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九问 “过意不去”是什么意思
书中写鸳鸯“因此自己反过意不去,指着来望候司棋,支出人去,反自己立身发誓与司棋听”。“过意不去”,系丰润土语,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不好意思”,与“对不住人家”含义相近,但程度较轻。比如,“人家给拿了那么多东西,我心里真过意不去”。与此相近的词还有一个“不过意儿”,比如“人家把事儿给办了,一直没谢候人家,心里真不过意儿”。“指着”,也是一个丰润土语词汇,一般含义为“指望”,但有时候用来指称借一件事做借口,来干其他的事情,有一句成语谓“指着葫芦说瓢”就是这个意思。“望候”,亦是丰润土语词汇,其义即为“探望”。比如“听说他病了,我去望候望候”。
平儿对鸳鸯说王熙凤:“只从上月行了经之后,这一个月,竟沥沥拉拉没有止住。”“沥沥拉拉”,通行本作“沥沥淅淅”。在脂评诸本中,庚辰本和其他各本多作“沥沥淅淅”,戚序本作“沥沥渐渐”,列藏本亦作“沥沥渐渐”,旁改为“沥沥洒洒”,唯独蒙府本作“沥沥拉拉”,周汝昌校本取的是蒙府本文字,可谓慧眼独具。“沥沥淅淅”只可用来形容水流不断,至于“沥沥渐渐”则完全不通,纯属以意妄改。实则“沥沥拉拉”是丰润土语词汇,庄洪江著《唐山方言土语》对这个词的解释很到位:
【哩哩啦啦】1.形容水或粒状、面状物随意地洒落。例:雨不大,~下了一天。︱粮食袋子磨破了,黄豆~地撒了一道儿。2.不一贯,断断续续。例:雨很大,客人~地直到中午还没到齐。
这里的意思是王熙凤的经水时来时不来,断断续续,一个月没有止住。若做“沥沥淅淅”则没有这个含义。
贾琏道:“既然给了你奶奶,我怎么不知道你们就昧下了?”平儿道:“奶奶告诉二爷,二爷还要送人,奶奶不肯,好容易留下的。这会子自己忘了,到说我们昧下。那是什么好东西?什么没有的物儿!比那强十倍的东西也没昧下一遭,这会子爱那不值钱的?”文中三个“昧下”,系丰润方言词汇,“昧”读如“密”,把一件东西悄悄据为己有,就称“昧下”,它与“偷”有区别。偷是窃取他人财物,而这个“昧”却是东西到主人手里的时候是光明正大的,据为己有时却是阴险卑劣。如某人委托朋友保存一批书画,后某人死了,朋友便将这批书画据为己有,便称“昧下”。贾琏询问的“腊油冻佛手”,本是公中之物,上了账的,可是却在王熙凤的手里存放,没有交库,于是贾琏便说是她“昧下了”,与这个词的原意正相符,非常传神。(www.xing528.com)
旺儿家的对王熙凤说:“好容易相看准了一个媳妇,我只说求爷奶奶的恩典,替我作成了。奶奶又说他必肯的,我就烦了人走过去试一试,谁知白讨了没趣。若论那孩子到好,据我素日合意儿试他,他心里没甚说的,只是他老子娘两个老东西,心太高了些。”“合意儿”,通行本作“私意儿”,脂评诸本中皆作“合意儿”,庚辰本也作“合意儿”,旁改为“私意儿”,通行本取的是旁改文字。这个“合”字很有兴味,它与第十六回中“合聘教习”的“合”字相通,读如“割”,乃吴语发音。第十六回写贾蔷向贾琏汇报:“下姑苏割聘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大爷派了侄子带领着来管家两个儿子,还有单聘仁、卜固修两个清客相公一同前往,所以命我来见叔叔。”这里的“割聘”一词,庚辰本原作“割聘”,旁改为“请聘”,通行本从旁改文字,作“请聘”。甲戌本、列藏本作“割聘”,列藏本旁改为“割请”,己卯本、梦稿本、蒙府本作“割聘”,旁改为“合聘”,甲辰本、程甲本作“请聘”,戚序本、戚宁本、舒序本则径作“合聘”。这个“合”乃吴语,音“割”,邀约之意,我在前面已经说过。如今这里的“合意儿”一词中的“合”字,也音“割”,乃丰润方言词汇,我怀疑这也是当年江淮一带迁民带入丰润,亦系吴语发音。这个词的意思用现代普通话翻译就是上心、用心。在丰润,这个词汇一般也不见有人使用了,它被另一个同义词“搁心”取代。比如,“这个事你搁心给我办一办”,“这个事情我搁心给你打听打听”。可是我的祖母很爱用这个词,我之所以认定它是丰润方言词汇,就是因为常听我的祖母使用。比如,“这个事情只要合意儿办,没个办不成”,“这个事你合意儿给我打听打听。”等等。
贾琏对鸳鸯说:“说不得姐姐担个不是,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伙偷着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不上半月的光景,银子来了,我就赎了交还,断不能叫姐姐落不是。”文中两个“不是”,含义丰富,在丰润方言中,这个“不是”有错误、抱怨、埋怨等诸多义项。前一个“担不是”,就是担当错误、抱怨等含义,后一个“落不是”,也是承担错误、抱怨等含义。丰润有一句俗语叫作“管闲事,落不是”,就是这个意思,“落”字读如“涝”。“支腾”,也音“支登”,亦系丰润方言,就是撑持、敷衍、勉强维持的意思。比如“他家的日子全靠他一人支腾呢”,“这事没他支腾着就完了”,“腾”读轻声。
凤姐对贾琏说:“我不管这事,倘或说准了,这会说的好听,有了钱的时节,你就丢在脖子后头了,谁和你打饥荒去!倘或老太太知道了,到把我这几年的脸都丢了。”“打饥荒”,丰润土语,意为打闹,借债。光绪十年修《玉田县志·方音方言》:“打饥慌:争斗也,又得财济困也。”“拉饥荒:借债也。”在丰润,“饥荒”,一般专指债务,借债一般叫作“拉饥荒”,借债不还,便往往产生争斗、争吵,因此出现“打饥荒”一词,它既可指借债,也可指争吵、争斗。这里贾琏是求凤姐和鸳鸯说一说,把老太太的金银器皿偷些出来当些钱花,而凤姐怕他一旦有了钱就把赎当的事情忘记,她还须追着他讨要,在这里使用“打饥荒”一词,可说恰如其分。
王熙凤说:“说来也可笑,梦见一个人,虽然面善,却不知名姓,找我。”“面善”一词,不是说面貌慈善,而是说“面熟”。这个词至今在丰润也还使用,俩人见面打了招呼,往往会有这样的对话:“还认得我不?”“看着面善,就是想不起名儿来。”意思就是看着脸儿熟,就是想不起是谁来。
“赵姨娘素日深与彩霞契合,爬不得与了贾环,方有个膀臂。”通行本文字与此相同,但是出了一个校记:“‘膀臂’,原作‘膀背’,从戚序、甲辰本改。”在脂评诸本中,大多数作“膀背”,唯独戚序、甲辰本作“膀臂”,显系后改文字。周汝昌校本和通行本都采取了这两个本子的改文。其实“膀背”正是丰润发音。丰润方言将“胳膊”之“膊”,“膀臂”之“臂”,均读作“背”。“胳膊粗力气大”,说成“胳背粗力气大”。“闹一胳膊绳子”,说成“闹一胳背绳子”。“长臂猿”,说成“长背猿”,“通臂拳”,说成“通背拳”,这是很普通的发音。明显这里采取的是丰润发音,所以误写“臂”为“背”。改“背”为“臂”,原无不可,只是遮蔽了书中采用丰润方言发音这一重要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