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巫术在中国的演变
要搞清楚巫术的产生及发展变化的脉络,就必须搞清楚巫术的概念。因为,在目前的研究论述中,关于巫术概念的论述是非常混乱的。概念的分歧影响了有关讨论的深入进行,甚至产生了不必要的纠纷。因而,在展开叙述之前,对“巫术”一词做一解释、限定是非常必要的。巫术曾被称为魔术,在原始时代,人们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支配着自然界。人类为了生存,便凭借着对大自然的一些神秘与虚幻的认识,创造了各种法术,以期能够寄托和实现某些愿望,这种法术就叫巫术。[89]总结中国历史上的巫术,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交感巫术,即施法术给一物,而同样的另一物就会感受到魔力,这种巫术我们称为交感巫术。交感巫术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体分出去的各个部分,仍然能够继续得到相互的感应,叫做“顺势巫法”,如施法术于头发、指甲、眉毛等,就能影响于人体;一种是凡曾经接触过的两种东西,以后即使分开了,也能够互相感应,这叫做“接触巫法”,也叫“接触律”或“触染律”[90],如一个人的脚印、衣物因为接触过这个人的身体,施法于脚印、衣物,这些脚印、衣物也能与人体互相感应,影响人体。第二类是模仿巫术,也叫“相似律”[91],即施法术给一种象征的人(纸人、泥人、蜡人等),而这个人本身却受到了魔术力。模仿巫术也分两种形态,一种是同类生死巫法,如仿照某人形态做一木偶,此木偶便与某人同类,假如置此木偶于死地,便象征某人也已死亡。另一种是同类相疗巫法,即吃动物的某一部分,便能补救人的某一部分。第三类是反抗巫术,即巫术中使用的物品及其扮演的驱邪者,对巫师欲反对的对象具有照显的反抗性质。例如,我国民间放爆竹,挂避邪物,带护身符,跳驱鬼舞,对鬼邪来说就有反抗的魔力。清代秘密社会的巫术也属此类。第四类是盅道巫术,即巫师用一种特殊的毒虫左右人的一切,服务于某一种目的。它有四种不同的形态,即毒虫蛊、动物蛊、植物蛊、植物蛊。巫术是人们对大自然的魔术性和魔力的敬畏的产物,巫术是人类与大自然斗争的产物,它凝聚了人面对大自然的积极争斗心态,而不是宗教的消极回避。正是在这个意义,人们往往将其称为“伪科学”,是对自然现象的非科学的解释。进而,我们不难理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巫术及巫师是人类知识的载体和传承者,是漆黑的蒙昧时代里划过夜空的点点星火,在绝望里给人以希望。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当原始人与自然斗争的经验、技能派不上用场的时候,当事情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当愿望大受挫折的时候,强烈的欲求使他感情汹涌,于是,他攥紧了拳头,向想象中的敌人打去,或者把身边的陶罐摔个粉碎,或者把手中的木棍一折两段,同时,发出愤怒的咒骂以求发泄怒火,或者号啕大哭,高举双臂,猛烈振动——其中有一次,与这一系列行为同时,敌人倒霉了,矛盾解决了,目的达到了。于是聪明的原始人认真地回忆这次成功的每一个细节:陶罐的形制,木料的品种,咒骂的内容,动作的顺序……他们相信只要完整地重复这一套动作,就能取得类似的效果。如果没有达到目的,那是仪式不周或咒语有误,或者是遇到了力量更为强大的反巫术。”[92](www.xing528.com)
从巫术的产生可以看出,巫术的施行有一套严格的仪式,否则就会失灵。早期的巫术是比较简单的,一族之中,几乎人人可为,没有许多引人入胜的过场,如狩猎前的仪式,宰杀前的厌劾术。在稍后一些的时候,由于乞吁的目的逐渐复杂,法术一再失灵,巫术变得复杂,只能由少数善于表达并有资格掌握法术的人来实施。到了距今约五千年至四千年前,即中国传说中的五帝时期,特别是颛顼时期——他对上古巫术和原始宗教进行了整理改造,使图腾崇拜转为祖先崇拜。他“绝地天通”,禁止小民祀天,把巫术与宗教区别开来,“家为巫史”的时代宣告结束。夏王朝建立后,为保证统治地位的稳定,继续尊重巫术的地位,甚至还形成了专门性的巫书——《山海经》,足见巫术在夏王朝社会政治生活中地位的重要。夏启祈雨,在迫不得已之际,将生身母亲献上祭坛,但仍未取得上天哀怜。启之后,夏王朝的短暂失国,也与其巫术的失效,未能解除长期干旱有关。四百年后,商汤为祈雨,将自己送上祭坛,演出了巫术史上更为悲壮的一幕。幸运的是,他祈到了雨,从而免于被焚身的命运。周王朝建立后,周公“制礼作乐”,整顿了官制、礼制、音乐。经他一番整顿,巫师从最高统治集团下降为士和庶人。巫术也由最重要的统治手段沦落为无足轻重的辅助手段。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迷信上天的夏王朝的灭亡。西周统治者认识到不修政治,专伺上天是不行的。于是,他们提出了“以德配天”的主张,即重视统治者个人的修行及对百姓施行仁政,否则,天命也会转移。然而,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王权的衰落,政治生活中出现了权力真空,巫术便以变化了的形式来弥补这一空缺。巫术在春秋政治史上又发挥了重要作用。众所周知,春秋时期,除了战争就是会盟。这二者都与巫术有密切的联系。春秋这三百年,仅《春秋左氏传》一书所载会盟,就不下三百次。盟誓过程虽无专职巫师参与跳、唱,但其庄严神秘及杀牲歃血的气氛,令有叛变思想的人受到无形而强大的威力。这在原理上,与巫术是一致的。战国是一个“流血千里,伏尸百万”的时代,古老的国度经历着新旧嬗变的阵痛,巫术也在这阵痛中凋零。秦朝也是巫术荒芜的时代。西汉初年,“董仲舒用巫术理论改造了儒学,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巫术”[93]。进入魏晋时代,魏武帝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之后,大力“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逐绝”[94]。后来,魏武帝曹操也信奉巫术。曹丕继位,反对巫术,“但是民间巫术活动始终没有停止过”[95]。吴大帝孙权迷信巫术是众所周知的,吴国也因此巫术盛行。隋代,巫术再一次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也为杨氏皇族带来了空前灾难。唐代宫廷信巫成风,地方官吏却大反巫师。宋代宫廷与唐朝情况类似,地方反巫思潮却胜过唐朝,巫师不仅没有地位,巫术活动也是违法的。元代宫廷、民间巫术都较为流行。明、清两代宫廷、地方对巫术均采取严禁的态度,但民间巫术始终畅行无阻,甚至被农民起义军、秘密社会用来作为反抗官府的工具。正因为如此,明清对巫术采取严厉的限制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