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问 贾雨村何时做了京官
香菱搬进大观园,薛宝钗正要她去问候园中各人,平儿来了,说是贾琏挨了打,动不得。薛宝钗问为何挨打,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贾雨村,什么半路途中那里来的个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接下来就述说贾雨村如何强讹石呆子拖欠官银,抄了二十把扇子做了官价送给贾赦。我们知道,贾家是住在京城的,而贾雨村却是在金陵为官,他何时进京做了官?书中只是一提即过,一般读者很容易忽略过去。因此,我们不妨把他出场的顺序理一理。
第一回,贾雨村寄住在姑苏城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中,正月十五在甄士隐家中对月吟诗抒怀,甄士隐赠其白银五十两,冬衣两套,送他进京赴考。
第二回,贾雨村做了知府,纳甄士隐的丫头娇杏为妾,不久被革职,游览天下胜迹,来到维扬地面,做了林黛玉的老师。遇到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三回,贾雨村护送林黛玉入都,进了贾府,在贾政的帮助下恢复原职,两月后到金陵应天府上任。
第四回,薛蟠因香菱打死冯渊,贾雨村胡乱断了此案,薛蟠与宝钗母女进京入住贾府。
第十六回,贾琏送林黛玉去扬州办理父亲丧事,回来时书中写:“且喜贾琏与林黛玉回来,先遣人报信,明日就可到家,宝玉听了,方才有些喜意。细问原由,方知贾雨村亦进京陛见,皆由王子腾累上保本,此来候补京缺,与贾琏是同宗弟兄,又与黛玉有师徒之谊,故同路作伴而来。”这是他第二次进京,是来“候补京缺”,也就是说工作关系已经调到京城了。值得深思的是,他两次进京都是与林黛玉同来,他是林黛玉的老师,又是甄宝玉的老师,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深意?一时还难以参详。而且他的进京与贾元春晋封“贤德妃”是同时发生的事情。
自第十六回以后贾雨村就没再露面,直到第三十二回,贾宝玉正在和史湘云、袭人说话儿,有人来回:“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去会。”贾宝玉“便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www.xing528.com)
第三十二回以后,就是第四十八回,贾雨村帮助贾赦强夺了扇子。
在以后各回书中,也有两处提到贾雨村。
一次是第五十三回,书中略点:“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不题。”
一次是第七十二回,林之孝对贾琏说:“方才打听得雨村降了,却不知因何事,只怕未必真。”贾琏道:“真不真,他那官儿也未必保的长,将来有事,只怕未必咱们脱得干净,宁可疏远着他们好。”林之孝道:“何尝不是,只是一时难以疏远。如今东府里大爷和他更好,老爷又喜欢他,时常往来,那一个不知。”贾琏道:“横竖不和他谋事,也不相干。你去再打听真了是为什么。”“林之孝答应了,却不动身,坐在下面椅子上,且说些闲话。”
在前八十回中,这些就是对于贾雨村这个人的全部描写了。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发现,这个人在京中所任何职,书中也没有交代。从第三十二回的描写来看,他在那个时候已经在京中了,那是在五月端午节的第二天,距离为贾赦强夺扇子的十月中旬仅仅五个月的时间,他那个时候究竟是做官还是赋闲在家,书中也没有交代。从仆人称他“兴隆街的大爷”来看,他不大可能是做顺天府尹之类的大官,若是做那样的官,仆人应该称其官衔才对,不应该以其居址称呼之。看起来他若是在京中做官,应该是五月以后,十月以前的事情。但也有另一种可能,就是他来的次数太多了,贾府上下对他都很熟悉,故此不称官衔,而以居址称呼之。若是这种情况,那么他进京就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应该已经进京好几年了。因为他若是一直在应天府就职,千里之遥,是不可能经常到贾府来串门的。
平儿有一句话应该注意,就是“认了不到十年”。不到十年,按照通常说话习惯,总该有八九年的样子。他与贾府攀上关系是送林黛玉进京之时,这一年林黛玉十二岁,若是八年,那么林黛玉进京之年就应该是四岁,若是九年,则为三岁,都太小了,我们再往前推一年,七年,则林黛玉进京之年是五岁。若再往前推一年,六年,则林黛玉进京之年是六岁,这方与第二回所述相合,可是人们说话绝没有把六年说成“不到十年”的习惯。我们再想一下书中对于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描写,分明是少女模样,哪里像一个五六岁的幼童?于此可见,作者对于贾雨村的把握不是很精确。可这个人物又是如此重要,绝不是一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角色,他不但在全书开篇就登场露面,而且贯穿全书,目前的续书最后写由他和甄士隐归结《红楼梦》,是很有眼力的,作者看出了这两个人物在全书中的作用。但是这样一来,作者对这个人物出现如此疏漏就更加不可理解。我倒是有一个猜想,就是在原书中,贾府本就住在金陵,贾雨村也在金陵任职,故此才能经常往来。曹雪芹在修改当中把贾府搬到了京城,贾雨村也便随之进京,方才出现了这种不应该有的疏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