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蒂亚吉特·雷伊 SATYAJIT RAY
代表作
Agantuk 1991(The Visitor)
Shakha Proshakha 1990(The Branches of the Tree)
Ganashatru 1989(An Enem y of the People)
Sukumar Ray 1987
Ghare-Baire 1984(The Home and the World)
Heerak Rajar Deshe 1980(The Kingdom of Diamonds)
Joi Baba Felunath 1978(The Elephant God)
Shatranj Ke Khilari 1977(The Chess Players)
Jana Aranya 1976(The Masses’ Music)
Bala 1976
Sonar Kella 1974(The Golden Fortress)
Ashani Sanket 1973(Distant Thunder)
Pratidwandi 1972(Siddharta and the City)
Aranyer Din Ratri 1970(Days and Nights in the Forest)
Goopy Gyne Bagha Byne 1968(The Adventures of Goopy and Bagha)
Charulata 1964(The Lonely Wife)
Mahanagar 1963(The Big City)
Kanchanjungha 1962
Apur Sansar 1959(The World of Apu)
Jalsaghar 1958(The Music Room)
Aparajito 1956(The Unvanquished)
Pather Panchali 1955(Song of the Road)(www.xing528.com)
生平:1921年5月2日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1992年逝世于印度加尔各答。
导演风格:多产的剧情片、纪录片、和短片导演,作品主题探索印度生活中传统和现代价值观之间的斗争。
1956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放映了萨蒂亚吉特·雷伊的处女作《大地之歌》(Pather Panchali,1955),产生了与五年前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放映的黑泽明的《罗生门》(1950)相似的轰动。再一次,全世界的眼光都聚焦在了一部之前被忽视或被摒弃的民族电影上,同样再一次地,一名默默无闻的导演受到了大量的赞美。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雷伊在拍摄此片时异常艰苦,得不到支持,印度政府甚至一度不愿它在外国公映,以免它在国际上给现代印度造成不良印象。然而《大地之歌》的发行,第一次让世界的目光聚集在了印度电影上。
出生于一个有教养的孟加拉家庭,雷伊拍摄的电影完全不同于张牙舞爪、刻板的“宝莱坞”影片。他明显受到欧洲的影响,但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他独有的品质。受过画家的训练,又自学过作曲,他画家般的眼光和作曲家的节奏感让他的电影平添了许多优雅,而他对角色充满了温暖、警醒的同情,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
左图:《大地之歌》中的一幕,此片为萨蒂亚吉特·雷伊的阿普三部曲之一。
在《大地之歌》中,雷伊捕获到了孟加拉乡村生活的抒情细节,并展示了一种诗意的节奏和自然的偶发艺术。这部电影追溯了穷苦的婆罗门的儿子阿普(Apu)的童年。接下来的电影《大河之歌》(Aparajito,1956)和《大树之歌》(Apur Sansar,1959)一直讲述到阿普成年。这三部曲是雷伊最有名且最受观众喜爱的作品。
在更坚毅,更具政治性的《远方的雷声》(Ashani Sanket,1973)中,雷伊再次回归了农村生活题材。然而,他的大多数电影背景设置在他的家乡加尔各答,热闹混乱的状况被他辅以惊慌和可悲的幽默。在他眼中,这座城市逐渐暗淡下来。在《大都会》(Mahanagar,1963)中,一个已婚女人惊喜地发现,她可以保住一份可靠的工作。到了70年代,《敌手》(Pratidwandi,1972)中的主人公就得不到任何工作了,在《大众音乐》(Jana Aranya,1976)里充满了丰富的狄更斯式讽刺,一个急于取悦别人的年轻人不知不觉从欺骗堕落至贿赂和拉皮条。
不可磨灭的影响
萨蒂亚吉特·雷伊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电影导演之一。1991年,他被授予奥斯卡荣誉奖,“以表彰他对于电影艺术难得一见的掌握和他的深刻的人道主义观,这对全世界的电影人和观众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1 雷伊的第一部电影《大地之歌》(1955),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人文纪录片奖,波迪电影节最佳非欧洲影片奖。该片同样获得了英国翻译公司学院奖最佳影片提名和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2 《大路之歌》、《大河之歌》以及《大树之歌》形成了雷著名的“阿普三部曲”。
3 雷伊的父亲,苏库马尔·雷伊(Sukumar Ray),是孟加拉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和作家。
4 雷伊在大学学的是科学和经济。在会见了法国电影导演让·雷诺阿以及观看了维托里奥·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执导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偷自行车的人》(Bicycle Thieves,1948)后,他对电影产生了兴趣。
5 雷伊执导了37部电影,类型包括故事片、短片以及纪录片。
6 除了导演以外,雷伊还参与剧本写作、作曲、表演,以及设计宣传材料。
淡淡的触动
其他时候雷伊电影中的幽默很清淡,很微妙,常常还有些顽皮。《森林中的日与夜》(Aranyer Din Ratri,1970)里,四个年轻的都市男性在比哈尔的森林中度假;雷伊用讽刺的眼睛观察到了最终产生的文化冲突。《孤独的女人》(Charu lata,1964),改编自雷伊的老师泰戈尔的小说,是他本人最喜欢的电影,影片充满了幽默和微妙的色情意味,一个被忽视的已婚妇女发现自己爱上了表哥。
就像他的父亲和祖父一样,雷伊热衷于为儿童写作和讲解。他复刊了他们创办的儿童杂志《传讯报》,并拍摄了许多儿童电影,包括《歌手古比和鼓手巴卡》(Goopy Gyne Bagha Byne,1968)和《金色堡垒》(Sonar Kella,1974)。
雷伊的电影在国外的声望比在他的祖国更高,在印度,它们只能限量发行。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没有群众喜闻乐见的宝莱坞模式,另一部分原因是他使用孟加拉的少数民族语言,拒绝将电影配音成印度语或其他印度语言。他唯一的印度语影片是《棋手》(Shatranj Ke Khilari,1977)。它的票房表现很糟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孟买电影厂糟糕的策略。但如果有任何主流电影人可以声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自编自导的导演,那就非萨蒂亚吉特·雷伊莫属。他编剧、演出、执导并制作了他所有的电影,甚至设计宣传海报,从《干城章嘉峰》(Kanchanjungha,1962)起,他甚至开始自己配乐。而从《大都会》起,他开始亲自掌镜。他可观的产出——接近40部电影——全都有他个人清晰的印记。它们中最好的一些有着自己的内在韵律,独特又令人愉悦,充满了温暖、幽默以及永恒的,令人着迷的发现感。PK
上图:《棋手》是导演唯一的印度语电影。
“上帝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好意。”
——哈利哈尔·雷(Harihar Ray),《大地之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