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一问 《红楼梦》原本到底有多少回
写到第八十回,我的这个《〈红楼〉五百问》也该结束了,八十回以后的文字乃别人所续,与曹雪芹无关,问题更多,暂不做讨论。在末尾,我想最后谈一个问题,就是《红楼梦》一书到底有多少回。还是由第七十八回谈起。
在《芙蓉女儿诔》中,竟有这样让人惊愕的句子:“固鬼蜮之为灾,岂神灵之亦妒?钳诐奴之口,罚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其中“奴”易解,当指王善保家、周瑞家的等一干人,可是“悍妇”就实在不易解,她究竟指谁?多数论者主张这指的王善保家的等人,可是王善保家的顶多能算一个“奴”,绝对算不上“悍妇”。这个“悍妇”与“奴”对举,明显是两类人,如若是一类人,在诗歌创作上叫作“合掌”,是一种诗病,曹雪芹断不会犯这种错误。她不会是“奴”一类,应该是能够直接决定晴雯命运的人,这个人只有一个,就是直接下令将晴雯逐出大观园的王夫人。可是如果这样认为,那可真是惊世骇俗的大奇闻,这大大超出了中国人的道德底线,中国人再怎么委屈,也不会将自己的母亲称为“悍妇”,而且要“剖心”,这是十恶不赦的忤逆之罪,贾宝玉怎么会出此言论?而且为了一个丫头之死,就这样看待自己的母亲,这于人情可谓“冒天下之大不韪”。可是如果不这样认识,这句话又实在没法解释。那么,我们只能设想,这里所诔的不仅是晴雯,还兼包林黛玉甚至有金钏儿、芳官、四儿、司棋等人在内,只有这许多愤怒并到一起,他才会有此大逆不道之心。可是此时林黛玉还没有死,他为何出此千古未闻之逆语?
我在这里可以做一个大胆的推论,《红楼梦》一书,曹雪芹写到第七十八回就不想往下写了,第七十九、八十回的文字乃别人补笔,与曹雪芹无涉。因为他所设想的结局实在太悲惨,太出人意料,太让人难以接受,乃千古未有之大悲剧。如果如实写出,不但普天之下会舆论沸腾,还很有可能引起统治者的严重注意,会导致杀身灭族之祸。因此,他才一反传统小说的写作手法,在全书一再利用各种诗词、谜语、酒令等等反复提示每一个人的最终结局,可是到真要收尾之时,他却戛然而止,所谓引而不发,跃如也。他想留下无尽的想象给后人,让后人在想象中与他一起完成这一部千古未有之巨著。而脂砚斋也在批语中加以配合,时不时地逗漏一些所谓书的后半部的情节,以引起读者想象的兴趣。他之所以在《芙蓉女儿诔》中发出千古未有之诅咒,就是写到这里再也不想往下写了,再往下写就是林黛玉的死亡,是贾宝玉的追随而去,是全体女儿的集体灭亡。他想用这一篇诔文集中表达他对于那一种人间至情的追求与向往,用这篇诔文最终完成贾宝玉的形象塑造。而这也并不影响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因为在小说的开头就说了,他是“古今不肖无双”,贾政也看出了他可能会“酿到弑君弑父”的地步,他将以对家庭、社会的全面背叛,最后完成自己转凡成圣的人生道路。而这一切,都只能让读者去想象了。
《红楼梦》是一座“断臂维纳斯”。它不完整,但完美。就如“断臂维纳斯”一样,它的全部魅力就在于这不完整之中。
我这样说,很有可能会引起许多人的愤怒,会有人举出种种理由来证明《红楼梦》是写了八十回以后的文字的,比如脂砚斋的批语,比如清人笔记中种种传闻。
脂砚究竟是何许人,他与曹雪芹究竟是什么关系,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仅就他的批语来看,这个人的文字水平实在糟糕得可以,对于小说的理解也极肤浅,尤为让人惊讶的是,曹雪芹明明有意将曹家情事隐藏起来,他却偏偏时时点醒,而且将自己作为其中之人,甚至可以命曹雪芹删改小说的至关重要的人物。这就让人起疑,对于他的批语,在没有搞清楚他究竟是谁,他与曹雪芹究竟是什么关系之前,就盲目相信,起码是不负责任的。对于他的研究目前我还没有时间进行,但是以后会做这个事情。
至于清代一些人的笔记中关于《红楼梦》八十回以后的情节的记载,大抵都系传闻,既难以坐实,就难以取信,只能聊备一说而已,不必太认真对待。(www.xing528.com)
这只是外证,更重要的是书中内证告诉我们,曹雪芹不可能写出八十回以后的文字。我这里举其大要,只说书中主要人物的结局他都没有想好,处于依违两可之间。
贾宝玉究竟最后是出家了,还是死了,书中没有统一的暗示,有时候像是出家,有时候又像是死了,非常混乱。
薛宝钗最后的结局,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与贾宝玉成婚,成婚以后情况如何,她究竟是独守空闺还是也死了,也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暗示。
王熙凤最后的结局,是被贾琏休了,还是因事死了,书中暗示也极不统一,“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究竟是什么意思,迄今也无确解。
巧姐在八十回书中,根本就没有长大,描写的文字也极少,可是她却是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而描写文字较多的尤氏、薛宝琴、邢岫烟等人却不在正册之内,这就很不正常。从判词和曲子来看,巧姐的结局似乎比较理想,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生活。可是根据全书的情节走向来看,书中主要人物,尤其是十二金钗正册中的人物,全体都会死亡,这产生了难以解释的矛盾。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我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对此做进一步的论述。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对于《红楼梦》这本书,我们固然应存崇敬之心,但也不能过于迷信,对于它存在的种种漏洞,种种硬伤,百般遮饰,曲为之说。我们应该正视它存在的种种问题,正视它呈现给我们的客观文本状态,这正是将红学研究引向深入的关键所在。这是一本没有完成的书,一部“未定稿”,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的未尽的呐喊与狂歌。它的不完整恰恰在无意间不仅为中国古典文学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而且开启了现代文学的闸门。曹雪芹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大师,又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位大师。中国的古典与现代,是以曹雪芹作为分水岭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