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九问 “五美吟”是为二尤故事做引吗
自第六十四回至第六十九回,整整六回书,专门演说著名的“红楼二尤”故事。我们完全可以把这六回书做一个单元,专门来谈一下。第六十四回的开头没有写二尤,却写了林黛玉悲题“五美吟”。我在前面说过,这“五美吟”标志着林黛玉的思想认识一大飞跃,她由一己之悲推想及天下女儿共同之悲剧命运。但是我们要知道,曹雪芹那一支笔从来一笔不做一笔用,而是一笔做两笔用,甚至做多笔用,可说上下其手,左右逢源。这个“五美吟”若只是作为林黛玉思想认识提高的标志,放在二尤故事之前,就显得单摆浮搁,孤峭突兀,上下左右均无联系。这绝非曹雪芹笔法。可是若我们稍加寻绎,就会发现其中线索,原来曹雪芹在二尤故事之前先写林黛玉和她的“五美吟”,完全是为二尤故事做引,或者也可以说,是用二尤故事为“五美吟”做一现实注脚。如果说这“五美”都是逝去的人物,那么我们来看一看眼下的女儿,看一看尤氏姊妹的悲惨遭遇,就可以更为切近地理解古往今来普天下女儿都是苦命之人,都是悲剧人物这一个命题。
尤氏姊妹都非礼教中人,都是礼教的反叛,所谓逾闲荡检,坏乱纲常。她们形成反叛礼教的两极,但却殊途同归,最终都死于非命,其中含蕴,大可玩味。
她们是尤氏的妹妹,贾珍的小姨子,按理说在宁府地位尊贵,无人敢于蔑视。可是从书中描写来看,她们的地位却与“粉头”相类,贾珍父子都拿她们作为玩物,毫无尊敬之心,却大有非礼之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她们家境艰难,她们不得不仰仗贾珍的接济过活,经济上仰人鼻息,身体就要受人蹂躏,这也是一种交换。但是她们和普天下任何一个女儿一样,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都想让自己活得好一些,富裕一些,体面一些。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姐儿俩走了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www.xing528.com)
尤二姐秉性温柔,早就与贾珍不清不楚,见到贾琏之后,她又与贾琏眉来眼去。第六十四回写道:“却说贾琏素日既闻尤氏姐妹之名,恨无缘得见。近因贾敬停灵在家,每日与二姐、三姐相认已熟,不禁动了垂涎之意。况知与贾珍、贾蓉等素有聚之诮,因而乘机百般撩拨,眉目传情。尤三姐却只是淡淡相对,只有二姐也十分有意,但只是眼目众多,无从下手。贾琏又怕贾珍吃醋,不敢轻动,只好二人心领神会而已。”此时的尤二姐与贾珍父子都有那不尴不尬之事,这在当时属于禽兽之行。就是在今天,人们的性观念较之二百年前已经大为开放,此种事情仍属惊世骇俗,为人不齿。更何况她此时又看上了贾琏,而贾琏却是贾珍的兄弟,贾蓉的叔叔。她之所以这样做,绝非出于爱情,而是出于生存的考虑。她与贾珍、贾蓉再好,也不可能嫁了他们,而贾琏却有这样的希望,哪怕是当小妾,也到底是一个富裕人家。这与当今之世一些青年女子为了生存甘愿傍大款,傍大官,做小三,是同一机杼。我们看书中所写,贾蓉向尤老娘提亲时:“说贾琏作人如何好,目今凤姐身子有病,已是不能好的了,暂且买了房子在外面住着,过个一年半载,只等凤姐一死,便接了二姨进去作正室。又说他父亲此时如何聘,贾琏那边如何娶,如何接了你老人家养老,往后三姨也是那边应了替聘,说得天花乱坠……”这里完全是经济上的诱惑,没有丝毫情意的考虑。而尤二姐“又时常怨恨当时错许张华,致使后来终身失所。今见贾琏有情,况是姐夫将他聘嫁,有何不肯”,也是出于经济的考虑。
尤三姐则不同,通常文艺作品中常爱把尤三姐写成贞烈女子,其实不然。我们看第六十五回所写,贾琏与尤二姐饮酒,“贾珍便和三姐挨肩擦脸,百般轻薄起来。小丫头子们看不过,也都躲了出去,凭他两个自在取乐,不知作些什么勾当”。由此看来,她的轻狂放浪实在与其姊没有分别。只是在考虑到终身之事时,她方才说出非柳湘莲不嫁的话来,而且自从此话出口,便顿改前非,她说:“既如今姐姐也得了好处安身,妈也有了安身之处,我也要自寻归结去方是正礼。但终身大事,一生至死,非同儿戏。我如今改过守分,只要我拣一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方跟他去。若凭你们拣择,虽是富比石崇,才过子建,貌比潘安的,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她择偶的标准不在经济与权势,而在情感。为了这份情感,她果然便“非礼不动,非礼不言起来”。可是她最终也没有达致愿望,当柳湘莲来索取定亲之物鸳鸯剑时,她彻底绝望了,于是便饮剑而亡,最后用自己的死证实了那一份纯真的情感。
旧日女子在政治、经济上都没有任何地位可言,她们甚至不能自己谋生,她们所有的只有自己的身体,若要富贵,只能将身体送与富贵之人,身体是她们唯一的谋生手段。尤氏姊妹走的道路是一致的,她们都是自己择偶,一个着眼于富贵,一个着眼于情感,可是她们都不遂其意,都死去了。封建礼教是一座牢笼,牢笼之内的女子固然个个都是悲剧人物,尤氏姊妹可说冲出了牢笼,牢笼之外是什么?仍然无路可走,仍是死路一条,这个悲剧的意味可就极大了。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绝大的问题,什么是女儿的出路,女儿若要很有尊严地活着,到底应该怎么办?当时曹雪芹根本不可能做出回答,但是他提出了这个问题,很严肃很认真地描写了这种普天下女儿的绝望境地,他就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具有深刻思想的伟大文学家,唯一一个能够认真反观人类生存状况,思考人类生存状况的伟大文学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