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皮兰德娄戏剧思潮:《幽默主义》

皮兰德娄戏剧思潮:《幽默主义》

时间:2023-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皮兰德娄戏剧思潮——《幽默主义》1908年,皮兰德娄在罗马任意大利语教授期间,发表了一篇题为《幽默主义》的长篇论文,篇幅接近一本书。在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下,皮兰德娄的“幽默主义”建立在对于生命荒诞感的洞察以及对于主人公生存状态的怜悯之下。文学评论界普遍认为,最能体现皮兰德娄“幽默主义”怪诞风格的作品当数《亨利四世》。这是皮兰德娄对人生的一个总结,也是对他“幽默主义”思想的一个精辟的阐释。

皮兰德娄戏剧思潮:《幽默主义》

四 皮兰德戏剧思潮——《幽默主义》

1908年,皮兰德娄在罗马任意大利语教授期间,发表了一篇题为《幽默主义》(L’Umorismo)的长篇论文,篇幅接近一本书。该论文汇集了皮兰德娄关于文学创作的各种想法及见识,后来成为了他文学创作的准绳,为他剧作中的怪诞和哲理并存的风格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皮兰德娄式幽默主义

与传统意义上以逗人发笑为目的的幽默的涵义不同,皮兰德娄提出的“幽默主义”的概念提倡展现一种“相反的情感”。所谓“相反的情感”,即“透过辛酸的、荒谬可笑的一面,展现出严肃的、令人怜悯的另一面”(9),也相当于着力揭示喜剧中蕴含的悲剧。在论文中,皮兰德娄曾多次举这样一个例子来解释这种“反向情感”:“我看到一个老妇人,头发染了色,浓妆艳抹,穿着年轻人的服饰,于是我开始发笑,因为这不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老妇人应有的正常穿着。因此,表面看来,这件事情十分滑稽可笑,可是,当我仔细思考一番后,我不再笑了。或许,老妇人根本不喜欢打扮成这样,她在忍受着痛苦的煎熬,她这样做的唯一目的只是挽留丈夫对她的爱,因为丈夫比她年轻很多。这样一来,嘲讽的笑就会变成辛酸的笑,而这种反过来的情感正是滑稽与幽默的本质区别。”(10)这种“反向情感”就是让读者透过怪诞的外表,在笑的同时产生冷静的思考和严峻的批判,体会作品中更深一层的哲理内涵。因此,以“反向情感”为支撑的“幽默主义”是一个立足于怪诞意识基础之上的概念,属于现代主义范畴。在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下,皮兰德娄的“幽默主义”建立在对于生命荒诞感的洞察以及对于主人公生存状态的怜悯之下。建构“幽默主义”便是揭露现代人灵魂的空虚、对世界的不可认知以及在荒诞的社会环境下内心的焦虑、困惑、无助的一种“亚健康”状态。

(二)“幽默主义”的怪诞感

那么,“幽默主义”的作家如何在作品中营造怪诞氛围?在皮兰德娄看来,幽默是属于情感范畴的,它是从一件艺术品中相互矛盾的形象所引起的自然反射作用产生出来的。幽默作家必须制造这些“相互矛盾的形象”。他必须看起来非常不协调,“同时既像是一把小提琴又像是一把低音提琴”。(11)幽默主义作家必须摆脱传统作家过于刻板、清晰地描写现实的特点,站在传统作家追求作品一致性、完整性的对立面,不断研究冲突和矛盾,写作实践要突出“散乱、不连贯、怪异反常这些完全没有中心的东西”。(12)在人物方面,皮兰德娄认为幽默主义作家应该避免描写英雄,转而关注那些普通的小人物,因为“英雄都是理想化的,无法展示现实世界的一切”,“普通的人能意识到自身的人格分裂,意识到与现实的矛盾”。(13)这些普通的小人物,正是皮兰德娄所钟爱的那类“赤身裸体者”,他们有更多表达怪诞的诉求,通过塑造这类人物形象,作品中的怪诞氛围才能营造得更彻底。《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亨利四世》、《给赤身裸体者穿上衣服》等作品中的怪诞特色就是皮兰德娄在这样的思考下创作出来的。

文学评论界普遍认为,最能体现皮兰德娄“幽默主义”怪诞风格的作品当数《亨利四世》。无名的主人公戴上“亨利四世”的假面,终日生活在虚幻城堡中,做一个“清醒的疯子”,实在荒谬至极、令人啼笑皆非。剧中人滑稽的话语虽引人发笑,但是人们进一步感受到的是残酷可怕的社会现实和人类置身其中的精神煎熬。在《亨利四世》中,有一个细节展现了皮兰德娄特有的幽默方式,即亨利四世和他的随从们的同声一笑。这些随从们终日和亨利四世在一起,对事实的真相了如指掌。亨利的笑是对自己痛楚的怜悯,对生活的妥协;随从的笑则是为自己有能力欺骗亨利,揭发秘密而洋洋自得。这同声一笑远远脱离了传统的幽默引人发笑的娱乐功能,而是让人体会到社会现实的残酷可怕,冷漠虚伪。

(三)“幽默主义”的哲学内涵

作为一位具有先锋思想的哲学家,皮兰德娄的幽默主义除了有一种“反过来的情感”所营造的怪诞感,它还包含了皮兰德娄精辟的哲学观念。第一,人的主观世界和社会客观世界都不是单纯不变的,而是像万花筒一样纷繁复杂、变幻莫测,不可揣摩、不可认识的。因此,艺术无法立足于真实地描绘现实(14),要辩证地看待艺术的真实与虚幻。戏剧极尽夸张和变形的幽默手法越是使作品虚幻到不可思议,就越有可能接近客观世界的真实。在《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中,舞台与观众、戏剧与生活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然而这极有可能就是艺术最本真的状态。第二,生活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不具备明确的、最终的形态。不可能存在真理,因为真理是因人而异的,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语言只能近似而不能完全表达人的思想,因此思想的交流是不可能实现的;人本身并不存在稳定性,因此理智也就不可能存在。(15)“每一个人都无法确认自己或别人是这一种或那一种人。人似乎只有‘一个’自我,只有‘一个’面孔,但同时又有‘十万个’自我,‘十万个’面孔,因为周围的人都以各个不同的方式审视我们,每个人都只看到我们身上的一个方面,而这一方面,在每一瞬间又都处于不停歇的运动与变化之中。这样,人就有‘十万个’自我,‘十万个’面孔。”(16)这是皮兰德娄的“相对主义世界观不可知论观点,对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幻想破灭的一代人有深刻的影响。从这一观点出发而构思的戏剧情节,就显得荒诞不经,没有绝对真理可言。观众很容易在这样的戏剧里体会到那种“反过来的情感”,于是皮兰德娄式的幽默便发挥了它的作用。

“生活是一场十分悲哀的插科打诨,因为我们在内心里总是需要创造一个现实以欺骗自己,各人有各人的现实,彼此从不相同……我的艺术对于欺骗自己的人充满着辛酸的同情,但是又必定会随之而对逼人去欺骗的命运加以狠狠的嘲讽。”(17)这是皮兰德娄对人生的一个总结,也是对他“幽默主义”思想的一个精辟的阐释。在“幽默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皮兰德娄创作的戏剧总是那样充满了怪诞和哲理的结合,既不失丰富的表现形式,又附赠宝贵的灵魂指引。

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荒诞派戏剧,是在皮兰德娄的幽默主义戏剧基础上汲取精华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幽默主义戏剧有关现代人生存危机、人与人及自我的隔膜和分裂主题以及支离破碎逻辑混乱的表现形式在荒诞派戏剧中都有所反映。

思考题

1.皮兰德娄笔下的“赤身裸体者”有哪些具体特点?

2.《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中的“戏中戏”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3.为什么说皮兰德娄的戏剧是怪异与哲理的巧妙结合?

【注释】

(1)吕同六.皮兰德娄精选集.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0:5.(www.xing528.com)

(2)智量,熊玉鹏.外国现代派文学辞典.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362.

(3)吕同六.皮兰德娄精选集.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0:7-8.

(4)路易吉·皮兰德娄.高山巨人——皮兰德娄剧作选.吕同六,等,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18.

(5)葛谷,武传涛.著名艺术家演讲鉴赏.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77.

(6)廖可兑.西欧戏剧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441.

(7)顾春芳.戏剧交响——演剧艺术撷萃.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190.

(8)路易吉·皮兰德娄.皮兰德娄戏剧二种.吴正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15.

(9)吕同六.皮兰德娄精选集.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0:17.

(10)潘书文.荒谬世界中的辛酸笑声——皮兰德娄作品中的幽默主义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1.

(11)J.L.斯泰恩.现代戏剧理论与实践.刘国彬,等,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344.

(12)柳鸣九.二十世纪文学中的荒诞.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240.

(13)潘书文.荒谬世界中的辛酸笑声——皮兰德娄作品中的幽默主义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5.

(14)智量,熊玉鹏.外国现代派文学辞典.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361.

(15)菲利斯·哈特诺尔.简明世界戏剧史.李松林,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141.

(16)吕同六.皮兰德娄精选集.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0:8-9.

(17)苏鹰,甘润远,李丽.精神生活的孤独图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00年图说.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18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