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英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的蜕变

精英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的蜕变

时间:2023-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期的现代主义设计具有浓厚的精英知识分子的理想色彩。其设计观念体现为精英主义、民主主义、理想主义和乌托邦主义。柯布西耶想从现代主义的内容与社会政治含义这两者之间找出分离可能来着手“从事他的理想主义探索”。他们的思想为国际主义风格的兴起作了铺垫。

精英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的蜕变

第三节 精英知识分子理想主义的蜕变

恩格斯说过,文艺复兴时期是需要巨人而又产生了巨人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崛起的资产阶级文化取代了中世纪的市民文学,带有明显的精英色彩。古典主义更是走向了极端,代表了王公贵族的趣味,启蒙主义是资产阶级的文化精英们用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大众进行启蒙和教育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等思潮表现出明显的精英倾向。“至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世界观——理性至上,讲究实际,注重实效——不仅统治了技术—经济结构,而且逐步控制了文化,尤其是宗教体系和向儿童灌输‘合宜’动机的教育体系。”[38]以后它到处取得胜利。资产阶级的文化精英们从资本主义诞生时起就开始探索并力图解决资本主义出现的矛盾,资本主义的问题最终归结为两个:一是剥削问题,资本主义使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一些人成为新贵,一部分变成赤贫;另一个是与剥削密切相关的异化问题,劳动不是对人的本质的肯定,而是使人变成非人,即使剥削现象被消灭后,异化问题依然存在[39]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讨论了如何在未来社会实现人的本质的问题。

早期的现代主义设计具有浓厚的精英知识分子的理想色彩。其设计观念体现为精英主义、民主主义、理想主义和乌托邦主义。工艺美术运动的先驱莫里斯是浪漫主义晚近的一代。他的浪漫主义思想具有向后看的消极色彩。他也是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主张设计为人民服务,同时主张有益于人身心和谐的劳动,劳动应当使人快乐,并且主张用手工艺劳动来保留和提升产品的美感。他的乌托邦思想被早期包豪斯所继承,包豪斯主张建立类似中世纪的行会组织来维护手艺人的地位和利益,其实是对异化问题和剥削问题的再认识。苏俄时期的设计精英们受到时代思潮的感染,主张广大劳动人民和他们一道分享现代设计。他们的设计思想和政治意识形态高度一致。苏俄构成主义运动的设计家们认同“现代主义的内容与政治、社会含义的同一和统一性,即设计是为政治服务的,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40],不过由于当时的政治气氛极不正常,这一理想没有实现。西欧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精英们,比如柯布西耶不主张暴力革命,主张远离政治意识形态。柯布西耶想从现代主义的内容与社会政治含义这两者之间找出分离可能来着手“从事他的理想主义探索”。[41]他设计的社会精神不表现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他从来不认为设计应该具有为哪个特定阶级或者政权服务的目的性。机器化和机器的形式是他的最高理想之一。柯布西耶认为在现代技术的潜力和现实之中存在着极大的矛盾,这个矛盾使很少人能够真正享受现代技术的好处。他试图通过新的建筑形式来向广大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方式与条件,从而把现代技术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一方面使人民能够享受现代技术,另一方面则可以避免俄国式的社会革命。“不是(新)建筑就是革命。我们可以避免革命。”[42]和他相似,凡·德·罗认为建筑就是建筑,至于为谁设计,他并不关心,也认为不重要。不过他们重视建筑这种设计样式多少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理想主义色彩和技术至上的民主特征。他们的思想为国际主义风格的兴起作了铺垫。

工业设计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陷入瘫痪状态。1945年战争结束后,欧美各国重建家园,恢复经济和发展工业成为各国发展的首要任务。随着大批量生产和商业经济的发展,英国、意大利、斯堪的纳维亚的一些大型企业,将功能与本土手工艺传统的人文精神融汇在一起创造出稳定而又带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浪漫风格,“民族风格化”使人们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设计的基本理论探讨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设计观,一种是“价值创新”理论,另一种是“合适设计”理论。“价值创新”理论着眼于设计的商业价值,强调通过设计为产品创造新的附加价值,提高企业利润。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商业性设计和“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设计观的典型体现。“合适设计”理论着眼于通过设计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强调设计应适合于人们的实际需要,着重解决人类生活的基本问题,反对浪费资源和能源的设计。英、美等国设计机构所推崇的“优良设计”就是“合适设计”理论的体现。这两种设计理论实际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实用主义设计思想和理想主义设计思想的延续,两者在战争结束平行发展,在战争结束后却产生了激烈的交锋,并以形形色色的设计风格体现出来[43]

面对资本主义商业竞争的压力,“价值创新”理论逐渐占了上风。从大众出发,被权威认可的设计没有被付诸于生产。资本主义商业经济要求把设计作为一种刺激高消费和提高企业利润的手段,而不是建立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现代主义的信条“形式追随功能”被“设计追随销售”所取代。拉斯金开始提出的设计目的“解决人的生活问题”出现了变化,设计和设计师开始成为企业运作的一个经济生产部门、能够给生产商带来利润的工具,设计的指导思想也开始从“为生活而设计”向“为利润而设计”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交往、国际贸易的急剧增加,国际对话与日俱增,所有这些促进了国际视觉语言的形成,现代设计日益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和必要手段之一。这种传达上的便利使设计打破了区域、文化差异的界限,逐渐走向大同,各个国家设计的民族特征逐渐消失,现代主义逐渐被国际化设计风格所代替。这是现代主义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发生在20世纪中期。起源于欧洲的现代主义随着1925年苏联全面禁止现代主义(构成主义运动)、1932年意大利取消现代主义实验和1933年德国纳粹关闭包豪斯设计学院而转向美国。包豪斯在艺术机械技术两个相去甚远的门类间搭建统一的桥梁,同时在设计思想的政治意识形态和科技层面发现了裂痕,它是现代设计思想的宝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中介性。20世纪30年代末期,包豪斯的大批人员包括格罗比乌斯、密斯·凡·德·罗、纳吉、布鲁尔等人,为了逃避战火和法西斯的政治迫害而移居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们通过教育和设计实践,以强大的美国经济为依托,把包豪斯的设计哲学和美国重视“式样改变设计”、强调商业效益的设计结合起来,取代立场陈旧的英国设计和装饰豪华的法国设计,形成新的混合物,开始了现代主义的新阶段——美国式的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它是大工业社会的代表,以压倒一切的优势,表现出垄断、独裁的特征。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在美国发展起来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国际主义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占主导地位的是国际主义风格。“国际主义是现代主义设计在战后的发展,在设计风格上是一脉相承的,无论是战前的现代主义设计还是战后的国际主义设计都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强调功能、高度系统化和理性化的特点”[44]。“在20世纪20~50年代的经济发展中,美国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和工业设计大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美国企业界汲取外界经验,较少受旧观念束缚;另一方面也是利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机会大发战争财。战后美国产业实力大增,批量生产方式由于介入巨额资本而更为发达,于是,便产生降价促销的竞争情形。加之1929年的那场经济危机,各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开始由生产至上主义转为‘消费主义(consumerism,即商业主义或用户至上主义)’[45]”。由此可见,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已形成了以收入丰厚的中产阶级为核心的社会,现代主义服务的对象由欧洲的平民转向富裕起来的人群,本来具有强烈社会主义和民主色彩的设计思想在美国没有了立足的土壤。而现代主义的设计形式却大受美国欢迎。欧洲建筑设计中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玻璃幕墙结构的大楼(参阅图4-4),后来在美国成了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富裕起来的美国急需这种风格来炫耀它的强大和民主。尽管美国的现代主义设计在风格上与欧洲的早期现代主义设计是一致的,但在思想动机和社会内涵上却有本质的区别。作为自然结果的形式变成设计追求的目标,原来的民主内涵被单纯的商业目的所取代。现代主义的核心“形式追随功能”在美国演变成“形式追随市场”的国际主义风格。

img41

图4-4(www.xing528.com)

国际主义在设计形式上受到设计师凡·德·罗“少即多”主张的深刻影响,世界建筑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成为以“少即多”的减少主义特征为宗旨的形式主义设计,为追求减少主义的表现特征,它完全背离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功能主义原则,仅仅在形式上维持和夸大现代主义设计的某些形式特征(参阅图4-5)。

img42

图4-5

视觉传达设计上的刻板、高功能化、理性化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设计同时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这种国际主义的垄断性发展,自然造成民族性的削弱乃至设计的民族特征逐步消失。有一些设计家开始关注设计的个性、设计的民族特征,这个问题,贯穿了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的整个装帧设计的发展过程。

国际主义设计的特点是利用简单的机械方式,在建筑设计上设计出千篇一律的冷漠的玻璃幕墙和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破坏了自然和谐的都市环境,破坏了传统的美学原则。1966年,德国平面设计家奥拉夫·卢(Olaf Leu)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德国的设计已经没有任何民族性了。他指出:虽然有些人对于这个发展是非常喜欢和高兴的,但是并非人人如此,很多设计家对此是担心的。他还指出,有相当一个时期,垄断德国装帧设计的是瑞士发展起来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the 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 Style)和美国的平面设计风格,而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德国,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发展。

国际主义风格的形成固然有着复杂的因素,然而不能不说,这种风格也是大多数国家在工业化初期进程中的最佳选择。国际主义风格的设计被认为是降低美感、破坏人类完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帮凶,忽视了人的基本心理需求,结果必然是外形刻板、冷漠。它用简单机械的方式,把原来传统、自然合为一体的都市环境变成了玻璃幕墙和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人工都市遍及世界,形式雷同的玻璃盒子使城市完全失去了个性,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环境污染。随着美国等国家计划性废止制的实现,虚假的广告吸引购买力的提高又造成了对人类环境的破坏和对地球资源的滥用。要求个性化设计和对地球资源的关注,促使国际主义风格最终走向衰退。

美国的国际主义风格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金雄厚的《马歇尔计划》在世界各地流传。《马歇尔计划》是《欧洲复兴计划》的通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争夺全球战略重点——欧洲的扩张计划。1948年4月3日,美国国会通过《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正式执行。计划原定期限5年(1948~1952年),1951年底,美国宣布提前结束援助计划,代之以《共同安全计划》。美国对欧洲拨款共达131.5亿美元,其中赠款占88%,余为贷款。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5%。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最成功的计划,它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对西欧的联合和经济的恢复起了促进作用,同时,也缓和了美国国内即将发生的经济危机。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国际风格在20世纪60、70年代达到顶峰。

早期现代主义具有知识分子的社会工程性质,带有改造社会的理想主义色彩。随着西方社会相继进入丰裕社会,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在西方社会开始抬头,“设计追随销售”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发达的生产力和技术的进步性、民主性掩盖了社会的本质。“欧洲忧国忧民的现代主义变成一个仅仅为中产阶级服务的形式,也就是说,现代主义的思想内核被美国的富裕抽调了,剩下了一个越来越精练的、越来越形式化的外壳”。[46]国际主义鲜明的现代特征,成为财富和权势的“企业美国”的象征。理想主义内核消失,形式主义成分加大,在欧洲忧国忧民的现代主义在美国变成为中产阶级服务变换口味的玩物。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设计运动基本都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映,对现代主义的否定企图或者对现代主义的重新诠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