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内阁政治:权力斗争与党争

明代内阁政治:权力斗争与党争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德内阁焦芳、刘宇依附宦官刘瑾,成为阉党,刘瑾所为皆其所导。天启党争,阁臣各为其党,顾秉谦依附宦官魏忠贤而为首辅,票拟事事徇指。《明史·阉党传》认为,“明代阉宦之祸酷”,是由于党人依附,致使司礼之权居内阁之上。起于神宗的朋党之争,为是非之辨而相互清洗,日益扩大,天启时已趋激烈。而邪党以东林将害魏忠贤为由,促使魏忠贤参与。魏忠贤与邪党相倚日紧,全力反扑,杀戮东林。

明代内阁政治:权力斗争与党争

二、内阁因素

正统英宗虽依赖宦官王振,但阁臣杨士奇、杨荣、杨溥,即三杨,为太皇太后所重,王振尚有所顾忌,在不同的程度上对重刑的施行有所缓解。正统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崩,三杨或卒或退,王振才开始跋扈。

这一点与万历有相近之处,但区别也是挺大的。万历内阁张居正、司礼监冯保为内外顾命大臣,太皇太后管教严厉,神宗畏惧张、冯。张居正、冯保又属互助、同谋关系。冯保虽得势,并有王大臣之狱,但无过多的举动。内阁张居正、冯保被逐,其后,张宏、孙暹、张诚、陈矩“恬静”,“无株滥”。

正德天启两朝相近之处更多。正德内阁焦芳、刘宇依附宦官刘瑾,成为阉党,刘瑾所为皆其所导。天启党争,阁臣各为其党,顾秉谦依附宦官魏忠贤而为首辅,票拟事事徇指。《明史·阉党传》认为,“明代阉宦之祸酷”,是由于党人依附,致使司礼之权居内阁之上。这只是表面现象。正德刘瑾、天启魏忠贤专权的过程不同,但有两点是一样的。其一,正德时外廷行为过激,天启时东林行为过激。正德初外廷疏请诛刘瑾,武宗不得已,议遣刘瑾等居南京,大学士刘健却坚持不可,致使事态发生逆转。起于神宗的朋党之争,为是非之辨而相互清洗,日益扩大,天启时已趋激烈。东林尽逐“邪党”,邪党依附魏忠贤复归。初始魏忠贤并未顾及是非争议。而邪党以东林将害魏忠贤为由,促使魏忠贤参与。杨涟上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把矛头对准魏忠贤。魏忠贤与邪党相倚日紧,全力反扑,杀戮东林。在一定的意义上,刘瑾、魏忠贤的行为属于自保,毕竟刘健、杨涟欲杀刘瑾、魏忠贤在先。其二,正德武宗、天启熹宗皆耽于嬉戏,少理朝政,致使皇权旁落,刘瑾、魏忠贤得以矫旨肆为。“阉党”依附大抵因此而起。(www.xing528.com)

然而,正德、天启亦有两点不同,导致了其酷烈程度的差异。其一,正德时,外廷反抗程度较低。而天启时,党争激烈。正德年间,廷臣并未结党,“知事已变”,阁臣刘健、谢迁、李东阳皆求去。帝独留李东阳。阁臣李东阳、王鏊虽处境艰难,却尽力救狱,使刑狱有所轻缓。而东林势力强盛,寻求决战,前赴后继,视死如归。而采取的却是不可取胜的方式。东林的奏劾,很少能到达熹宗手里。其二,正德时宦官内讧,计除刘瑾的是宦官张永、都御史杨一清。张永原为刘瑾之党,“八虎”之一,因恶其所为而不附之,曾为其所陷,由此二人不合。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都御史杨一清为张永划策,以计奏刘瑾不法事,执刘瑾,谪居凤阳。

弘治之前的阁臣多比较持正。景泰时阁臣劝用轻刑,锦衣、太监亦无大害。而成化时汪直掌西厂,两次被阁臣商辂、万安奏罢,时间不长。天顺间,锦衣官校恣横为剧患,阁臣李贤累请禁止。万历时阁臣张居正逐高拱,与东厂冯保合谋,欲以王大臣事拘杀之。崇祯时依旧纷争,阁臣树党倾轧,致使思宗复用厂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