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何让刘姥姥到怡红院睡觉?

为何让刘姥姥到怡红院睡觉?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六五问为什么让刘姥姥到怡红院睡觉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在全书中是一个大关目,是全书的一个转捩点。最后,竟然到贾宝玉的怡红院里睡了一觉,当真不得了。众女儿都会在刘姥姥的茅屋土舍居住一程,而贾宝玉也会在刘姥姥的土炕上睡上几觉。这个大悲剧的目击者和见证人就是这位喝醉之后躺在怡红院呼呼大睡的乡野老妪刘姥姥。因此千万不可小视刘姥姥这一睡,她那酒鼾之声恰是喝醒世人的狮子吼、警世钟。

为何让刘姥姥到怡红院睡觉?

第二六五问 为什么让刘姥姥怡红院睡觉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在全书中是一个大关目,是全书的一个转捩点。首先她是坐船游览了大观园,这就非同小可。全书写坐船游览大观园只有两次,一次是元妃省亲,一次就是刘姥姥,她享受的是元妃的待遇。实际上她比元妃看得还仔细,她不但去了林黛玉潇湘馆,贾探春的秋爽斋,薛宝钗的蘅芜苑,还到妙玉的拢翠庵喝了一杯茶。最后,竟然到贾宝玉的怡红院里睡了一觉,当真不得了。

我们知道,曹雪芹写人写事,最喜两两相对,绝少孤峰特出之笔,这可能受了传统律诗对仗的影响。他在此处既然用工笔细写了刘姥姥在大观园的一系列表现,则后面必有照应,可以说在此处这样写,完全是为给后面的情节作张本。可惜后半部书究竟是没写出来,还是迷失无存,已经难以考究,致使我们难以看到全书真面目,也就看不到曹雪芹那一支出神入化之笔如何完成这一番绝大的对照。

但是完全可以根据眼前看到的情节对以后的情节作一个大致的推测,虽然我辈凡夫浊目,难窥曹雪芹胸中块垒,但是既然“红学”中已有一个分支谓之“探佚学”,许多人已经作了许多猜测,则我这里再猜测一下也不算唐突。

刘姥姥对贾母众人正讲着冬天下大雪的时候,有一个穿红着绿的姑娘到她的屋子外头抽柴禾,外面忽然发生了火灾,火灾扑灭,贾母就不让再讲这个故事了。后来众人吃酒时,刘姥姥说出了一句“大火烧了毛毛虫”,尤可注意者,在第四十回当刘姥姥说出“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时,通行本有一句话是:“众人都笑起来,只听外面乱嚷……”这一句话周汝昌校本删掉了,但是在脂评诸本中,不但庚辰、己卯本都有这句话,其他本子也大多有这一句话,可见是原本文字。但奇怪的是,在接下来的第四十一回对这个“只听外面乱嚷”没有任何交代,直接就写:“话说刘姥姥两只手比着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众人听了哄堂大笑起来。”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既然乱嚷,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是很严重的事情。因为当贾母诸人饮酒之时,下面仆人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无故乱嚷,这会不会是又一场火灾,被曹雪芹删掉了?即使不是火灾,我们只根据前面两条线索,再联系书的开头甄士隐也是毁于一场火灾,则贾府最终是毁于一场火灾几乎可成定谳。(www.xing528.com)

那么火灾之后贾府诸人到了什么地方,很有可能就到了刘姥姥的庄上,那个时候刘姥姥的日子可能已经过得像些样子。因为这一次二进贾府,王夫人给了她一百两银子,王熙凤给了她八两银子,总共一百零八两,恰合《红楼梦》一百单八钗之数,这一百零八两银子可能就是给这些落难的金钗们准备的。当时在江南苏、松一带富庶之地,七八两银子就可买一亩好地,在京畿可能会更贱一些。这一百零八两银子,起码可以买二三十亩土地,而在当时,占地在十亩到六十亩之间的农户就已是中等之家。还要注意林黛玉的一句话,当贾宝玉对她说:“你瞧刘姥姥的样子。”林黛玉说:“当日舜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在后面的第四十二回林黛玉又称刘姥姥为“母蝗虫”,刘姥姥在吃早饭时也说出“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的笑话。很有可能,贾府遭受火灾之后,灾后剩余之人是一齐到了刘姥姥家,她们像“蝗虫”一样大吃大嚼,而刘姥姥则像“牛”一样对他们供养。众女儿都会在刘姥姥的茅屋土舍居住一程,而贾宝玉也会在刘姥姥的土炕上睡上几觉。

我们还可回忆一下书的开头甄士隐唱的那一首《好了歌注》:“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贾府衰败之后,很有可能先是巧姐儿无意中逃到刘姥姥的庄上,被刘姥姥认出收养,紧接着就是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去营救落难诸人,她还会把自己曾经走过的地方重走一遍,但已是面目全非,破败不堪,一片“陋室空堂”了。接着就是一场大火,把这些“陋室空堂”也烧了个一干二净,“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众人这才随了刘姥姥到了庄子上。但是“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刘姥姥也不能挽救众人命定的没落,她的一番供养也属白忙,最后众人一个一个离去,只剩巧姐儿和板儿结为夫妻,可能最后还生了一个儿子,所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红楼梦》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大悲剧,悲剧到什么地步?书中那些美丽少女将一个不剩全部凄凉死去,就连嫁了板儿的巧姐和遁入空门的惜春,最终结局也未必美妙,也难逃一死。所谓“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照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合聚皆前定”。只有到了这一步,那僧道二人才能够到警幻仙姑面前“销号”。国人思维,总以为天道好还,善恶有报,善人虽然吃苦,最终必成正果。所以在戏曲、小说之中,大团圆的结局成为特色,大量续书失败,就在于未能跳出这种传统思维。而曹雪芹恰恰与之相反,写出了中华历史上千古未有的大悲剧。这个大悲剧的目击者和见证人就是这位喝醉之后躺在怡红院呼呼大睡的乡野老妪刘姥姥。因此千万不可小视刘姥姥这一睡,她那酒鼾之声恰是喝醒世人的狮子吼、警世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