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中国的天圆地方观念

古代中国的天圆地方观念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就像一个圆形的斗笠一样,笼罩在四方形的大地上。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很自然让人们产生这样的观念。[1]在这种情况下,古代中国人认为自己处于世界的中心。

古代中国的天圆地方观念

一、天圆地方宇宙观

科学尚不发达的时代,人类对于宇宙的观念,多半出于直观的猜想和推测。古代中国也是如此。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就像一个圆形的斗笠一样,笼罩在四方形的大地上。天的中心是北极,也就是北斗星所在的位置,天上最尊贵的神——太一就在那里。四方形的大地就像一部棋盘,中心在“王畿”,也就是今天洛阳一带,地上最尊贵的人——王就在那里。成书大约于战国时代的《尚书》记载了当时中国人对于世界的看法。《尚书·禹贡》有“九州”、“五服”的说法。九州指的是翼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这些地方大体上包括了今天的河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四川、陕西和山西等省。这是禹治水时所关注的天下,所以这些地方又合称“禹域”。“五服”说的是,以“王畿”为中心,每五百里做正方形边界,由近及远依次划分区域为“旬服”、“侯服”、“绥服”、“要服”和“荒服”。从《尚书》的记载来看,当时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识,类似于一个“回”字形,世界是从中心的“王畿”一圈一圈地发散开去的地域。

这种观念在战国时期已经获得了普遍认同。在《楚辞》、《庄子》、《穆天子传》、《山海经》等等书籍中,都有这种观念的印迹。《国语·周语》中也有“五服”的记载(旬、侯、宾、要、荒)。《周礼·夏官·职方氏》则进一步扩展了这种看法,它把“五服”扩大了,变成了“九服”,中央为王所在地——王畿,四周层层蔓延,分别为侯、男、旬、采、卫、蛮、夷、镇、藩等“九服”。《周礼》中的这种看法,在本质上和《尚书》一致,那就是:从地理位置上讲,地域从中心向边缘逐渐延伸;从文化层次上讲,文化从中心向四周逐步辐射,并且随着地域的延伸,文化的等级逐步减弱。(www.xing528.com)

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很自然让人们产生这样的观念。它的东面是浩瀚无边的太平洋,西面是连绵万里的沙漠,南面是蜿蜒盘旋的高山,北面一直都是冰天雪地的荒漠和冻土地带。在这种地理环境下,中国人一直没有遇到过比自己更为先进的文明。放眼望去,尽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虽然在某些时候,北方的游牧政权能够凭借武力战胜中原王朝,但是要不了多久,这些民族就会为中华文明所吸引,采用中华文物制度,逐渐被同化,由“蛮夷”转变为“华夏”。所以,孟子说:“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1]在这种情况下,古代中国人认为自己处于世界的中心。这里的“中心”不仅是世界地理的中心,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是世界文明的中心。边缘地区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文化上,都低于中心地区,并且随着地域的延伸,富裕程度和文明程度都依次降低。所以,古代中国人在看待其他地方人时,带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认为他们都应该学习自己,有时候甚至认为他们应该受到中心地区的管辖和治理,因为这种高层次的治理有助于他们提升自身的物质和文化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