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二问 王熙凤是投水而亡吗
王熙凤过生日,贾府上下热闹非常,而贾宝玉这个最爱热闹的人,却穿一身纯素,只带茗烟一人,跑到城外一座水仙庵里,在水井台上,去祭奠金钏儿。固然,金钏儿是投井而死,在水仙庵里的水井台上去祭祀她,是一个很合适的场所。而且这水仙庵供的是洛水女神,贾宝玉见了洛神的塑像,“不觉滴下泪来”,他分明是因洛神而思念金钏儿。
我们知道,曹雪芹著书,从来都是“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他不会仅仅为了把金钏儿的事情作一个收束,就用去半回的篇幅写宝玉祭祀,而且这个日子又恰恰是王熙凤的生日,就不能不让我们想到,这半回书不但与金钏儿有关,更与王熙凤有关,是关于她今后命运的一个前兆。
由此我们尽可以猜想,王熙凤的最终结局,可能也像金钏儿一样,投水而死。金钏儿之死是她的先声。
相传洛水女神本是伏羲氏之女,因溺死洛水,遂为洛水女神。这是一个溺死少女的精魂。当王熙凤生日的时候,宝玉到洛神庙里来祭奠金钏儿,金钏儿又恰恰与王熙凤是同一天的生日,不能不说是一种象征。更何况,在王熙凤生日这天,贾府演的戏是《荆钗记》,这是元朝柯丹丘所作南戏剧本,剧中写寒士王十朋娶钱玉莲为妻,王十朋赴京赶考,得中状元,因拒绝宰相求婚,被发往边徼地方。家中久无音讯,后母逼钱玉莲改适豪贵,钱玉莲愤而投江,后被人救起,二人终得团聚。这也是一个与投水有关的故事,书中写“贾母、薛姨妈等都看的心酸落泪,也有叹的,也有骂的。”而且恰恰是在“男祭”这一出,也就是王十朋到江边祭奠妻子之时,林黛玉说了话。(www.xing528.com)
那么她为什么会投水?我以为还是与洛水之神有关系。洛神之所以大出其名,全因为曹植写过一篇《洛神赋》,这篇赋收入梁代昭明太子所编之《昭明文选》之中,在这篇赋的前面,有一篇李善的注,全文如下:“记曰:魏东阿王,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玉缕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已为郭后谗死。帝意亦寻悟,因令太子留宴饮,仍以枕赉植。植还,度辕,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来。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欢情交集,岂常辞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讫,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于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据《三国志》记载,这位甄后本为袁绍之二子袁熙的妻子,曹操攻破袁绍,被曹丕收入宫中,她生了魏明帝曹,后因郭后见宠,遂被曹丕赐死。至于她与曹植的恋情,则仅见于《文选》李善注。因了这一篇注,曹、甄之恋就成为文人们歌咏的好题材,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就写了好几首诗来大发感慨。但是许多人怀疑这篇注的真实性。
值得重视的是,贾宝玉是相信这篇注的,茗烟一提水仙庵,他就说:“我素日最恨俗人不知原故,混供神,混盖庙,这都是当日有钱的老公们和那些有钱的愚妇,听见有个神,就盖起庙来供着,也不知那神是何人,因听些野史小说,便信了真。比如这水仙庵里面,因供的是水洛神,故名水仙庵。殊不知古来并无有个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谎话。谁知这起愚人就塑了像供着,今儿却合了我的心事,故借他一用。”既然洛神的故事是“曹子建的谎话”,那么甄妃的传闻自然是真实的了。他虽然不相信洛神的故事,但是“今儿却合了我的心事,故借他一用”,所谓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完全以心事为转移。在他的心中,是把甄妃与洛神的故事混在一起来借用的。而这两个故事的混融很有可能就是王熙凤的最终结局。
甄妃因谗言被赐死,死后被曹子建写成洛水女神。王熙凤生前树敌太多,命债累累,当她所依恃的贾母、王夫人等不能够为她提供保护,则必然会是一种群起而攻之的局面。这里面肯定会有赵姨娘、邢夫人,自然还会有一位年轻的女性,和贾琏有某种关系的女性,甚至连尤氏也可能有落井下石之举,因为王熙凤毕竟亲手害死了她的妹妹尤二姐。王熙凤是在绝望之余投水自尽的。
我一直怀疑《红楼梦》中大部分女性的死亡都与水有关。在第五回中那位警幻仙姑一出场就唱出了一首歌:“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当贾宝玉梦醒之前,也是遇见“大河阻路,黑水淌洋,又无桥梁可通”,警幻告诉他:“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这个迷津就构成了整部《红楼梦》的整体意象,只要有欲望就必然深堕其中,必须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方能渡过。迷津在大观园中就是那一条环绕整个园区的沁芳渠,所以在第二十三回中,贾宝玉“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这便是“飞花逐水流”的写照。更何况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水做的骨肉最终融于水,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