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七问 贾敬入城治丧何以是“格外恩旨”
贾敬突然亡故,贾珍正因国丧随驾在外,闻听凶信,急忙告假回家治丧。礼部不敢自专,特意上报皇上。皇上“随下格外恩旨曰:‘贾敬虽白衣,无功于国,念彼祖父之功,追赐五品之职,令其子孙扶柩,由北下之门进都,入彼私第殡殓。任子孙尽丧礼毕,扶柩归籍外,着光禄寺按上例赐祭,朝中由王公以下准其祭吊。钦此。’钦旨一下,不但贾府中人谢恩,连朝中所有大臣皆嵩呼称颂不绝”。
这个举动可谓不小,贾敬虽说一生也没干过什么正经事,但这个“死备哀荣”却是超出人们想象。皇上之旨所以说是特旨,大臣们所以嵩呼称颂,不在赐予他一个五品官职,而在于这个“入彼私第殡殓”。在清朝,这确实是一种殊荣,一般人得不到。因为大凡死在城外者,一般是不准入城殡殓的,清朝有明确规定。清·福格著《听雨丛谈》中有《入城治丧》一条,专谈此事。其文曰:
向来职官卒于任所者,灵柩回籍,路经州县城池,向准穿行,到籍日,亦准入城治丧,非没于任所者弗预也。若省会城垣,非勋绩大吏、阵亡官员,向不能入,与外州县稍有区别,皆谓之遵例入城者也。帝城尊严,凡遇赐谥大臣、阵亡将帅,须奉有旨,方准入城治丧。礼臣议恤者,亦所不及,故一时视入城治丧之典,荣于得谥。窃考《八旗孝义传》,康熙三十一年,内务府慎刑司郎中鄂素,没于通州抽分监督任所,特降谕旨着护柩入城,归第治丧。时其年仅四十有一,殆储材未竟大用,是以圣恩浩荡,不循常格,亦二百年来小臣非常荣遇,此后未闻继之者也。(www.xing528.com)
由这个记载可以知道,一般的官员卒于任所,扶柩回籍,州、县城可以穿行,省城就不行了,非“勋绩大吏、阵亡官员”一般不许灵柩入内。至于首都则更加严明,就是“赐谥大臣、阵亡将帅”,也得有皇上圣旨方得入内。死后能够得到谥号的大臣,一般都是尚书、督、抚这一级,也就是今天的省部级,这一级官员尚且需皇帝特批,其他小官就更别想这个事了。福格是咸、同间人,距离康熙年间已经有一百多年,这一百多年中,尚书以下的官员中,只有一个内务府郎中鄂素有过这种特旨入城治丧的待遇。而贾敬的袭爵已经让与贾珍,他是一个“白丁”,没有任何官职封爵,只是死后才赠了一个五品待遇,也不过是一个地市级,他能够得到入城治丧的待遇,确实是非常之举。这说明贾家此时圣眷犹隆,非同小可。曹雪芹家亦隶内务府,他的祖父曹寅也曾任内务府慎刑司郎中,他当然知道历史上鄂素的典故,把这个事情安在贾家头上,以说明贾家之地位崇高,应是情理中事。
值得注意的是贾敬的死期。头一天是平儿过生日,大家喝得高兴,史湘云醉卧芍药茵,晚上是贾宝玉过生日,“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是一次难得的女儿聚会。第二天中午是平儿治席答谢,就在酒宴之中,贾敬的凶信便到了。他是在夜里服食了金丹,因为系独处一室,死时也不会马上被人发现,必须待天亮以后方能发现,因此他可能就是在众女儿在怡红院里抽花签饮酒之时死了。生日便是死期,可谓死生旦夕,无常迅速。曹雪芹不仅用妙玉的一句“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来提醒人们这个生死问题,而且还用贾敬的死期与贾宝玉生日对接,来直接形象地说明这个死生问题。
贾敬之死,皇上特旨入城治丧,使贾家荣耀达至顶点。同时,也开启了贾家败落的大门,从此以后,贾家的状况江河日下,终至不可收拾。如果按照曹雪芹“特犯不犯”的独特笔法,贾敬之死是不是也与后面的情节有所照应。贾元春之死怕也与此相埒,是在一件天大喜事正在热闹之时死亡突然到来。《红楼梦曲子》中“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众人在元宵所作谜语中说“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就已经预示了这种结局。至于判词中所谓“虎兕相逢大梦归”,怕也是两个人的生日遇到一起,在生日这天她突然死去了。可惜书的后半部我们无缘看到,只能根据书的前半部所写做这种猜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