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问 什么是“听哈”
看后门的小厮对柳家的说:“我虽然在这里听哈,里头却也有两个姊妹成个体统的,难道我们就没有内纤不成?”“听哈”,通行本注释曰:“听哈——听人哈斥,挨骂,这里有自嘲意。”而周汝昌校本则注曰“听哈,旗人口语,唯主命是从之义。”这两个注释截然不同,从丰润口语来看,还是周注于义较长。丰润口语中,“听哈”,就是听使唤、听指挥之义,这个词也可说成“听喝儿”,这个词如今也还常用,比如几个人去干一件事情,必有一个领导,其他人则可说:“我们都是听哈的,你怎么说我们怎么做。”这里绝没有听人哈斥、挨骂之意。
柳家的对莲花儿说:“你少满嘴里混噙!你娘才下蛋呢!”“混噙”,通行本作“混”,这个词,庚辰本作“混呛”,旁改为“混”,蒙府本作“”,甲辰本作“浑罄”,列藏本作“混噙”,其他各本均作“混呛”。这个“”字,《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为:“1.猫狗呕吐。2.谩骂:满嘴胡~。”这个注释是相当准确的,在丰润话中,这个“”字就作“猫狗呕吐”解。其引申义就是“胡说八道”和谩骂。因此,通行本取庚辰本旁改文字是正确的。
小厮说:“单是你们有内纤,难道我们就没有内纤不成?”“内纤”,通行本作“内牵”。脂评诸本中,庚辰、己卯本作“内牵”,其他各本均作“内纤”。这个词现在一般写作“内线”,也就是“卧底”之意。这是一个流行于北方话中的词语,在丰润土语里也是常用词。
莲花儿道:“今儿反到拿我作筏子,说我给众人听。”“作筏子”一词,书中屡用,比如第六十回夏婆子对赵姨娘说:“快把两件事抓着礼,扎个筏子,我在傍边帮着作证据,你老把威风抖一抖。”芳官对五儿也说:“皆因平儿每每和袭人说,凡有动人动钱的事,得挨的且挨挨更好。如今三姑娘正要找人扎筏子呢,连他屋里的事都驳了两三件。”这个词周汝昌校本和通行本都没有加注释,《红楼梦大辞典》中有这个词条,谓:“亦作‘作筏子’、‘作法子’等。意为找岔头、寻借口、借题发挥,拿某人‘扎筏子’,意即拿某人当作出气或立威的对象。”筏子在南方可做常规运载工具,在北方的黄河沿岸也是常用的运载工具。可是在京、津一带,尤其是丰润,却只是临时性的水上工具,只有遇到困难,比如发大水,或者人、货太多,舟船不够使用,方才用檩条、高粱秸秆等物扎成筏子以过渡。扎,一般读如“匝”。这个词的原始意是指不管用什么工具,先渡过河去再说。由此引申,便有了不管是谁,先出了气再说。不管是什么事,先拿他立个规矩再说,等等意思。(www.xing528.com)
林之孝家的说:“这话岔了,方才我见你妈出去,我才关门。”这个“岔”字,是一个丰润土语词汇,在丰润这个词有两个读音,一个读去声,比如“岔道”,“打岔”,等,作分歧解。在这里的“岔”字则应读阳平,说话不对插关,互相矛盾,不符合事实,则谓之“岔”,这里林之孝家的就是典型用法。再有就是两个人说话不投机,起了矛盾,也谓之“岔”,比如“我和他说岔了”,“俩人说岔了,打了起来”,等等。就在十年以前,丰润管“堵车”还叫作“岔车”。因为当时丰润马路连红绿灯都没有,凡遇堵车,必是车辆太多,又不遵守交通规则,南来北往的车挤在一起,交错互堵,因之叫作“岔车”是很生动的。如今有了红绿灯,人们也知道遵守交通规则,若遇堵车,一般是因为车辆太多,红绿灯的时间间隔短等原因,因此大家就随着北京等地的人叫作“堵车”了。
凤姐说:“但宝玉为人,不管青红皂白爱兜揽事。别人再求求他去,他又搁不住两句好话,给他个炭篓子带上,什么事他不应承?”“带炭篓子”,周汝昌校本和通行本都没有加注,《红楼梦大辞典》亦没有收入。这个“带炭篓子”,是丰润土语,意为“戴高帽”。旧日惯以“戴高帽”为恭维人。旧时有一笑话说,一官员要去外地上任,临行辞别老师。老师教导他,到外地为官,务要谨慎。官员说:“老师放心,我已预备下一百顶高帽子在这里。”其意是说到了外地,他对谁都会恭维有加。老师正色道:“我辈为人务要清正刚廉,岂能随意恭维人?”官员说:“可是如今之世,像老师这样不受人恭维的能有几人?”老师道:“这话倒也是。”官员出来。对人说,我的高帽子已经剩下九十九顶了。旧时丰润有俗谚谓:“南关开店的多,西关烧炭的多”,丰润县城西关居民多以烧炭、卖炭为生,卖炭用炭篓子,那是用柳条或者荆棵条编的篓子,呈圆锥形,上大下小,卖炭人冬季早起便挑着沿街叫卖。这种炭篓子若是倒过来,恰像旧时高帽,故有此说。
凤姐说:“凭你小蹄子发放去罢,我才精爽了些,没的淘神。”发放不是如普通话中是发放什么东西之意,而是丰润土语,意为“处理”,现在也还使用,比如:“这个事情由你发放,我不参加意见。”“淘神”亦为丰润土语,意为“操心”,如今也是常用语,比如“这个孩子真让人淘神”,就是让人操心的意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