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顺水推舟的解纷妙计
诉讼纠纷(特别是民事纠纷)有一部分是当事人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看问题而难以跳出来所引起的。对此,有时通过讲道理可以让当事人超越自己立场的局限,换个角度从对方的立场思考,从而解决纷争。但如果双方当事人都过于执著,便很难从道理上使其醒悟。这时顺水推舟就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纷妙计。“齐贤决讼”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张齐贤真宗时为相,戚里有争分财不均者,更相诉讼。又因入宫,自理于上前更十余日,不能断。齐贤曰:“是非台府所能决也,臣请自治之。”上许之。齐贤坐相府,召诸讼者曰:“汝非以彼所分财多,汝所分财少乎?”皆曰:“然。”即命各供状结实,乃召两吏趣从其家,令甲家人乙舍,乙家人甲舍,货财皆按堵如故,文书则交易之,讼者乃止。明日奏,上大悦,曰:“朕固知非君莫能定者。”[105]
拾物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法律上,归还遗失物则是拾得人的义务(当代法则有“不当得利应当返还”的债权制度),但失主领取遗失物时也有支付报酬的义务。如《大清律例·户律·钱债》“得遗失物”条的律文规定:“凡得遗失之物,限五日内送官。官物[尽数]还官,私物召人识认,于内一半给予得物人充赏,一半给还失物人。如三十日内无人识认者,全给。[五日]限外不送官者,官物坐赃论[罪止杖一百徒三年追物还官],私物减[坐赃]二等,其物一半入官,一半给主[若无主全入官]。”该条文旨在鼓励拾物归还,惩治不当得利。但有些失主不仅不感谢拾金不昧者,反而意图借此讹诈,从而引发纠纷。对于此类纠纷应该如何判决呢?且看元代聂以道的“还钞得钞”:(www.xing528.com)
(元代)聂以道曾宰江右(即江西)一邑。有人早出卖菜,拾得至元钞十五锭,归以奉母。母怒曰:“得非盗而欺我!况我家未尝有此,立当祸至,可速送还!”子依命携往原拾处,果见寻钞者,付还。其人乃曰:“我原三十锭,汝何匿其半邪?”争不已,相持至聂前。聂推问村人,是实,乃判云:“失者三十锭,拾者十五锭,非汝钞也,可自别寻。此钞宜给坚母以养老!”[106]
本案中,县宰聂以道采用“顺水推舟”的办法巧妙地惩治了讹诈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