,在日光下拍摄选用灯光的色温位置,显然拍摄结果会产生偏色现象,因为加了滤色镜后,摄像机的灵敏度约损失一个光圈级。因此,实际摄像时,应在正确选定色温滤色片位置后,再作自动白平衡调整;如果白平衡调整不得当,同样也会产生偏色现象。在每次更换光源后的场景拍摄,都应作白平衡调整。
(b)当在自然光和灯光的交界面处摄像时,色温滤色片的选择不能单独由其中的一个来确定;否则,偏色现象严重。应在兼顾二者的中间值选定,再作白平衡调整,由此而摄像的图像较接近真实色彩。
(3)演播室照明装置
演播室照明装置如表1-4所示。
表1-4 演播室照明装置表
(4)演播室照明系统设计参考表
表1-5所示为演播室照明系统设计时应考虑的项目及其要求,供参考。
表1-5 演播室照明系统设计参考表
续表1-5
(5)虚拟灯光简介
①基本要求
虚拟演播室要求灯光均匀、阴影小、发热少、色温恒定而均匀,布光自然而逼真。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宜采用一种新型的三基色柔光灯。
②布光的要求
(a)区域布光:应在节目主持人活动区域内进行区域布光以增加节目的真实性、活泼性。
(b)主体布光:由于虚拟演播室是采用色键器消蓝技术进行抠蓝处理,因此要消除蓝色对节目主持人(前景)的影响,若使用常规的三点式布光是无法实现的,必须采用主体布光来满足此要求。
(c)先前景布光后蓝箱布光:由于三基色柔光灯的发光面积较大,对节目主持人(前景)布好光后,必将对蓝箱产生一定的光照度,但还需要对蓝箱进行适当的补光,才能满足计算机抠蓝的要求。
③照明的要求
要求前景与蓝箱背景照度相匹配,追求光照度一致性。由于节目和电子背景的多样性,要求照度能满足不同节目和电子背景的需要而变化。
④面光、逆光、侧光、杂散光和白平衡的处理
(a)面光:布光较低平,避免主持人身上的初级投影;不用加主光源,因为使用不当会出现实际光源与虚拟光源的不一致性;主光源在蓝箱上产生的次级投影色也会影响计算机的图像处理。
(b)逆光:改变传统逆光强于主光的布光,要合理运用主光和逆光,因为逆光太强使蓝箱地面显得亮白,而破坏蓝箱色调的一致性,从而影响计算机抠蓝效果。若不用或逆光太弱则节目主持人(前景)像贴在电子背景上,显得很生硬死板。因此只有合理使用逆光才能体现人与场景的正确关系,加强纵深感受和三维立体效果。
(c)侧光:必须加侧光,因为虚拟系统中色键器采用蓝色消除电路,由于蓝箱反射光作用使节目主持人衣物边缘上的蓝色将会被消除而使边缘变成黑色,只有加侧光消除节目主持人衣物边缘上的蓝色成分,才能使其为正常状态。
(d)杂散光:应避免节目主持人服装的反射光及透明类道具所产生的杂散光对蓝箱所产生的影响,因为蓝箱上的亮点会使合成图像的背景部分出现雾状影像。
(e)白平衡:调整好的平衡,避免蓝箱反射光对白平衡的破坏而使掩膜信号电平变低和前景物体颜色失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