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伦斯·布朗 CLARENCE BROWN
代表作
Plymouth Adventure 1952
It's a Big Country 1951
Angels in the Outfield 1951
Intruder in the Dust 1949
The Yearling 1946 ☆
National Velvet 1944 ☆
The White Cliffs of Dover 1944
The Human Comedy 1943 ☆
The Rains Came 1939
Of Human Hearts 1938
Anna Karenina 1935(www.xing528.com)
Anna Christie 1930 ☆
A Free Soul 1930 ☆
Romance 1930 ☆
Flesh and the Devil 1926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1920
“啊,我并不是打扰他,我已经预先和上帝说过了。”
——维尔维特·布朗(Velvet Brown),《玉女神驹》
生平:本名克拉伦斯·莱昂·布朗,1890年5月1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克林顿,1987年逝世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
导演风格:运用绘画风格的大师,极具视觉天赋,能够捕捉主演在银幕上的美,对历史及文学的改编都含有深沉的感情。
克拉伦斯·布朗是老电影厂巨匠,他从法国导演演莫里斯·都纳尔(Maurice Tourneur)那里学到了他的手艺。他们以极其漂亮地改编了詹姆斯·费尼莫尔·库珀(James Fenimore Cooper)的《最后的莫希干人》(The Last of the Mohicans,1920)而达到了合作的顶峰。
布朗大部分职业生涯都是在米高梅度过的,也许是因为他是一个极讲究视觉效果的天才,能够完美优雅地呈现人体的魅力,他经常被指定与电影厂令人印象深刻的漂亮女演员合作,尤其是琼·克劳馥和葛丽泰·嘉宝。《安娜·克丽斯蒂》(Anna Christie,1930)、《肉与魔》(Flesh and the Devil,1926)和《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1935)完美地展现了嘉宝谜一般的银幕角色的复杂性,影片用一种静态的、高度精细的风格创造出了极具广度和深度的气氛。
布朗还显示出了拍摄多层次戏剧效果的影片的才华,他拍摄了一些古典时期值得回味的美国片。例如《人间喜剧》(The Hum an Comedy,1943),影片有对小城镇生活的怀旧情绪、对多种族爱的包容,及其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鹿苑长春》(The Yearling,1946),感人地表现了父母和孩子间的执拗。《趁火打劫》(In truder in the Dust,1949),细腻地处理了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笔下的种族冲突,还有对淳朴的密西西比小城镇风景的集结,影片增加了政治意味,并加强了作者笔下表达的信息,即南方能管理好自己的种族问题。克拉伦斯·布朗的电影也有可能会沦为一部优秀的肥皂剧,比如矫揉造作的《玉女神驹》(National Velvet,1944),但即使这部毫无新意的催泪电影,也展示了一位善用绘画风格的大师的动人笔触。BP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