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雨果的浪漫主义文艺理论及其影响

雨果的浪漫主义文艺理论及其影响

时间:2023-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雨果的浪漫主义文艺理论及其影响作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雨果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他以形式多样、数量众多的文学创作丰富了这一运动的实绩,更在于他系统地建立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理论。尤其是在《〈克伦威尔〉序》中,雨果不仅批判了古典主义戏剧奉为圭臬的“三一律”等清规戒律,而且还系统提出了浪漫主义戏剧的创作理论。雨果认为浪漫主义的真正定义“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而已”。

雨果的浪漫主义文艺理论及其影响

三 雨果浪漫主义文艺理论及其影响

作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雨果(Victor Hugo)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他以形式多样、数量众多的文学创作丰富了这一运动的实绩,更在于他系统地建立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理论。他在一系列作品序言和《莎士比亚论》(William Shakespeare)等理论著作中阐明了浪漫主义的文艺思想。尤其是在《〈克伦威尔〉序》中,雨果不仅批判了古典主义戏剧奉为圭臬的“三一律”等清规戒律,而且还系统提出了浪漫主义戏剧的创作理论。这一新文学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戈蒂耶后来这样回忆道:“那真是奇妙的年代。《〈克伦威尔〉序》在我们眼里发出灿烂的光辉,在我们看来,它的论证是无可辩驳的,它引起了一个类似文艺复兴的运动。”

(一)美丑对照原则

在《〈克伦威尔〉序》中,雨果明确指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原则是崇高与滑稽、优美与丑怪的对立统一,即美丑对照原则。这种原则正是雨果美学思想的核心。古典主义作家古希腊罗马历史和文学中取材并创造其心目中的理想典型,表现对象都是王公贵族和英雄人物,写作目的都是要表现其崇高优雅的一面,滑稽丑怪是绝不被接受的。面对这种没落、腐朽的美学观,雨果在《〈克伦威尔〉序》中发起了挑战。在序言的第一部分他将人类社会分为原始时期、古代和近代三个阶段。原始时期歌颂永恒,古代传颂历史,而近代则颂扬基督。基督教的产生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的看法,天使和恶魔相生相成,灵魂与肉体对立统一,自然中的万物并非都是合乎人情而崇高优美的,“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雨果认为崇高与崇高很难产生对照,人们需要任何东西都有所变化,美虽然只有一种典型,但丑却是千变万化的。“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要算是大自然给予艺术的最丰富的源泉。”(25)把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对照,“从这里我们带着一种更新鲜更敏锐的感受朝着美而上升。鲵鱼衬托出水仙;地底的小神使天仙显得更美”。(26)

崇高优美表现的都是灵魂经过基督教道德净化后的状态,而滑稽丑怪则表现人类最原始的兽性,包括贪婪、卑贱、欺骗、杀戮等。雨果认为戏剧的真实产生于两者的自然结合,如果将两者机械性地区分就会导致恶习和可笑的抽象化以及罪恶和美德的抽象化。在戏剧中,崇高优美对应的是悲剧,而滑稽丑怪对应的是喜剧,如果将两者截然分开,则真实就会被扔在中间。鉴于此,雨果在作品中乐于描写悲惨、屈辱、恶行、奴役等社会阴暗丑陋的一面。《克伦威尔》(Cromwell,1827)是雨果的第一部戏剧作品。它以英国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为题材,集中展现了1657年克伦威尔权力达到顶峰时如何拒绝国王称号这一戏剧性故事。在这部剧作中雨果第一次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对照原则,把克伦威尔写成一个“既滑稽丑怪又崇高优雅”、“混杂着善与恶,兼有天才和渺小”(27)的人物:他是军人、政治家、学者同时也是一个幻想者、滑稽家。

雨果的美丑对照观确立了审丑在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丑的概念,雨果冲破的是喜剧一贯粗鄙的地位,然后面对的则是喜剧与悲剧的融合,从而形成雨果理想的戏剧,也就是浪漫主义的戏剧。这种新的美学观不仅拓宽了文学的表现范围,拓展了作家反映生活的宽度和广度,而且对丑与恶的阐释和推崇直接影响了后世的文学。

恶的出现是现代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传统文学是以传扬真、善、美为目的。现代作家不再认为人是非善即恶、非美即丑的,而是着力展现人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在这一方面,波德莱尔(Charles Pièrre Baudelaire,1821-1867)和马拉美(Stéphane Mallarmé,1842-1898)等人受到了雨果的直接影响,尤其是描写社会生活中丑恶、阴暗的一面时,雨果的审丑观极大地影响了波德莱尔。后者在评价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时说:“这种对美、对丑怪的见解,不仅确定了雨果的文学特性以及他的文学纲领的革命性,或者说革新意义,而且这一见解也是作为对普遍的诗学特征所不可缺少的补充提出来的。”(28)他的代表作《恶之花》(Les Fleurs du mal,1857)中就出现了“腐尸”、“吸血鬼”、“犹太丑女”、“撒旦”等意象,给人以全新的感官刺激,把人们带到一个充满病态、颓废的美学世界里。如果说雨果的对照原则还是为了让光明与黑暗的区分更加明显,从而实现崇高伟大的美学理想,那么波德莱尔则是继承中有发展,他的目的则是“把善与美区别开来,发掘恶中之美”。雨果的审丑观催生了新的美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正如郑克鲁所说:“在美学上,外貌丑心灵美的人物具有显示美与丑的特殊意义,给文学画廊增添了崭新的典型。在雨果之前,还没有一个作家如此生动、充分、深刻地表现美与丑的统一。这种形式上的丑与内容上的美的结合,为后世文学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29)

(二)艺术自由原则

《〈克伦威尔〉序》对古典主义的第二个抨击就是提倡艺术自由,反对一切清规戒律,尤其是“三一律”的束缚。雨果认为浪漫主义的真正定义“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而已”。针对古典主义的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他主张“粉碎各种理论、诗学和体系”。当然雨果的创作自由观是与其政治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古典主义者都是“形形色色的顽固派”,其目的是要“在社会领域和文学领域里恢复旧制度”。那些“没有头脑的学究们”想利用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青年一代自由飞翔的翅膀。他在《〈欧那尼〉序》(La Préface de Hernani)中指出:“文学自由正是政治自由的新生女儿”,要想实现创作自由,诗人就应该尊重天才和创造,反对“体系、法典和规则的专制”。(30)

古典主义对题材、体裁的严格规定,对文学类别的严格区分以及悲喜剧因素不相混杂的要求使雨果感到深恶痛绝。他尤其极为反对被古典主义当做金科玉律的“三一律”原则。雨果认为除了情节一致是文学创作必须要遵守的原则之外,时间一致和地点一致都是制约作家自由创作的紧箍咒,“像把剪刀剪断了他们的翅膀”,束缚了诗人们“展翅高飞”。他提出地点一致是违背“真实”的,准确的地方性是戏剧真实性的首要因素,也是事件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见证人。而时间一致更经不起推敲,世界上很少的事能够在一天之内完成,这样的规定不能很好地描绘历史的发展,最终会导致艺术的枯竭。为反对地点一致和时间一致,雨果提出戏剧要有地方色彩和时代色彩。浪漫主义戏剧要完整地描绘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但是这种历史和地理上的色彩又不能生硬地贴上去,而是要深入戏剧的内部和核心,自然地融入到作品之中。戏剧应该弥漫着异域风情和时代气息,让读者一进去就仿佛置身于异时异地。

其次,雨果的艺术自由观强调天才和主观想象,反对古典主义的另一原则——模仿古典。古典主义束缚了诗人的想象力,压抑了天才的创造,因此雨果警告诗人们不要“抄袭任何人”,而是要冲破种种框架,自由地处理戏剧情节。他认为“什么规则、什么典范,都是不存在的……只有翱翔于整个艺术之上的普遍的自然法则,只有从每部作品特定的主题中产生出来的特殊法则”。(31)雨果反对为了单纯地模仿或者因循守旧而将两者的地位颠倒:“一种是永久的、内在的,会一直存在下去;另一种是可变的、外在的,只能运用一次。前者是支撑房屋的栋梁;后者是建造房屋用的鹰架,每造一座房子就要搭一次。前者是戏剧的骨骼,后者是戏剧的服装。”(32)

(三)艺术真实原则

古罗马西塞罗贺拉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都曾提出过“镜子说”,认为艺术是一面镜子,可以反映社会生活。雨果继承并发展了“镜子说”的理论,强调文艺不仅要反映现实,更要使艺术形象比社会真实更鲜明、更突出、更集中。

他将真实分为两种,即艺术真实和自然真实(生活真实)。他说:“艺术的真实根本不能如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绝对的真实,艺术不可能提供原物。”(33)雨果指出艺术的真实有别于自然的真实,绝对真实的逻辑在艺术的领域是无法推演下去的,要求艺术绝对模仿自然,就必然会使艺术流于荒谬。然而,雨果并没有将两者对立起来,而是认为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艺术除了其理想部分以外,还有尘世的和实在的部分”(34),因而艺术的真实应该以自然的真实为基础,艺术是自然的“真实”反映。他清楚地看到,文艺这面反映自然的镜子不是普通的、刻板的、平面的镜子,而“应该是一面聚集物象的镜子,非但不减弱原来的颜色和光彩,而且把他们集中起来、凝聚起来,把微光变成光彩,把光彩变成光明。”由此可见,它强调文艺不是生活的简单重复,而是生活本质的集中与强化。

浪漫主义文艺理论不排斥自然的真实,那种把浪漫主义看成是排斥生活的真实的说法是对浪漫主义的曲解。当然,雨果的文艺理论又不同于现实主义作家强调的细节真实,而是为了对抗古典主义的“伟大崇高”论而提出来的。他特别强调诗人要发挥主观创造性把人物和事件表现得更加强烈。欧那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绿林大盗,但身边聚集着一众好汉,与查理五世的专横做不懈的斗争。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作者本人,这位文艺界的叛逆和领袖,在同古典主义的敌对阵营做斗争时受到了一些热忱的知识分子的援助,并最终赢得了一次重要的胜利。

(四)美感教育原则

雨果在青年时代就受过沃尔特·司各特(Walter Scott)的影响,称其散文体裁的小说既形象生动,又诗意盎然;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理想主义的;既逼真,又壮丽。后来在《论司各特》中又赞扬司各特的小说能“把这样多的教义包含在这样多可爱的情趣之中,把这样多的真实隐藏在这样多奇妙的幻想之下”。(35)这都体现了雨果强调作家应该根据一定的道德和美学理想进行创作的理论主张。相比之下,雨果更强调文艺的道德教育作用。他在《〈吕克莱斯·波基亚〉序》(La Préface de Lucrèce Borgia)中写道,“剧院就是讲坛”,戏剧“负有一种民族的使命、社会的使命、人类的使命”。(36)他认为诗人担负着心灵的责任,应该为真理所引导。在《莎士比亚论》中,雨果进一步论述了作家和人民的关系,实用和美的关系以及诗人和作家在教育人民方面的特殊作用。他坚持“诗人本来就是为了人民而存在”的信念,指出诗人是“人民的启蒙导师”,担负着灵魂的责任,不应该让人们没有得到一些辛辣而深刻的道德教训就走出剧院。雨果又特别重视教育,把教育看作是改造社会、改造人心灵的有效手段,要通过教育让所有人识字看书,从而在人的灵魂中燃起理想。雨果特别重视诗歌和诗人的美感教育作用。他说:“文学是从文明中分泌出来的,诗则是从理想中分泌出来的”(37),“诗人的作品中所始终保持着的美,使得他们居于一切教育事业的顶巅”。(38)因此,雨果主张人们要到诗人、哲学家、思想家那里去寻找理想。在实用和美的关系上,他旗帜鲜明地反对“为艺术而艺术”,主张为进步而艺术,应该将艺术的实用和美感结合起来,“为艺术而艺术或许美,但是为进步而艺术才更美”。(39)雨果的“有用”和美感相统一的主张就是要求文艺要与人类进步事业相结合,作家要把表现美和发挥教育作用结合起来,创作出适合时代要求的新文学来。这一切都彰显着雨果人道主义的精神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思考题

1.浪漫主义为什么能够战胜古典主义而登上历史舞台?

2.雨果戏剧《欧那尼》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在哪些方面?

3.雨果美丑对照的戏剧理论是如何影响后世文学的?

【注释】

(1)Alex Preminger et al.Princeton Encyclopedia of Poetry &Poetics.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4:233.

(2)[法]雨果.雨果论文学.柳鸣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92.

(3)[英]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从启蒙运动到第二届梵蒂冈公会议.何光沪,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153-154.

(4)[德]恩格斯.反社林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281-282.

(5)[美]R·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丁泓,余徽,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160.

(6)[法]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王道乾,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68.

(7)廖可兑.西欧戏剧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295.

(8)郑传寅,黄蓓.欧洲戏剧文学史.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280.

(9)伍蠡甫.西方古今文论选.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198.(www.xing528.com)

(10)柳鸣九.雨果奇观雨果其人.社会科学战线,1997(1):133.

(11)柳鸣九.法国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33.

(12)Alex Preminger et al.Princeton Encyclopedia of Poetry &Poetics.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4:64.

(13)[法]雨果.艾那尼.许渊冲,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236.以下所引台词均据此版本。

(14)[法]雨果.雨果论文学.柳鸣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52.

(15)许渊冲.雨果戏剧的真善美.外国文学研究,1985(1):24.

(16)[美]R·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二卷.杨自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152.

(17)廖可兑.西欧戏剧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299.

(18)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徐式谷,江枫,张自谋,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382.

(19)[德]爱克曼.歌德谈话录.吴象婴,潘岳,肖芸,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21.

(20)[英]拜伦.曼弗雷德.刘让言,译.上海:上海华光出版社,1949:13.

(21)郭沫若.《雪莱的诗》小引.创造季刊,1923(4).

(22)[苏]季亚科诺娃.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聂锦坡,译.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144-150.

(23)江枫.《普罗米修斯的解放》前言.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88-89.

(24)王守仁.论雪莱的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的“必然性”思想.欧美文学论丛,2002:38.

(25)柳鸣九.雨果论文学艺术.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40.

(26)柳鸣九.雨果论文学艺术.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40-41.

(27)[法]雨果.雨果论文学.柳鸣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74.

(28)波德莱尔.浪漫主义的艺术:巴黎:巴黎伽里玛出版社,518.

(29)郑克鲁.法国文学纵横谈.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94.

(30)[法]雨果.雨果论文学.柳鸣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93.

(31)[法]雨果.雨果论文学.柳鸣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58-59.

(32)[法]雨果.雨果论文学.柳鸣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59.

(33)[法]雨果.雨果论文学.柳鸣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61.

(34)[法]雨果.雨果论文学.柳鸣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61.

(35)Alex Preminger et al.Princeton Encyclopedia of Poetics.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4:5.

(36)Alex Preminger et al.Princeton Encyclopedia of Poetics.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4:116-117.

(37)[法]雨果.雨果论文学.柳鸣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169.

(38)[法]雨果.雨果论文学.柳鸣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179.

(39)伍蠡甫.西方文论简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24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