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画美学论:无生命的生命活动

动画美学论:无生命的生命活动

时间:2023-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章动画美学论——无生命的生命活动目前,对动画的美学问题尚无专门著述论及,甚至连动画美学这一概念也还没有人提起过,似乎动画这种“小儿科”之类的玩意儿根本无美学可言。20世纪60年代以来,结构主义哲学兴起,认为存在的都是一个个特定的结构形式,人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结构之中,被结构决定着,因而自身没有独立性。结构主义电影理论家把电影作品称之为“文本”,认为“文本”才是电影的本源。

动画美学论:无生命的生命活动

第六章 动画美学论——无生命的生命活动

目前,对动画的美学问题尚无专门著述论及,甚至连动画美学这一概念也还没有人提起过,似乎动画这种“小儿科”之类的玩意儿根本无美学可言。其实,动画作为电影艺术的四大片种之一自然有其自身的美学特征,本书试图对此作些粗浅的探讨。

这里,需要对艺术美学研究的发展变化状况先做些简要论述。

传统美学受西方历史文化哲学文学本体论传统的影响,认为艺术家是艺术作品的本源。19世纪上半叶以高扬人文主义精神为主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把艺术品当作艺术家生命的显现和个性的展示。特别是20世纪中叶存在主义思潮流行,强调主体、自我在作品中的支配作用,因而形成了以一脉相承的创作主体(艺术家)为中心的审美观念。

系统论来考察,艺术审美活动为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者三者构成的系统过程,只强调艺术家的中心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并不能阐释艺术创作的全部意义。

20世纪60年代以来,结构主义哲学兴起,认为存在的都是一个个特定的结构形式,人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结构之中,被结构决定着,因而自身没有独立性。艺术家的个人意图、个体意识在作品中没有什么具体的实在意义。结构主义电影理论家把电影作品称之为“文本”,认为“文本”才是电影的本源。由此,艺术审美活动(特别是电影)转向了以作品为中心,从而取代了以艺术家为中心的研究。也就是注重对艺术作品本身审美价值的阐释。

但是,这种“文本论”往往侧重对作品形式的解剖和分析,而忽视了艺术欣赏者(接受主体)对艺术品的审美感知和情感体验。

随后接受美学出现了,其代表人物姚斯指出:“把文学事实局限在生产美学和再现美学封闭的圈子内,这样做便使文学丧失了一个维面,这个维面同它的美学特征和社会功能一样,不能分割,这就是文学的接受和影响之维。读者、听者、观众的接受因素在这两种文学学派的理论中都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在这个作者、作品和大众的三角形中,大众(即艺术欣赏者)并不是被动的部分,并不仅仅作为一种反应,相反,它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的构成”。(1)也就是说这种审美活动是创作主体与欣赏主体通过艺术品作为中介而进行的交流和对话,而且,欣赏主体在审美过程中会使艺术作品增加新的审美价值。美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转移到审美主体(欣赏者)与审美客体(艺术作品)之间的审美关系上来,这便成为当代美学研究的重点。(www.xing528.com)

萨特说 :“精神产品这个既是具体的又是想像出来的对象只有在作者和读者的联合努力下才能实现。只有为了别人才有艺术,只有通过别人才有艺术。”(2)这就是说,出于审美需要,主体创造了艺术,而艺术又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欣赏美的主体,二者是一个双向创造过程。创造主体是对艺术作品进行了原发性创造,欣赏主体是对艺术作品进行了再创造。前者是艺术生产,后者是艺术消费,二者的审美活动同样具有本质意义。而沟通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的媒介是艺术作品,即审美活动的审美对象。因此,艺术美学必须研究创作主体、艺术作品和欣赏主体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可缺一。

本书对动画艺术审美活动中的动画家、动画片和观众诸要素将作比较全面的阐释。既注重传统美学,更强调当代美学的新特点。

应该提到的是,我们在讨论动画艺术的审美价值时不容忽略的是它存在的三个背景:

第一,数字媒体时代,高科技手段的日益更新与应用,能够超越人力创造出神奇的视觉奇观效果,例如《后天》、《魔戒》、《哈利波特》等。当电脑、数字化技术可以操控一切,可以制造出山崩地裂、狂风海啸、神灵魔界之时,透过这些视觉奇观如何去捕捉人类内心细腻、深沉的情感,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呢?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严峻的问题。

第二,市场化便捷、高效的运作体系,使艺术产品无一不打上商品的标签。动画片既是艺术品,又是文化商品,因此兼有艺术特征与商品属性,应该注意的是动画创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首先是为了审美需要,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惟其如此,才能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第三,大众美学潮流的兴盛、平民阶层的力量逐渐膨胀,一方面是社会发展趋势使然,另一方面也使得影视作品不再追求思考的深度,而是为了满足视觉的盛宴,消费的平面化和一味的消遣和娱乐很难再为大众文化美学注入理性的思考和人文关注。

在具体探讨动画美学价值之前先提出的这三个互为依存同时又互相矛盾的命题,无非是本着这样一种期待,我们既要发挥高科技的优势,运用市场化资源整合的高效运营体系,顺应大众美学潮流的趋势,同时更应该重视艺术作品的本体艺术属性、审美价值及深层的人文关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