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司法职能之一,涉及罪犯的实际惩处

司法职能之一,涉及罪犯的实际惩处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厂是设于司礼监内的侦缉机关,其职能即属司法职能。(一)锦衣卫的司法职能锦衣卫有三项职能,侍卫是锦衣卫的主要职能之一,缉捕、刑狱之事则属司法。锦衣卫具体的司法职能主要有侦查缉捕、刑讯、廷杖、会审、监督死刑执行、监狱管理。帝戒以不得戕害无辜而已,不能罪也。命取其刑具悉焚之,以所系囚送刑部审理。

司法职能之一,涉及罪犯的实际惩处

二、厂卫的司法职能

厂卫的司法职能分为锦衣卫的司法职能和东厂职能两个部分。锦衣卫还有其他职能,此处只专述其司法职能。东厂是设于司礼监内的侦缉机关,其职能即属司法职能。

(一)锦衣卫的司法职能

锦衣卫有三项职能,侍卫(包括仪仗)是锦衣卫的主要职能之一,缉捕、刑狱之事则属司法。锦衣卫具体的司法职能主要有侦查缉捕、刑讯、廷杖、会审、监督死刑执行、监狱管理。现分述如下:

1.侦查缉捕

侦查缉捕盗贼奸宄是锦衣卫的主要职能之一。按《明史·职官志五·京卫·锦衣卫》:“盗贼奸宄,街途沟洫,密缉而时省之。”[26]这一职能由官校执行。《明史·兵志》载,“锦衣缉民间情伪,以印官奉敕领官校”[27]。万历《明会典》载有锦衣卫缉捕盗贼奸宄的具体规定:凡缉访京城内外奸宄,本卫掌印官奉敕专管。领属官二人,旗校八十名。其东厂内臣奉敕缉访,别领官校,具本卫差拨。凡缉捕京城内外盗贼,本卫指挥一人奉敕专管,领属官五人,旗校一百名。凡五城兵马地方每季委千户一人,百户十人,旗校二百五十名分管。城外地方,千户五人,百户十人,旗校二百五十分巡。各缉捕盗贼。凡京城内外喇唬凶徒每季委千户一人,百户一人,旗校五十名缉捕。[28]

锦衣卫侦查办案范围极为广泛。世宗时曾谕缉事官校,只缉查不轨妖言、人命、强盗重事,其他词讼及在外州县事不得参与。按《明史·刑法志三》,世宗“复谕缉事官校,惟察不轨、妖言、人命、强盗重事,他词讼及在外州县事,毋得与”。既然需要诏令限制其范围,说明在嘉靖以前其侦查范围涉及“他词讼及在外州县事”[29]。在此之后也没有材料表明这种限制被继续坚持。

妖书图本的侦查缉捕尤被注重,《明史·刑法志三》亦有详载:

成化十年,都御史李宾言:“锦衣镇抚司累获妖书图本,皆诞妄不经之言。小民无知,辄被幻惑。乞备录其旧名目,榜示天下,使知畏避,免陷刑辟。”报可。缉事者诬告犹不止。十三年,捕宁晋人王凤等,诬与瞽者受妖书,署伪职,并诬其乡官知县薛方、通判曹鼎与通谋,发卒围其家,搒掠诬伏。方、鼎家人数声冤,下法司验得实,坐妄报妖言,当斩。帝戒以不得戕害无辜而已,不能罪也。[30]

对妖书图本的侦查缉捕,诬告的现象十分严重,“坐妄报妖言”也被纵容。“是时惟卫使朱骥持法平,治妖人狱无冤者”。同东厂一样,锦衣卫侦查之事,也可以直接报告皇帝,但须履行一定手续。“须具疏,乃得上闻。以此其势不如厂远甚。”[31]

缉捕的另一项重要职能是奉旨提取罪犯。按《明会典》,“凡奉旨提取罪犯,本卫从刑科给驾帖,都察院给批,差官前去。其差官就该直千百户内具名上请”。“凡锦衣卫差人勘提囚犯到京,礼科给事中引奏请旨。”[32]嘉靖年间刑科给事中刘济曾因驾帖之事与锦衣卫官发生过冲突。按《明史·刘济传》,“故事,厂卫有所逮,必取原奏情事送刑科签发驾帖”。“千户白寿赍帖至,济索原奏,寿不与,济亦不肯签发。两人列词上。帝先入寿言,竟诎济议。”[33]有时甚至不用驾帖。按《明史·刑法志三》,成化十二年(1476年)大学士商辂奏言:“近日伺察太繁,法令太急,刑纲太密。官校拘执职官,事皆出于风闻。暮夜,不见有无驾帖。人心震慑,各怀疑惧。”嘉靖时官校提人恣如故。给事中蔡经等论其害,愿罢勿遣。尚书胡世宁请从其议。[34]

锦衣卫还参与巡捕之事。《明史·兵志》载:“京城巡捕有专官,然每令锦衣官协同。地亲权要,遂终明之世云。”[35]

2.刑讯

刑讯是锦衣卫的另一项职责。刑讯案犯的来源有三:其一是为本卫所缉捕者。其二是为东厂所缉捕者。按万历《明会典》载,凡东厂及锦衣卫各处送到囚犯,弘治十三年(1500年)令镇抚司从公审察究问。务得真情。有冤枉,即与办理。不许拘定成案,滥及无辜。[36]按《明史·刑法志三》,“既东厂所获,亦必移镇抚再鞫”[37]。其三是皇帝所交办的大狱。按《明史·刑法志三》,“锦衣卫狱者,世所称诏狱也”[38]

按《明史·职官志五·京卫·锦衣卫》:“凡承制鞫狱录囚勘事,偕三法司。”[39]刑讯始于洪武中。洪武二十年(1387年)焚毁刑具时停止,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申明其禁,内外刑狱尽归三法司。《明实录》的记载较为详细。洪武二十年(1387年)春正月癸丑,焚锦衣卫刑具。先是,天下官民有犯者俱命属法司,其有重罪逮至京者,或令收系锦衣卫,审其情词。用事者因而非法凌虐。上闻知怒曰:“讯鞫者,法司事也,凡负重罪来者,或令锦衣卫审之,欲先付其情耳。岂令其锻炼耶?而乃非法如是。”命取其刑具悉焚之,以所系囚送刑部审理。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九月丁酉,申明锦衣卫鞫刑之禁:“凡所逮者,俱属法司理之。”[40]

成祖时,重置锦衣狱,恢复刑讯,分管刑讯的是镇抚司。按《明史·刑法志三》,“而外廷有扞格者,卫则东西两司房访缉之,北司拷问之,锻炼周内,始送法司。即东厂所获,亦必移镇抚再鞫,而后刑部得拟其罪”[41]

按万历《明会典》载,凡问刑悉照旧例,径自奏请,不经本卫,或本卫有事送问,问毕,仍自具奏,俱不呈堂。凡鞫问奸恶重情得实,具奏请旨发落。内外官员有犯送问亦如之。[42]治诏狱不关白卫帅,则在成化间。[43]按《明史·职官志五·京卫·锦衣卫》:“成化间,刻印畀之,狱成得专达,不关白锦衣,锦衣官亦不得干预。”[44]按《明史·刑法志三》,成化十四年(1477年)“增铸北司印信,一切刑狱毋关白本卫。即卫所行下者,亦径自上请可否,卫使毋得与闻。故镇抚职卑而其权日重”[45]

《明史·刑法志三》记载了嘉靖时大臣对镇抚司刑讯的异议:(www.xing528.com)

(世宗)事多下镇抚,镇抚结内侍,多巧中。会太监崔文奸利事发,下刑部,寻以中旨送镇抚司。尚书林俊言:“祖宗朝以刑狱付法司,事无大小,皆听平鞫。自刘瑾、钱宁用事,专任镇抚司,文致冤狱,法纪大坏。更化善治在今日,不宜复以小事挠法。”不听。俊复言:“此途一开,恐后有重情,即夤缘内降以图免,实长乱阶。”御史曹怀亦谏曰:“朝廷专任一镇抚,法司可以空曹,刑官为冗员矣。”帝俱不听。六年,侍郎张璁等言:“祖宗设三法司以纠官邪,平狱讼。设东厂、锦衣卫,以缉盗贼,诘奸宄。自今贪官冤狱仍责法司,其有徇情曲法,乃听厂卫觉察。盗贼奸宄,仍责厂卫,亦必送法司拟罪。”诏如议行。[46]

3.廷杖

廷杖是锦衣卫的第三项职责,由官校实施。廷杖时,“众官朱衣陪列于午门西墀下,左中使,右锦衣卫,三十员。下列旗校百人,皆衣臂衣,执木棍”[47]。南京的廷杖时亦“令锦衣卫诣南京午门房前”杖之,而“守备太监监之”[48]

执杖失仪大臣是锦衣卫的重要内容。嘉靖时有大臣谏言废除,不被采纳,直致万历才停止。《明史·刑法志三》详载其事:

詹事霍韬亦言:“刑狱付三法司足矣,锦衣卫复横挠之。昔汉光武尚名节,宋太祖刑法不加衣冠,其后忠义之徒争死效节。夫士大夫有罪下刑曹,辱矣。有重罪,废之、诛之可也;乃使官校众执之,脱冠裳,就桎梏,朝列清班,暮幽犴狱,刚心壮气,销折殆尽。及覆案非罪,即冠带立朝班。武夫捍卒指目之曰:某,吾辱之,某,吾系执之。小人无所忌惮,君子遂致易行。此豪杰所以兴山林之思,而变故罕仗节之士也。愿自今东厂勿与朝仪,锦衣卫勿典刑狱。士大夫罪谪废诛,勿加笞杖锁梏,以养廉耻,振人心,励士节。”帝以韬出位妄言,不纳。祖制,凡朝会,厂卫率属及校尉五百名,列侍奉天门下纠仪。凡失仪者,即褫衣冠,执下镇抚司狱,杖之乃免,故韬言及之。迨万历时,失仪者始不付狱,罚俸而已。[49]

4.会审

按《明会典》,锦衣卫还可以参加会审。“凡奉旨与午门外或京畿道鞫问罪囚,本卫堂上官同三法司官会问。”“凡每年秋后承天门外审录罪囚,本卫堂上官同三法司官及各衙门官会审。”“凡奉旨差官出外勘问事情,会同三法司堂上官者与指挥内具名上请。会同科道部属官者于千户内具名上请。”[50]另据《问刑条例》,“遇有重囚称冤,原问官吏辄难辩理者,许该衙门移文会同三法司、锦衣卫堂上官,就于京畿道会问办理”。为此,在嘉靖年间大理寺复核时,囚犯“二次不服,止照条例,会同三法司及锦衣堂上官会审”[51]。按《明史·刑法志三》,锦衣卫使亦得与法司午门外鞫囚,及秋后承天门外会审,而不与大审。每年决囚后,画诸囚罪状于锦衣卫外墙,“令人观省”[52]

5.监督死刑执行

按《明会典》,凡奉旨处决重囚,锦衣卫从刑科给驾帖,差官同法司监决。其囚人家属或奏诉姑留者,校尉从刑科批手,驰至市曹停刑。[53]

6.监狱管理

按《明会典》,在明代大部分的时期内锦衣卫有自己的监狱。按规定凡锦衣卫囚人病故,监察御使、刑部主事同往相视。其有奉钦依相视者,次日早赴御前复命。[54]

(二)东厂职能

东厂的主要职责是侦缉谋逆、妖言、大奸恶,即政治犯罪。实际上东厂的司法侦查权极为广泛。《明史·刑法志三》对东厂侦缉作了详细记载。“自京师及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免。”上至官府,下至民间皆在其侦查范围之内。“每月旦,厂役数百人,掣签庭中,分瞰官府。其视中府诸处会审大狱,北镇抚司拷讯重犯者曰‘听记’;他官府及各城门记缉曰‘坐记’;某官行某事,某城门得某奸,胥吏疏白坐记上之厂曰‘打事件’。”

东厂还采用收买情报的方式:“京师亡命,诓财挟仇,视干事者为窟穴。得一阴事,由之以密白于档头,档头视其事大小,先予之金。事曰‘起数’,金曰‘买起数’。既得事,帅番子至所犯家,左右坐曰‘打桩’。”

东厂侦查之事,随时直接报告皇帝,无须经过任何手续。“至东华门,虽夤夜,投隙中而入,即屏入达至尊,以故事无大小,天子皆得闻之。家人米盐猥事,宫中或传为笑谑,上下惴惴无不畏打事件者。”天启时,曾有四人夜饮密室,一人酒酣,谩骂魏忠贤,其三人噤不敢出声。“骂未讫,番人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磔骂者,而劳三人金。三人者魄丧不敢动。”经侦查之后可以执捕案犯并加刑讯,移送镇抚狱。经镇抚司再次拷讯后送法司定罪。[55]

正德时,东、西厂“两厂争用事,遣逻卒刺事四方”。足迹遍及“远州僻壤”。南康吴登显等只因“戏竞渡龙舟”,而“身死家籍”。而内行厂,“虽东西厂皆在伺察中,加酷烈焉”[56]崇祯时,而王体乾、王永祚、郑之惠、李承芳、曹化淳、王德化、王之心、王化民、齐本正等相继提督东厂,告密之风盛行。王之心、曹化淳因缉奸有功,而使弟侄荫官锦衣卫百户,王德化及东厂理刑吴道正等侦阁臣薛国观阴事,薛国观由此而死。[57]

司礼监太监可以参与法司会审。内官参与会审始于正统六年(1441年)。“时虽未定大审之制,而南北内官得与三法司刑狱矣。”景泰六年(1455年)命太监王诚会三法司审录在京刑狱。成化八年(1472年)命司礼太监王高、少监宋文毅两京会审。同时在这一年确定司礼太监参与京外会审。成化十七年(1481年)太监怀恩同法司录囚。弘治九年(1492年)大审没有内官参加。十三年(1496年)又复命会审。成化二年(1466年)命内官临斩强盗宋全。[5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