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水利社会的宗教解决水权纠纷机制

中国古代水利社会的宗教解决水权纠纷机制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水权纠纷的宗教解决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是以小农的自然经济为主、辅之以简单家庭手工生产的模式。因此,水利社会的民众往往借助宗教的权威预防和减少水权纠纷的发生。因此,水神崇拜及其巧妙利用是中国法律文化的一个奇特景象。水利宗教是以中国传统神话为基础,结合地方水利社会的英雄史诗所形成的祈雨镇洪、抑制纠纷、共享水资源的多神崇拜。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附建有各种水利宗教设施。

中国古代水利社会的宗教解决水权纠纷机制

第五节  水权纠纷的宗教解决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是以小农的自然经济为主、辅之以简单家庭手工生产的模式。在这一生产模式下,水利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了争夺水源,家庭与家庭、宗族与宗族、村社与村社、上下游之间常常展开激烈的争斗。但是,争夺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因此,水利社会的民众往往借助宗教的权威预防和减少水权纠纷的发生。因此,水神崇拜及其巧妙利用是中国法律文化的一个奇特景象。(www.xing528.com)

所谓水权纠纷的宗教解决机制是指通过水利宗教的训导功能,培养水利共同体的节水意识,从而在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达到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同时,向民众灌输恪守地方水权习惯,以及水册、水利章程等规定的义务,从而避免水权纠纷。水利宗教是以中国传统神话为基础,结合地方水利社会的英雄史诗所形成的祈雨镇洪、抑制纠纷、共享水资源的多神崇拜。水利宗教通过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将水权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实际上是一种预防机制,而不是纠纷解决机制。其目标是通过构建公平用水、节约用水的社会环境,从而解决水权纠纷。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附建有各种水利宗教设施。这些设施名称不一,功能不一,但都有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的宗教功能。水利宗教非常重视仪式,特别是灌溉仪式。在某种程度上讲,灌溉仪式不仅是水利宗教的组成部分,也是水权运行机制的主要内容。《国语》曾言:“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137]通过演练灌溉仪式提高民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热情,并对作出贡献的人员进行褒奖,甚至将其神圣化。魏特夫认为,以寺庙为中心的宗教崇拜,在东方水利社会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能将神与其世俗代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世俗统治提供强大的宗教外衣。[13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