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害产生的原因、症状和对策
一、药害发生的原因
1.错用在敏感作物上。多数农药均有其相应的敏感作物,严防误用。
2.在作物的敏感阶段用药。作物不同的生育阶段对药剂的抵抗能力不同,一般讲,种子耐药力最强,多数作物苗期、花期易发生药害,禾本科作物孕穗期对药剂比较敏感,分蘖期至孕穗前对药剂敏感性差。
3.气温高、湿度大、日照强易产生药害。例如石硫合剂在32℃以上高温天气使用极易产生药害。也有少数药剂在低温情况下使用易产生药害。
4.药量过多、浓度过高或施药方法不当。作物对农药的耐受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用药量过多或浓度过高,都会使作物产生药害。
5.不恰当混用。每种农药都有一定的配合力,错误混用常造成药害。
二、作物药害的症状
1.斑点。斑点药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有时也在茎秆或果实表皮上。常见的有褐斑、黄斑、枯斑、网斑等。药斑与生理性病害的斑点不同,药斑在植株上分布没有规律性,整个地块发生有轻有重。病斑通常发生普遍,植株出现症状的部位较一致。药斑与真菌性病害的斑点也不一样,药斑大小,形状变化大,病斑具有发病中心、斑点形状较一致。
2.黄化。黄化可发生在植株茎叶部位,以叶片黄化发生较多。引起黄化的主要原因是农药阻碍了叶绿素的正常光合作用。轻度发生表现为叶片发黄,重度发生表现为全株发黄。叶片黄化又有心叶发黄和基叶发黄之分。药害引起的黄化与营养元素缺乏引起的黄化有所区别,前者常常由黄叶变成枯叶,晴天多,黄化产生快,阴雨天多,黄化产生慢。后者常与土壤肥力有关,全地块黄苗表现一致。与病毒引起的黄化相比,后者黄叶常有碎绿状表现,且病株表现系统性症状,在田间病株与健株混生。
3.畸形。由药害引起的畸形可发生于作物茎叶和根部,常见的有卷叶、丛生、肿根、畸形穗、畸形果等。药害畸形与病毒病害畸形不同,前者发生普遍,植株上表现局部症状,后者往往零星发生,表现系统性症状,常在叶片混有碎绿明脉,皱叶等症状。
4.枯萎。药害枯萎往往整株表现症状,大多由除草剂引起。药害引起的枯萎与植株染病后引起的枯萎症状不同,前者没有发病中心,且大多发生过程较迟缓,先黄化,后死苗,根茎输导组织无褐变;而后者多是根茎输导组织堵塞,当阳光照射,蒸发量大时,先萎蔫,后失绿死苗,根基导管常有褐变。
5.生长停滞。这类药害是抑制作物的正常生长,使植株生长缓慢,除草剂药害一般均有此现象,只是多少不同而已。药害引起的缓长与生理病害的发僵和缺素症比较,前者往往伴有药触或其他药害症状,而后者中毒发僵表现为根系生长差,缺素症发僵则表现为叶色发黄或暗绿。
6.不孕。不孕症是作物生殖生长期用药不当而引起的一种药害反映。药害不孕与气候因素引起的不孕二者不同,前者为全株不孕,有时虽部分结实,但混有其他药害症状;而气候引起的不孕无其他症状,也极少出现全株性不孕现象。(www.xing528.com)
7.脱落。这种药害大多表现在果树及部分双子叶植物上,有落叶、落花、落果等症状。注意药害引起的落叶、落花、落果与大气或栽培因素引起的落叶、落花、落果不同,前者常伴有其他药害症状,如产生黄化、枯焦后,再落叶。而后者常与灾害性天气有关,在大风、暴雨、高温时常会出现。栽培因素主要是缺肥或生长过多而引起落花、落果。
8.劣果。此类药害表现在植物的果实上,使果实体积变小,果表异常,品质变劣,影响食用价值。药害引起的劣果与病害造成的劣果不同,前者只有病状,无病征,有时还伴有其他药害症状;后者有病状,也多有病征,有些病毒性病害则表现出系统性症状,或不表现其他症状。
三、发生药害解救方法
1.喷高锰酸钾: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对多种化学物质均有氧化分解作用,能有效地缓解药害。
2.用清水冲洗:多数化学物质均不耐雨水冲刷,如果施药浓度过大造成药害,要用喷雾器朝果树叶片和果面反复清洗,以冲刷掉残留在叶片、果面的表面药剂。
3.暂停用同类药:在药害尚未完全解除之前,尽量减少使用农药,尤其同类农药要停止用,以免加重药害。
4.紧跟施肥水:果树发生药害后,结合浇水补充一些速效化肥,可以加快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喷施一些好叶面肥,增强根系吸收能力。
四、发生药害补救措施
1.施肥补救。一般对产生叶部药害,植株黄化等症状的药害,增施肥料可减轻药害程度。
2.排灌补救。对一些除草剂引起的药害,适当排灌也可减轻药害程度,如农利来引起药害可通过排灌减轻。
3.激素补救。对于抑制或干扰植物赤霉素的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如2,4D-丁酯、二甲四氯、乙稀利等药剂,可喷施赤霉素缓解药害程度。
总之,安全、高效、合理地使用农药,最主要的是从根本上避免药害的发生。但是,一旦农作物发生药害,也不要过分悲观、失望,要在作物发生药害后,根据药剂种类和受害程度采取综合性补救措施。药害发生严重时,应在考虑怎么及时补苗或改种,争取把药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