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生与发展
根据《孔府档案》等档案资料的记载,对于孔府司法我们只能从明嘉靖元年(1522年)开始论及,截至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曲阜解放,孔氏家族的代表孔德成迁到台湾地区为止。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孔子思想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统治思想,其影响十分深远。其后,历代王朝在褒崇孔子的同时,也对孔子的后裔“恩渥备加,代增隆重”,绵延不断达两千余年,从而使孔氏嫡裔子孙特别是衍圣公府成为“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以孔府为代表的孔氏家族因此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两千余年来,孔氏家族世系有序,组织严密,分布广泛而根系清楚,为我们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宗法制度提供了典型例证和重要资料。[1]
孔氏家族在历代王朝的更替过程中,随孔子地位的不断提高,获取了大量其他家族无法得到的尊崇及优惠,这也为孔氏家族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自汉魏以来,已成为全国的名门望族之一,加之孔氏家族有其统一、严密的家族(宗法)管理体系,至今已达八十二代,支派井然有序,世系不乱,其嫡系后裔多集中居于山东曲阜,旁系支派亦有散居全国各地及亚、欧、美诸国的。孔氏内孔现有六十宗户,这是从后梁乾化二年(912年)的“孔末乱孔”事件[2]之后的四十三代中兴祖开始的。在此之前,孔氏宗族支派主要有十派。中兴祖之后的孔氏支派,就由这十派发展为二十派,再由二十派改为六十宗户,此制至今未再改。目前,孔氏家族的国内外总人口已逾一百万人。[3](www.xing528.com)
为了对其家族进行系统有序的管理,在孔氏家族内部,有系统而严密的宗法组织,以嫡长为大宗,其余皆为小宗。“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收族也。不可以绝。”[4]五十六代衍圣公孔希学,即为六十户中第一户,称为大宗户,其余各户都是小宗户。“衍圣公”只能是孔裔之嫡嗣,它在政治上是世袭公爵,在宗族中的地位则是孔氏家人的大宗主,即宗政合一,宗法、族规极为严格。如清顺治帝于顺治六年(1649年),曾下令衍圣公统治管理孔氏宗族人员,严格依“礼度”办事。[5]
总之,孔氏家族是由同一始祖孔子繁衍下来的庞大家族,居住在孔府的衍圣公凭借大宗主的特殊地位和历代皇帝授予的特权,逐步在其家族中建立了严密的管理组织机构,并通过修宗谱、立行辈、订族规等方式,使散居在全国各地的族人能够支派不紊、行辈有序,遵族训、守礼法,长期维持着完整统一的宗族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