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适应或塑造环境,人也被环境所塑造。譬如研究饮食与人的关系,美国学者在“You are what you eat”一书中(可译为“吃什么像什么”)认为:我们的饮食决定了我们的身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精神气质。同样,我们更是不同文化环境产生出的个体,构成这个环境的要素中电视是一个显赫的存在,因此电视文艺与我们的精神生态密切相关。
希腊神话中有潘多拉的盒子,这盒子如若打开,一切罪恶、疾病都从之而出。那盒子里面的一切罪恶与疾病乃是人类的“好奇心”和其他的意念。电视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这样的“潘多拉的盒子”。而自古以来的圣人贤哲所终身努力的,就是想把这潘多拉的盒子中狂奔出来的罪恶安抚下来——让它们平静下来,哄它们乖乖入睡,甚至会重新回到盒中,关起来,像阿拉丁神灯一样,重新丢入大海。
“电视首先是触觉的延伸,它涉及到所有感官的最大限度的相互作用。”[7]虽然我们常说电视是一种视听艺术,但是电视延伸的不仅仅是视觉和听觉,电视是一种全息化的信息传播技术[8]。我们纵向考察媒介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传播媒介的变革实际上也是一个追求全息化的过程。从口头传播到印刷传播,再到电子传播,实际是一个(近距离的)全息传播,到抽象符号的传播,再到(远距离的)全息传播的传媒演变过程。“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对于人的感知有强烈的影响,“不同的媒介对不同的感官起作用,书面媒介影响视觉,使人的感知成线状结构,视听媒介影响人的触觉,使人的感知成三维结构”;而艺术的探索也是一个追求全息化的过程,诸如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虽然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可是人们总是在有一定限制的艺术镣铐中竭尽所能跳出最美的舞蹈,试图展现出一个全息的社会。比如文学的描写功能,虽然依赖的是抽象的文字符号,但力图通过美仑美奂的文字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从而实现将视觉形象在想象中还原的目的。又如绘画与雕塑,原本是属于瞬间定形的静态艺术,却总是努力在无声的和静止的世界中,通过接受者的联想与想象表现出运动与声音。正是基于人类的这一悠久的追求,才有了人类从未停息的对立体和动态信息记录的不懈技术追求;直到我们有了电视,人类这种全息式展现艺术世界的梦想才得以实现。
电视作为一种高度影像化的传播媒介,它的无可比拟的传播效应和高度逼真性影像信息,是建立在一种“退行性”的接受形式上。与电影一样,电视在信息接受的文化方式上退回到了人类早期的“图像化时代”:人类最初对思想、情绪和认知经验的表述,是通过创造“图画”来实现的,后来才逐渐形成了依附于事物本身形状的“象形文字”;而在技术的帮助下,电影和电视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又使人类重新回到了那个原始的依靠“记忆图画”来接受和理解信息的时代。所以,电视在直观理解的层面上,消除了成人与儿童、识字者与文盲的差异。电视传播的一切都是具像(图像)化的或曰直观的。对电视受众而言,这意味着在对影像语言的理解上,除去了一个艰难的文化适应过程——他们不需要像阅读文学作品那样,先要经历一个相当复杂而又长期的文字的学习过程,加之电视对事物的表现通常都是摹仿人的直观感觉,这样观众只凭他们的直观经验就可以明白所要表述的一般意义。这就是说,人们对语言符号系统的识别,在电视观赏过程中,又回(倒退)到了人对语言最初的直观感知阶段,即直接通过图像与物体的形似关系来理解符号意义的阶段。[9](www.xing528.com)
人类的心灵空间就像一片原野,每一种新的媒体出现,都意味着人的心灵生态的改变。新的媒体起着拓荒和耕耘的作用。电视的尴尬在于:为了迎合取悦观众,电视在内容的文化品味上不断地降格以求,最终反而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乏味和无聊。电视台如果不保护、培植观众的心灵,就会造成注意力资源的枯竭和心灵的“荒漠化”。开荒与种植、利用与保护必须联系在一起。每一次新的传媒革命被技术的发展催生后,都会影响和冲击人类的思想和感觉,带来很多激动人心的新的前景;但是每次这样的“开垦”之后,很快人们会不满足于空中的无数彩色气泡与地上的一片荒漠,告别荒漠和寻找绿色又重新成为主流。面对大众传播所造成的“荒漠”,新媒体应该以富有建设性的内容,承担起“绿化”的工作。[10]
现代媒介不仅代替了原先历史和地域环境及文化对我们人格结构的养成,而且改变了人群的分类方式。譬如,现在的人们以三五年的年龄差异为“一代”的分类,就是因为随着样板戏、印度电影、流行音乐成长起来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审美情绪、心理特点和爱好。波兹曼(Postman)在《童年的消逝》中说,印刷文化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童年,而电子文化使其消逝[11]。这是因为,电子媒介完全不能保留任何秘密,而没有秘密,童年就将不存在了——电子媒介最终造成了成人化的童年与儿童的成人化,并因此提醒我们不可忽视技术的“颠覆性”影响。
电视传媒作为当代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人们提供信息资源和娱乐资源,而且建构着人们几乎所有的常识——关于真实与虚假、善良与罪恶、美好与丑陋,甚至建构着我们对于国家、民族、阶级、阶层、社团、社群的所有认识,建构着我们对于男人和女人,幸福与苦难,现实与历史的认识,甚至对于家居用品、妇女用品等具体而微的商品的消费观念。大众传媒像一双巨大的看不见的手,时时刻刻暗示着、拨弄着或者控制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精神和物质双重意义上的日常生活。正如许多学者所认为的那样,媒介构成了当代社会的“新的权力核心”[12]。电视文艺作为当今传播面最广和人们赖以认知、娱乐、审美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正在潜移默化地建构着一代人的内心世界。在观念的深刻变革时期,电视正在正面或负面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因此,关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环保问题,就有必要从关注电视文艺的传播内容环保着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