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四问 何谓“瓟斝”“杏犀 ”
吃罢了小面果子,贾母把刘姥姥领进了妙玉的禅堂,妙玉奉上茶来,然后就把林黛玉和薛宝钗领进耳房,单独为她俩泡茶,“又见那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耳,杯上镌着‘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杏犀’。妙玉斟了一与黛玉……”
这两个杯子,明眼人一看就是假古董,通行本的注释中也写明:“这里所谓‘王恺珍玩’和下文‘苏轼见于秘府’等语,乃小说家言,意在写其珍贵。”我说这是“小说家言”不假,若是说“写其珍贵”则未必。恰恰相反,曹雪芹这样写,正是要写明这是两个假古董,不可当真。王国维氏《观堂集林》中有一篇《说》专文,里面说“者,假也,大也”。意思是说“”这种酒器取意为“假”,假有大义,它形状似爵,但比爵大。曹雪芹在这里却取它“假者,不真”之义,直接指明这是一件假货。,音乔,乔之义亦为假。这两件都是假货。丰润土语中有一个词汇叫作“假乔子”,即装假、作假之义,比如说“你别和我弄这假乔子”,其义为你别和我装模作样、弄虚作假、虚情假意、瞒哄欺骗等,这两件器物实即由这一句土语化出。
曹雪芹为什么要明写妙玉这两件古器是假货?大略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妙玉是皈依佛门,带发修行的。从书中描写来看,她修习的可能是禅宗,禅宗是东土大乘佛教一个极其重要的流派,讲究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顿悟成佛。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经典,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心经》和《金刚经》。《心经》中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的“色”指世间万物万象,佛教认为世间万物万象皆是假有、假象,一切东西都是因缘和合而成。这个因缘,用哲学术语讲就是条件,万事万物都是因为条件的凑泊而成,没有了条件,也就没有了万物。比如一块手表,表面看是一块手表,可是它是由各种零件组合成的,把这些零件拆除,手表也就不存在了。因此万事万物的本质是空,空才是万事万物的“真象”。这种思想,如果借用哲学术语,可以说是“现象有,本质空”。《金刚经》中也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六如”相当有名,其本意也就是说“万法皆空”。《红楼梦》这个书名的来源就在于这个“六如”,是说瞬间繁华,终归一梦,梦即空幻不实之意。这一回是写妙玉在全书中首次登场,她一出场就捧出了这样两件假古董,是点明她的身份和全书主旨。(www.xing528.com)
第二层意思,“假”与“乔”,又与两个古代俗语词汇相联系,一个谓之“假撇清”,一个谓之“乔张致”,在元曲中习见。“假撇清”即伪装清白,“乔张致”即假模假样之意。这是说妙玉这个人的人品、性格。妙玉这个人外表很高傲,高傲到连林黛玉“都知他天性怪癖,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贾宝玉在她面前更是诚惶诚恐,唯恐不周。在大观园中只有薛、林二人和贾宝玉入得她的法眼,其他的人都不在话下,我们看这一回史湘云也在场,可是妙玉就没叫她,可见连史湘云在她眼中也属不入流。可是她毕竟是一个青春少女,心中和其他少女一样,也有情感的波澜起伏,那青灯古卷,孤磬香烟,绝难压抑。我们看这一回,刘姥姥用过的杯子她便不要了,给薛、林二人喝茶也是用的两件假古董,可是为贾宝玉斟茶却用得是她自己喝茶用的“绿玉斗”。在后面还写她在贾宝玉的生日时主动写信祝贺,都说明她的内心深处和薛、林一样,对贾宝玉情有独钟。所以在太虚幻境的册子中,对她的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红楼梦曲子》中也说:“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美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她的最终结局也很悲惨。曹雪芹在这里用两件假古董点明妙玉的性格特征,绝无贬意。他意在写明这一位由于不便明言的社会与家庭的变故而不得不遁入空门的青春少女的那一种矛盾心曲,扭曲的性格。
第三层意思,这两件假古董是给了林、薛二人用,这两位少女都对贾宝玉怀有无限情意,俩人的关系也正处于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前奏。但是这一切无非是一时假象,终究是水中月,镜中花,归于空寂。
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想起太虚幻境门前牌坊上那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整个一部《红楼梦》,都是在“真、假、有、无”上做文章,当我们把假作真时,真的也就成了假的;当我们把无作有时,有也成了无。生活就是这样一种真真假假,若有若无的过程。理解了曹雪芹为什么如此写妙玉的假古董,也就懂得了整部书中所写,比如前面提到的颜真卿的墨迹、小莲蓬的汤、茄等,都是这样一种产物,都不可呆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