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一问 月夜联诗是三个畸零人的聚会吗
中秋节,号称团圆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贾府一家团聚,却有两个外姓在场,一个是林黛玉,一个是史湘云。虽说这两个人都是贾母的心尖子,平时地位要超过贾氏三春,可是一过节日就显出了外姓人的尴尬。节日一共坐了两桌,一桌是男人们陪着贾母,一桌是女眷,当中用围屏分割。贾母嫌人少,将贾氏三春叫过来与她同桌,林黛玉和史湘云却只能和王夫人等一桌。贾氏三春是家里人,可以和男人们同桌,她们是外姓人,就不能和贾家男人同桌。虽说是礼法所系,但是那样一种孤独落寞,在这样一个团圆的节日,就会凸显出来,任何人也不会毫无感觉,何况林黛玉又是第一个多愁善感之人。人还未散,她就先走了。书中写:
原来黛玉和湘云二人并未曾去睡,只因黛玉见贾府许多人赏月,贾母犹叹人少,不似当年热闹,又提宝钗姊妹家去母女弟兄自去赏月等语,不觉对景感怀,自去俯栏垂泪……所以只剩了湘云一人宽慰他。因说:“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象自苦。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何况你又多病,还不自己保养。可恨宝姐姐姊妹天天说亲道热,早已说今年中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社,大家联句,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社也散了,诗也不作了。到是他们父子叔侄纵横起来。你可知宋太祖说的好,卧榻之侧,岂许他人酣睡。他们不作,咱们两个竟联起句来,明日羞他们一羞。”
史湘云虽说是“英豪阔大宽洪量”,但是父母双亡,孤身一人,依人作计,对此中秋佳节,自不能不有感于心,她只是比之林黛玉善于排解而已。何况林黛玉已经是垂泪不已,她若也是相对垂泪起来,岂不大煞风景?因之她为了替林黛玉排解忧愁,提出了联诗的主张。而林黛玉也深知她的良苦用心,“见他这般劝慰,不负他的豪兴”,便也提议到凹晶馆联诗。可知这个联诗本身,就不是什么月影婆娑,花气袭人的雅兴,而是一种排解愁苦的手段。不仅排解林黛玉的愁苦,而且排解史湘云自己的愁苦。书中写道:
湘云笑道:“得陇望蜀,人之常情。可知那些老人家说的不错,说贫穷之家自为富贵之家事事称心,告诉他说竟不能随心,他也不肯信的,必得亲历其境,他方知觉了。就如咱们两个,虽父母不在,然却也忝在富贵之乡,只你我就有许多不遂心的事。”黛玉笑道:“不但你我不得趁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何况你我旅居客寄之人了!”湘云听说,恐怕黛玉又伤感起来,忙道:“休说这些闲话,咱们且联诗。”
这段对话,绝非闲笔,它将两个人都不能遂心的心境表露无疑,同时也为联诗的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还有一个人也参加进来,就是妙玉。妙玉从来不理俗事,一味以参禅为务,给人的印象,拢翠庵的门永远是关闭的。可是在这个晚上,她却一反常态地独自走了出来。书中写:
一语未了,只见栏外山石后转出一个人来,笑道:“好诗,好诗!果然太悲凉了。不必再往下联,若底下只这样去,反不显这两句了,到觉得堆砌牵强。”二人不防,到唬了一跳。细看,不是别人,却是妙玉。二人皆咤意,因问:“你如何到了这里?”妙玉笑道:“我听见你们大家赏月,又吹的好笛,我也出来玩赏这清池皓月,顺脚走到这里,忽听见你两个联诗,更觉清雅异常,故此就听住了。只是方才我听见这一首中,有几句虽好,只是过于颓丧凄楚。此亦关人之气数而有,所以我出来止住。如今老太太都已早散了,满园的人想俱已睡熟了,你两个的丫头还不知在那里找你们呢!也不怕冷了?快同我来,到我那里去吃杯茶,只怕就天亮了。”(www.xing528.com)
妙玉虽说是出家之人,但那一颗凡心却始终未能了断,尤其是对贾宝玉那一种若隐若现的情愫,更让人难以捉摸。第十八回是这样介绍她:
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生儿皆不中用,足的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
由这里看,妙玉本身就是一个谜。她是苏州人氏,与林黛玉可称老乡,她的父母姓字名谁,没有说,是死是活,没有说。而且她入大观园时已经十八岁,比贾宝玉大五岁,到了联诗这一年应该是二十岁了。一个二十岁的姑娘暗恋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情理上不大说得过去。但是旧时代女儿难得见到男子,贾宝玉是她所能接触的唯一一个男儿,又很早熟,暗恋一下,也情有可原。不管她的父母是死是活,她总归是一个人住在拢翠庵中,平时不显,到了八月十五这个天下大团圆的日子,耳听着贾府一家赏月吹笛,她的心里难免会荡起涟漪,因此她才会独自走出来,她自己说是来玩赏这清池皓月,实际上,她的心里也许会想起家乡亲人,也许还会有别的人。不管怎么说,皓月当头,茕然一身,绕池独行,悄无人声,那一种凄清况味,怕是唯有自己知道。因此,她才会主动现身,参与到联诗当中,而且一反常态地主动邀请湘、黛二人到拢翠庵中品茶,并且主动把后半部的诗全部写出。她亦是在抒发幽曲的心事。只是比之湘、黛二人来得还要隐晦而已。
待贾府之人全部散去,大观园中三个外姓人,三个寄人篱下之人全部到齐,在凹晶馆谈诗,在拢翠庵品茶,整整用了一个整回的篇幅,这绝不会是可有可无的等闲之笔。曹雪芹这样处理,一是要写妙玉。此前书中只写了妙玉的孤傲与高洁,她的文学才华,只是通过邢岫烟侧面点了一下,说邢岫烟写诗是和她学的,至于她的才华究竟如何,没有明写。在这一回中正面写了她的那种特出的才华,以至于连林黛玉都称她为“诗仙”。这一笔最终完成了这个形象,下一步就是一个巨大的反跌——不堪的遭际最终使这个孤傲高华的女儿死去。
第二是写史湘云,以前的书中写史湘云总是与林黛玉不大对付,她以前来了就住在林黛玉那里,后来就住到了薛宝钗那里,而且因为林黛玉和贾宝玉闹过意见。这一回则充分写出了她的那种富于同情心,对林黛玉的理解与宽慰,使这个人物完成了很重要的一笔。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写林黛玉,此一回不但写了林黛玉那种难以排解的孤苦,而且通过联诗再一次对她的最终结局做了一个暗示。
把这三个孤苦的女儿放在一起来写,则意在暗示。当大限来临,“飞鸟各投林之际”,很有可能是这三个孤独的少女最先接受那种无情的命运,而且她们的命运比其他人都更悲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