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维多 KING VIDOR
代表作
Solomon and Sheba 1959
War and Peace 1955 ☆
Lightning Strikes Tw ice 1951
Beyond the Forest 1949
The Fountainhead 1949
Duel in the Sun 1946
The Citadel 1938 ☆
Stella Dallas 1937
Our Daily Bread 1934
The Cham p 1931 ☆(www.xing528.com)
Hallelujah!1929 ☆
Show People 1928
The Crowd 1928 ☆
The Big Parade 1925
Hurricane in Galveston 1913
“在好莱坞,摄影师可以点亮明星,而在欧洲,他只能点亮设备。”
生平:本名金·沃利斯·维多,1894年2月8日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加尔维斯顿,1982年逝世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布勒斯。
导演风格:无声片时期的大师级导演,后来也导演史诗电影;编辑技术卓越;作品主题多应对种族主义和穷人的困境。
金·维多的名声下降到相对默默无闻的程度是相当令人费解的,因为它不应该这样。他的职业生涯和塞西尔·B.戴米尔一样漫长且成功,他是如同格里菲斯一样的先驱,如同鲁宾·马莫利安一样的革新者,就像这三位导演一样,他知道什么样的电影会票房大卖:他拍了《哈利路亚》(Hallelujah!,1929)、《舐犊情深》(The Champ,1931)、《史黛拉恨史》(Stella Dallas,1937)、《太阳浴血记》(Duel in the Sun,1946)和《新所罗门王》(Solomon and Sheba,1959)。
他最开始是一名新闻影片摄影师和电影放映师,随后执导了处女作《加尔维斯顿狂风》(Hurricane in Galveston,1913)。这是他最好的电影,他在此片中全神贯注地描绘了在不同寻常情况下的普通人。《战地之花》(The Big Parade,1925)是默片时代票房最高的电影,影片透过一个士兵主观的视野,雄心勃勃地想将一战的故事人性化。这一观念在《群众》(The Crowd,1928年)中被扩充,影片戏剧化地表现了一个被压迫的城市上班族生命中的几天。维多被屡次告知观众看电影时想要逃避现实,而不是被提醒现实。他被迫要自己筹资拍摄《民以食为天》(Our Daily Bread,1934),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的经历就像他电影中人物的现实照应:影片讲述大萧条时期的失业者同心协力管理一个废弃的农场的故事。它以一个精心设计的劳作场景结束:工人们仓促挖掘了一条水渠来引流灌溉庄稼。通过高超的剪辑和结构安排,维多将极具现实感的纪录片变成了激动人心的、华丽的、诗一般的电影。在50年代,只有史诗片为他带来了足够大的名声。今天看来这样的电影真是不讨巧,如果你说《战争与和平》(1955)是一部庄严宏伟的制作,其如诗般的静景和宏大逼真的动作场景令你着迷,那你就显得很另类。可事实上它真是如此。MC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