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画题材、主题的民族特征介绍

动画题材、主题的民族特征介绍

时间:2023-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美国动画片取材不分国界、民族、地域,不论古今,无所忌讳、无所顾及,只要有利,统统拿来。

动画题材、主题的民族特征介绍

第三节 动画题材、主题的民族特征

美、日、中三国在动画题材选取、主题思想开掘方面存在着各自不同的鲜明特点。

一、选取题材的不同

1.美国:广泛性

美国动画片的题材极为广泛,可谓古今中外、天上地下,广收搏采,为我所用。具体表现为三大特点:

(1)拿来主义

20世纪轰动世界,取得巨大票房价值的美国动画大片几乎都是选取其他各国名著改编的,《白雪公主》根据《格林童话》改编;《风中奇缘》根据英国小说改编;《钟楼怪人》根据法国雨果的著名小说《巴黎圣母院》改编;《美女野兽》取材自法国神话故事;《泰山》根据美国著名小说家艾格莱斯·布洛的原著重新改编而成;《花木兰》是由中国古代民间故事改编的;《埃及王子》是以《圣经·旧约》中《出埃及记》的故事为创作蓝图;《狮子王》的创作灵感来自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国王与我》是作家玛格丽特·兰登根据英国十九世纪传奇女性安娜·李欧文赴暹逻王国(今泰国)担任皇家教师的真实故事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小说《安娜与暹逻国王》,百老汇将此小说改编成歌舞剧《国王与我》,多年久演不衰,1956年好莱坞将此剧拍成同名电影,并获五项奥斯卡大奖,多年后华纳公司又以全新的面貌推出动画版的《国王与我》 ,等等。可以说美国动画片取材不分国界、民族、地域,不论古今,无所忌讳、无所顾及,只要有利,统统拿来。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对于各种题材决不是照搬,而是加以美国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包装,像类型电影一样更加突出爱情、友情、背叛、探险、战争回归等全人类的母题。也不强调尊重原著,或进行创造性的艺术语言的转换,或是全新的创造,使其动画化、美国化,使原本熟悉的人物、故事令人产生陌生化的美感。

(2)超越现实

美国动画片的原创故事多,是超越现实的幻想或将现实生活童话化。如《小鸡快跑》写一群小鸡千方百计想从养鸡场逃走;《玩具总动员》写玩具牛仔woody和玩具太空人buzz团结合作逃离魔手,重返主人身边的故事;《海底总动员》表现鱼爸爸马林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与失踪的儿子尼莫团聚并安全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冰河世纪》讲述了三个史前动物不但充当一个人类弃婴的保姆,还要历经冰河和冰山的各种惊险和恐惧把他护送回家 ;等等,这些都是动物、事物、怪物之间莫须有的故事,是一种远离现实的梦幻,是一种游戏,似乎与人类生活毫不相干,完全是两个世界,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行为和情感却令人感觉无比真实,无比亲切,因为无比新奇而突放异彩。

(3)广大观众群

美国自1907年推出第一部动画片以来,至今已产生动画片将近3000部。经过近百年的产业化运作,已经建立了一整套非常成熟的动画文化产业链系统,其动画片的市场定位十分清晰。沃尔特·迪斯尼曾表示:我不是主要为孩子们制作电影,而是为了我们所有人的童真制作电影,不管他是6 岁还是60岁,这就叫童真。最糟糕的不是我们没有天真,而是它们可能被深深掩埋了。在我的工作中,我努力去实现和表现这种天真,让它显示出生活的趣味和快乐,显示笑声和健康,显示出人性,尽管有时荒谬可笑,但仍要竭力追求这种境界。

显然,美国动画片追求的童真可以满足各段年龄、不同性别、各个地区和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心理和情感的需要,当然,美国也有专门为了3—6岁儿童制作的动画片《芝麻街》等作品,也曾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播出,效果甚佳。

2.日本:现实性

日本动画片的题材多是取自动画产业链的上游产品,即漫画。日本漫画界十分注重现实性和原创性。这就决定了动画片多是现实性的原创故事,其具体特征有以下四点:

(1)贴近生活

日本许多动画片取材于现实生活,如《下级生》写少男少女早恋的社会现实和情感状态 ;《灌篮高手》中樱本花道在晴子的支持和鼓励下,经过不懈努力成为篮球名将 ;《地狱先生》 讲述阿鸣老师告诫乡子怎样掌握自己的命运 ;《足球风云》描述青少年为理想而奋斗的故事 ;此外,手冢治虫的《火鸟》,大友克洋的《阿基拉》、庵野秀明的《他和她的故事》、高田勋的《萤火虫之墓》等等同样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描摹的原形。宫崎骏的《再见萤火虫》写二次大战末期,14岁的哥哥青太和4岁的妹妹节子在空袭中失去了母亲,两兄妹无家可归,只能以洞穴栖身。他们靠捉鱼、偷菜维持生活。夜晚在草地上观看漫天飞舞的萤火虫,倒也别有一番乐趣。然而节子的身体因缺少营养而日渐虚弱,在战争结束那天离开了人间。三个月后,青太也因饥饿而死,在他临死前,想念着妈妈和妹妹……;《梦幻街少女》不像很多少女题材一样,为爱情或沉湎终日,不能自拔;或呼天抢地、生死相随;而是月岛霞和天泽圣司互相勉励、互相学习、各自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尤其是近些年风靡世界的《樱桃小丸子》表现一个普通家庭的普通女孩子小丸子,9岁,上小学三年级,和一般的女孩子一样,活泼乐观、无忧无虑,爱幻想;并且贪玩嘴谗,爱吃零食;争强好胜,斗不过就哭;不好好学习,稀里糊涂,回答老师问题时信口胡诌,是低龄儿童日常生活中行为、心理的真实写照。

反映青少年的生活、理想、事业、爱情、对童年往事的追忆、少年的奇特冒险经历等生存状态是日本动画片的重要题材。

(2)关注人类和自然

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大自然面临威胁……,人类生存面临威胁……日本人对此格外敏感,格外忧虑。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探讨未来战争的可能性就成为有胆识的动画家的重要题材。

手冢治虫曾以环保为题材制作出动画片《森林的传说》,宫崎骏更是以高度的人文精神,反思科技发展对人类和自然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关怀人类的前途命运。他编导电视动画片《未来少年柯南》描写少年柯南为拯救人类与拥有超磁力兵器的恶魔进行殊死搏斗的故事;他的第一部影院动画片《风之谷》中生存在“风之谷”的少女娜乌希卡发现森林的守护者“王虫”与“破坏森林”的人类由于科学知识贫乏产生的误会而相互争斗不已,使菌类森林遭到严重毁坏,面对此景,勇敢的娜乌希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真诚说服了“王虫”,阻止了人与虫之间的自相残杀,保护了森林,也拯救了人类;《天空之城》讲述高科技国的公主希达和少男巴斯与军方及海盗三方为寻找隐藏在密云深处的 “天空之城”而展开追赶厮杀。聪明的希达和巴斯发现如果军方占领“天空之城”将对人类造成无法估量的灾害,于是,他们果断地与海盗结为联盟,合力阻止军方夺取“天空之城”的科技秘密和财宝。最后,终于战胜了罪恶的军方,使人类免遭灭顶之灾。

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以此为题材创作动画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批判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宫崎骏是目前世界上,最富人文关怀的动画艺术家。因此,他的作品的内涵和思想力度、深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创作者。

(3)神秘的梦

有些日本动画片在很现实的题材中,却蒙上了一层浓浓的神秘的梦幻色彩。如押井守制作的《福星小子》讲述了一个仿佛“庄周梦蝶”的神秘故事;大友克洋的《迷宫物语》创造了一个亦梦亦幻的故事;尤为突出的是宫崎骏,他的《龙猫》写了天真无邪的两姐妹与考古学家的爸爸、养病的妈妈、慈祥的祖母、淳朴的少年到乡村去生活,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自然,那么真实,然而,两姐妹结识了乡村的大自然的精灵“多多罗”,即“龙猫”。它帮助两姐妹在温馨的田园风光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由此,使现实的生活情景中充溢着一种神秘的色彩。宫崎骏编导的《魔女宅急便》(意为魔女的特快专递)当小魔女琪琪长到13岁时,必须带着一只黑猫和扫帚出外修炼一年。她穿着黑色的魔女服,带着红色的蝴蝶结,迎着阳光微笑着,轻松自然地来到了一个海边小镇,寄宿在好心的面包店主家里,依靠"魔女的特快专递(即骑着扫帚飞行替别人送包裹物品)谋生,开始独立生活,她要学会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学会处理好新的人际关系……这完全是一个小女孩在成长过程中的生存状态,但其中却设置了各种各样的虫子和蝙蝠,还有一只幽灵似的黑猫软绵绵地趴在一堆盛着绿色溶液的试管旁边,目光里透着一股邪气……至于宫崎骏的鼎力之作《千与千寻》更是进入了一个充满幽魂神怪、魔法缭绕的恐怖世界,但10岁的小女孩千寻不顾危难,千方百计地为父母的贪婪赎罪,并拯救他们逃离魔窑。这完全是现实生活的折射。不难看出,日本许多动画片的题材,是将人类社会的种种生存状态及其美好与丑恶、人类在现代文明中的迷失和异化移植到仙境和神界中展现出来,因此不管怎样怪异,其源头仍然深深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

(4)分众化

如果说美国动画片题材以泛众化为主,那么,日本动画片则主要是分众化。这也是一种非常现实的市场文化策略。在如今电影电视等文化产品的专业化制作浪潮风起云涌的新时代,每位观众都切实感受到了不同媒介;近年来,从全向性的共享型传播方式向定向性的分享型传播方式的转化。对于受众进行的划分不能像通常理解的那样,只停留在一种单纯的简单分类上,如果还都以假想“所有”受众为传播目标却忽略已经细化、分化的受众的特殊需要,其结果很可能是失去了“所有”的受众。因此,分众化是更加科学合理,也更有针对性的市场策略

日本动画文化产业将观众分为幼儿、少年、成年等不同层次,针对各年龄段的需求选取不同的动画题材,创作各取所需的作品,因而,各类题材的作品与不同层次的观众群体总是各得其所的。

3.中国:传统性(www.xing528.com)

中国动画片题材的传统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取材于古代文化宝库

中国,5000年的文明古国,神话、传说、寓言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壁画故事、古典小说和戏剧等等,琳琅满目,绚丽多彩,数不胜数,美不胜收,是文学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资源。因此,大量动画片选取古代传统题材是很自然的事情。

中国动画片取自古代题材也有传统,早在1941年万籁鸣兄弟就根据古典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有关章节改编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1964年又根据《西游记》的前七回改编摄制了第一部彩色动画大片《大闹天宫》 ;而后又从此小说中取材摄制了《人参果》、《金猴降妖》 ;于1999年摄制了52集,每集22分钟的电视连续动画片《西游记》 ;上世纪80年代根据古典小说《封神演义》的部分章节改编制作了《哪吒闹海》,2003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52集大型动画片《哪吒闹海》 ;1999年根据在我国流传已久的沉香劈山救母的神话故事,创制了大型动画片《宝莲灯》等等。

1995—1996年以中国古代少年英杰为题材,拍摄了百集动画系列片《自古英雄出少年》 ;2000年摄制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等,敦煌壁画故事《九色鹿》、《夹子救鹿》、少数民族民间故事《蝴蝶泉》、《善良的夏吾冬》等等,都成为动画片的极好题材,可以说,中国动画片将近50%取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宝库。

(2)有感于中国绘画

特伟主持拍摄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是受我国近现代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名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虾》、《荷花蜻蜓图》的触发创作的,齐白石笔下的蝌蚪、青蛙螃蟹、蜻蜓活灵活现、天真可爱、情趣盎然,令人喜不自禁;动画片吸取了其中许多意象,加以改造升华,创制出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墨动画片,开创了“中国学派”的动画艺术。而后,特伟又编导摄制的第二部水墨动画片《牧笛》。片中牧童和老牛的形象和意境,取之于著名国画家李可染的《春牧图》、《雪牧图》和“长安画派”的重要画家方洛众的名作《大河上下》。那牧童和老牛的神态、动作,惟妙惟肖,质朴而诙谐,充满生活情趣,那背景和环境空灵恬淡,自然和谐,极富田园生活气息。《牧笛》的成功使水墨动画片的题材更拓展到人物的日常生活领域,为动画片的“中国学派”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后来又成功地摄制了《三个和尚》、《山水情》等。

《小蝌蚪找妈妈》先后在瑞士、法国、南斯拉夫等不同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五次大奖;《牧笛》、《三个和尚》、《山水情》也分别获得多次国际大奖,为中国的动画片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

应该说,“中国学派”的动画艺术是继承中国绘画传统的产物。

(3)生活童话化

自古至今,中国人结合孩子们的思想行为、道德品质将各种动物、植物、物品及某些现象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编成童话故事,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是中国传统的施教方法。自“卡通”传入中国以来,中国人一直以为这是哄小孩子的玩意儿,因此,动画界遵循这种传统方式,编个小童话拍摄成动画短片就十分自然了。中国大量的动画短片多是这类题材。其中比较成功,而且获得国际奖项的有:《小鲤鱼跳龙门》、《罗卜回来了》、《我们的朋友小海豚》、《雁阵》、《猫咪小贝》等等。

对这类作品的创作意图和方法无可厚非,但遗憾的是构思过于简单,施教过于直白,缺乏吸引儿童的艺术魅力,更缺少大片力作。

(4)生活写实

中国动画像中国文学艺术一样,素有追随时代步伐的特点和及时反映社会生活状态的传统。早在抗日时期,就摄制了《同胞速醒》、《精诚团结》、《血钱》、《狗侦探》和《农家乐》等黑白动画片,唤起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1965年拍摄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也是以内蒙古的真人真事为题材创作的较为优秀的作品。

用漫画手法表现现实生活题材的《没头脑和不高兴》讲述两个有坏习惯的孩子,通过一次神奇的经历得到了教训,改正了自己的缺点。至于《新装的门铃》、《超级肥皂》和《选美记》等作品,则截取我国经济体制变革中的某些社会现象进行喜剧性的嘲讽。

二、主题思想的差异

如果对美、日、中三国动画片各自所表现的浅层思想内容进行比较,可能会发现有某些相近、相似,甚至雷同,然而,进一步挖掘各国动画片深层的文化内涵,就会发现其中的差别是很明显的。

1.美国:人性展现

美国大量的喜剧动画片表现了健康向上、积极乐观、充满梦想和童趣等人类享受娱乐的本性;有很多作品表现人类的爱:父子之爱、兄弟姐妹之爱、朋友之爱、人与自然之爱……也有一些作品在与假、恶、丑的对比中张扬人类真、善、美的光辉。即使略感沉重的题材也同样展示人性的某些方面,如《风中奇缘》写印第安少女与英国青年的恋爱故事,在自然崇拜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中,审视人性的价值;《泰山》揭示兽的人性与人的兽性之间的矛盾冲突,呼唤人性的回归,以鲜明的形象向人类提出了深刻的哲学诘问;《钟楼怪人》将原著《巴黎圣母院》宣扬真善美的主题更深化为人性的挣扎与反抗 ……总之,美国动画片尽管选取各种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形式和技巧,展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但其中都共同闪现着人类共同的真情,人性的光芒,这正是它们超越地域、民族、国家的界限而得到全人类的认同和接受的原因所在。而且在美国动画片中,饶有趣味的故事成为对直白说教的最彻底颠覆,他们的角色决不是道德说教的工具,而是故事的主体,在轻松诙谐中巧妙结合了美国人开朗幽默的个性、个人英雄主义的冒险精神和积极乐观的励志情绪,例如《勇闯夺命岛》,在美国电影制作工业“造梦”机制的合理支配下,让观众在人工化制造的神奇梦幻中体味温情、感受抚慰、激发斗志、成就梦想。这似乎与好莱坞的电影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2.日本:生存意识

日本动画片无论是现实类、 历史类、体育类,还是科幻类、侦探类、恐怖类的作品,在表现主题方面,无论是爱情、亲情、友情,还是正义、理想、战斗、胜利等等,无不渗透着一种强烈的生存意识:人怎样才能生存?怎样才能生存得更好?对比日本民族特有的观念和情感及其表达方式格外迫切和执著。这种民族情感的形成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在世界各国中,日本无疑是种族构成纯粹性和文化同质性最高的民族之一。它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凝塑了日本人那种心理敏感细腻的内倾型性格。环海的地缘,狭窄的国土,曲折的海岸线,形成了日本湿润的气候和浓厚的危机意识。因此有学者称日本文化为“湿气文化”。它与日本国人的内倾型性格相结合,使日本人更倾慕清静、素雅,从而崇尚“清明心”、“心情道德”的执著和坚韧,这种民族情感在一系列影片中浓郁绵长。《浪客剑心》中和月伸宏体会到现实是残酷的,只有强者才能生存的道理;《地狱先生》中的稻叶乡子在经历了种种变故之后,终于发现自己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自己才能决定自己的未来;《灌篮高手》中的樱本花道心里非常清楚,只有奋勇拼搏成为“灌篮高手”,才能获得尊严、爱情和幸福。

动画大师宫崎骏更是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反映了人类生存的种种危机,唤起人们的觉醒,告诫人们提高警惕。《再见萤火虫》揭露了战争对生命的摧残;《幽灵公主》描写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搏斗,表现了人类追求生存与幸福的本能;《千与千寻》警示着人类自觉或不自觉地冒犯了大自然的神灵,人类只有反省悔过才能免遭大自然的惩罚,回归本真的生存状态。

关注人类生存,追求人类幸福,是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这也是日本动画片赢得世界各国人民青睐的重要原因。因而欣赏日本动画片带来的情感体验更加多样化,对世界的认识也更为成熟和复杂,它既不像中国动画一样主旨鲜明、晓畅通达,也不像美国动画片那样完全是人为加工、剔除深刻之后的惩恶扬善。

3.中国:道德观念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非常注重道德修养的伟大民族,传统道德的内容非常丰富、具体,包括忠贞爱国、忧乐天下、公正无私、自强不息、勤劳勇敢、见义勇为、崇俭反奢、修身自律、崇礼重义、谦恭慎行、厚德载物、尊老爱幼、勤学苦读、尊师重道等等,而且历朝历代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堪称道德的典范和楷模,为动画片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主题思想。不但如此,其他题材的动画片,也都从不同角度表现了道德的力量。《大闹天宫》赞扬了孙悟空不畏强暴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哪咤传奇》歌颂了哪咤以勇敢和智慧战胜了形形色色的恶魔,为民除害而舍身忘我的义举;《宝莲灯》彰显了沉香经历重重磨难,劈山救母的孝敬情怀;就是写实题材《草原英雄小姐妹》也再现了蒙古族两姐妹,为保护集体财产而奋不顾身与暴风雪搏斗的动人情景。至于大量的现实类、童话类短片也多数表现了道德的主题。可以说,道德观念已经成为贯注中国动画片的主流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