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识足”与知足”:区别与联系

识足”与知足”:区别与联系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三六问“识足”还是“知足”王熙凤对平儿说:“看这起人也太不识足,钱也赚彀了,苦事情又侵不着,弄个丫头搪塞着身子也就罢了,又还想这个。”这个“识足”,除庚辰本做“知足”,舒序本做“识好”外,其他脂批本均做“识足”,因此这是原本文字应无疑义。识足,即满意,知足之意。一个是“人心无足(举)”,与“人心不足蛇吞象”意思相近。

识足”与知足”:区别与联系

第二三六问 “识足”还是“知足”

王熙凤对平儿说:“看这起人也太不识足,钱也赚彀了,苦事情又侵不着,弄个丫头搪塞着身子也就罢了,又还想这个。”“识足”,通行本做“知足”。这个“识足”,除庚辰本做“知足”,舒序本做“识好”外,其他脂批本均做“识足”,因此这是原本文字应无疑义。表面看这个词似乎不通,可是若放在丰润,则是一个很普通的词汇,属于丰润方言。此“足”字,不读它的现代音,而读如“举”,《论语·公冶长》:“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这里的“足”字,一般读如“聚”,在丰润则读如“举”,过分的意思。识足,即满意,知足之意。不识足(举),即不知足,不满意之义。这个词如今也是常用词,时常听到。比如“给你这么多东西,你怎么还不识足(举)呢?”意思就是给你这么多东西,你怎么还不知足呢。“我对你这么好,你还不识足(举)吗?”意思是说我对你这样好你还不满意吗。“儿子很孝顺,我识足(举)着呢。”意思是说儿子很孝顺,我满意着呢。“那个人,永远也不知道识足(举)。”意思是说那个人永无厌足。与此相关,还有两个成语。一个是“没足(举)没厌”,“厌”,读如“念”,与“贪得无厌”意思相近。一个是“人心无足(举)”,与“人心不足蛇吞象”意思相近。“足”是一个入声字,北方话中入声消失,音变为“举”音,它在诗韵中与玉、曲、欲、浴等同属入声沃部,丰润的读音可能最接近它的原始读音。

还有一个词,王夫人对王熙凤说:“他姐姐伏侍了我一场,没个好结果,剩下他妹妹跟着我吃个双分子,不为过于了。”此句下面周汝昌校本加了注:“过于,是原笔。”而通行本则做“吃个双分子也不为过逾了。”这个词,甲辰本做“过逾”,舒序本做“过了”,程甲本做“过”,其他各本均做“过于”“过余”,通行本所据为底本的庚辰本也做“过于”,后又点去“于”字。现在的改动文字是据甲辰本所改。(www.xing528.com)

其实这个词在第八回中就已出现。第八回“薛宝钗小恙梨香院”,紫鹃打发雪雁为林黛玉送来手炉,林黛玉对薛姨妈道:“姨娘不知道。幸亏是姨娘这里,倘或在别人家里,人家岂不要恼?好说就看的人家连个手炉也没有,爬爬的从家里送这个来。不说丫头们太小心过余,还只当我素日是这等狂惯了呢。”这个“过余”,通行本也这样写。在脂评诸本中,庚辰本原作“太小心过于”,后圈去“于”字,把“小心”提到“太”字之前,戚序本、戚宁本作“太过于小心了”,舒序本作“太小心过头了”,甲辰本、程甲本作“太小心”,列藏本作“太小心过了”。由此看来,公认最重要的三个本子甲戌本、庚辰本、己卯本和蒙府本均作“过于”或者“过余”。其他本子的改文显系抄手不明原义,妄改所致。

实则这是一个丰润方言词汇,“过”读阴平,如“郭”,“于”或“余”读轻声,意思是“过分”。比如“这个丧事办得太大,有些过余”,是说丧事规模过大,有些过分。“去看他还拿这么多东西?忒过余”是说那个人不值得拿这样多的东西去看,太过分。这个词如今也是常用词,时常可以听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