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作
Fanny och Alexander 1982 ☆(Fanny and Alexander)
Höstsonaten 1978(Autumn Sonata)
The Serpent's Egg 1977
Ansikte mot ansikte 1976 ☆(Face to Face)
Scener ur ett äktenskap 1973(Scenes from a Marriage)
Viskningar och rop 1972 ☆(Cries and Whispers)
Skammen 1968(Shame)
Vargtimmen 1968(Hour of the Wolf)
Persona 1966
För att inte tala om alla dessa kvinnor 1964(All These Women)
Nattvardsgästerna 1962(Winter Light)
Såsom i en spegel 1961(Through a Glass Darkly)
Djävulens öga 1960(The Devil's Eye)
Jungfrukällan 1960(The Virgin Spring)
Smultronstället 1957(Wild Strawberries)
Det sjunde inseglet 1957(The Seventh Seal)
Sommaren med Monika 1953(Monika, the Story of a Bad Girl)
Törst 1949(Thirst)
Fängelse 1949(The Devil's Wanton)(www.xing528.com)
生平:本名恩斯特·英格玛·伯格曼,1918年7月14日出生于瑞典乌普萨拉兰,2007年7月30日逝世于瑞典哥特兰岛。
导演风格:伟大的现代主义电影编剧兼导演,作品充满深刻的意象和象征,主题多探索女性的生活、信仰及心理。
恩斯特·英格玛·伯格曼,这位现代派电影的典范和导演主创论的拥护者,出生于瑞典的乌普萨拉兰。他的父亲是路德教会的牧师,非常严厉,甚至有些虐待般的厉行纪律。他养育孩子的风格为他儿子的艺术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年轻时,伯格曼爱上了戏剧。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学习期间,他开始以演员和导演的身份投身戏剧。1939年,他在斯德哥尔摩的皇家剧院获得了一个制片助理的职位。
右图:伯格曼的《野草莓》是他导演生涯中一部标志性作品。
他于1943年开始在瑞典电影制片厂工作,在受雇期间,伯格曼有机会参与创作了一个剧本。这成为了他的第一部电影,《折磨》(Hets,1944)。这部影片由欧夫·荀柏格(Alf Sjberg)执导,它讲述了一个被虐待成性的拉丁文老师折磨的年轻人的故事。这部电影的成功给了他编剧和导演的机会。第一部展示了他未来艺术方向的电影是《监狱》(Fngelse,1949),这是一部充满哲学意味的作品,探究了痛苦、心理煎熬和死亡。在他下一部电影《渴望》(Trst,1949)中,他展示出了对心理学越来越浓的兴趣。《不良少女莫妮卡》(Sommaren med Monika,1953)则大胆探索了一个年轻女人的性生活,它展现了在维多利亚时代压抑下极具毁灭性的蛇蝎美人的放浪不羁。这部电影打破禁忌的主题甚至比罗杰·瓦迪姆的《上帝创造女人》(Et Dieu...créa la femme,1956)还早了三年,并得到了当时任评论家,后来成为导演的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的高度赞赏。
上图:本特·埃切罗特(Bengt Ekerot)在《第七封印》中饰演了令人难忘的死神角色。
然而是《第七封印》(Det sjunde inseglet,1957),为伯格曼建立起了国际声誉。本片中马克斯·冯·西多(Max von Sydow)饰演了一名十字军东征归来的骑士,在当时人类被认为最终将毁于核战争的氛围下,这部电影也是一则寻求意义的寓言。这部电影有力的画面进一步奠定了伯格曼作为一名视觉大师的地位,但他的导演才能需要与有天赋的摄影师匹配,在本例中是贡纳·菲舍尔(Gunnar Fischer)。
“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像电影这样,超越人类的一般意识。”
50年代是属于伯格曼的时代。《第七封印》之后是更个人的《野草莓》(Smultronstllet,1957),维克多·斯约斯特洛姆(Victor Sjstrm),这位斯堪的纳维亚电影界的传奇人物,在电影中饰演一位走向死亡的老人。这部电影有着伯格曼式的忧郁,且充满了象征意义:除了别的事物之外,野草莓象征着他田园诗般的青春以及失去的爱情。伯格曼用旅行来组织情节。
《处女泉》(Jungfrukllan,1960),再一次将背景设置在了中世纪,同样采用了旅行情节,但却展现了前异教徒不坚定的基督教信仰。抛开片中的暴力场景,该片又是一次胜利还是他与摄影师斯文·尼科维斯特(Sven Nykvist)的第一次合作。在随后的电影中,《冬日之光》(Nattvardsgsterna,1962),研究了在现代世界的宗教信仰问题。但批评人士开始指责伯格曼的电影很拖沓,他逐渐失宠。由丽芙·乌尔曼(Liv Ullman)和毕比·安德森(Bibi Andersson)主演的《假面》(Persona,1966),标志着伯格曼开始回归到对妇女生活和心理的分析。
流放中的伯格曼
伯格曼于1976年因税务欺诈被捕,尽管这些指控后来被撤销,他却精神崩溃移居德国。《蛇蛋》(The Serpent's Egg,1977)是这场事故后他的第一部电影,也是他的首部英语片,描绘了德国导致阿道夫·希特勒崛起的事件。接下来是《秋天奏鸣曲》(Hstsonaten,1978),一部描绘母亲和女儿之间困难关系的电影,这也是英格丽·褒曼主演的最后一个角色。
1978年伯格曼回到瑞典,并被誉为是国家艺术财产。1982年,他执导了自己所说的最后一部剧情片,自传体的《芬妮与亚历山大》(Fanny och Alexander,1982)。让其影迷伤心的是,从此后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戏剧和电视上。SU
善于发掘演员的导演
法国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çois Truffaut)曾经评价道:“伯格曼卓越的特长是他给予他演员的指导。”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英格玛·伯格曼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瑞典演员团队,他们在他的电影中反复出现。
1 这群精英演员包括马克斯·冯·西多、毕比·安德森、厄兰·约瑟夫森、英格里德·苏琳以及贡纳·比约恩特朗德(Max von Sydow,Bibi Andersson,Erland Josephson,Ingrid Thulin,and Gunnar Björnstrand)。始终如一的演职员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伯格曼从来都不会将他的演员塑造成特定类型。就像特吕弗注意到的那样:“他们在每部电影中都完全不同,经常饰演完全相反的角色。”
2 挪威女演员丽芙·乌曼很多年里都是伯格曼的穆斯女神。她同样与伯格曼陷入了热恋,并育有一女,即作家林恩·乌曼。
3 伯格曼从来都将他的演员视为合作者,并越来越多地允许他们即兴创作他们的台词。他坚信演员在拍摄过程中处于脆弱的位置,因此需要导演的支持来拍出他们最好的作品。伯格曼通常自己创作剧本,而在其后期作品中,他经常只是记下对话后的意图而不是对话本身。就像导演自己说的:“我写下来的剧本是一具骷髅,等待着画面来赋予其血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