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问 酸梅汤是怎么做的
“王夫人又问道:‘吃了什么没有?’袭人道:‘老太太给的一碗汤,喝了两口,只嚷干渴,要吃酸梅汤,我想着酸梅是个收敛的东西,才刚挨了打,又不许叫喊,自然急的那热毒热血未免不存在心里,倘或吃下这个去,激在心里,再弄出个大病来,可怎么样!因此我劝了半天才没吃,只拿那糖的玫瑰卤子和了,吃了半碗。’”
这里提到的酸梅汤,在过去是最普及的夏季冷饮,甚至是唯一的冷饮,但是具体做法古今异代大不相同。
明代宋诩、宋公望撰《竹屿山房杂部》录有一则酸梅汤的制法,他叫作“不老汤”,“乌梅去仁焙燥十斤,甘草炒一斤,紫苏叶暴燥一斤,盐炒一斤,面炒黄色一斤,用前二味别研,后三味匀和再研为细末,贮瓷器,沸汤点服。夏月宜用,早秋亦宜。”这种做法是把主料配料全部弄干,研成细末,服时用沸水一冲即可。
明·高濂《遵生八笺》中则记载了三则酸梅汤的做法。
一法为“青脆梅汤”,“用青脆梅三斤十二两,生甘草末四两,炒盐一斤,生姜一斤四两,青椒三两,红干椒半两。将梅去核擘开两片。大率青梅汤家家有方,其分两亦大同小异,初造之时,香味亦同。藏至经月,便烂熟如黄梅汤耳。盖有说焉,一者青梅须在小满前采,捶碎核去仁,不得犯手,用干木匙拨去,打拌亦然。捶碎之后,摊在筛上,令水略干。二用生甘草。三用炒盐,须待冷。四用生姜,不经水浸,擂碎。五用青椒,旋摘晾干。前日一齐抄拌,仍用木匙抄入新瓶内,止可藏十余盏汤料者。乃留些盐掺面,用双重油纸,紧扎瓶口。如此方得一脆字也。梅与姜或略犯手,切作丝亦可。”这可能是一种最为费事的做法,其特点是用鲜梅,收贮之后,保持鲜梅的脆劲儿,不仅饮其汤汁,亦且食其果肉。试想一下,那果肉脆、酸、甜、凉,吃到口中,能不齿颊生凉?此可视为今日“粒粒橙”等果肉饮料的先驱。(www.xing528.com)
还有一种“黄梅汤”法,“肥大黄梅蒸熟去核净肉一斤,炒盐三钱,干姜末一钱,半干紫苏二两,甘草、檀香末随意,拌匀置瓷器中,晒之,收贮。加糖点服,夏月调水更妙。”这个法子是用鲜黄梅蒸熟收贮,喝时再用水调开。
再有一种方法叫作“凤池汤”,“乌梅去仁留核一斤,甘草四两,炒盐一两,水煎成膏。一法各等分三味杵为末,拌匀实,按入瓶,腊月或伏中合,半年后焙干为末,点服或用水煎成膏亦可”。这个方法可能最为接近后世酸梅汤的做法。
因为酸梅汤这种饮料从明代一直流传至今天,是老北京的传统饮料,其制法可能稍有变异,但是大体路数仍然相似。仅以从前北京城所售酸梅汤为例,它是以乌梅用沸水浸泡,滤去渣滓,兑以真二贡蔗糖,俟其自凉后,加些桂花,兑以凉白开水,盛于罐内,罐外环以碎冰。这种酸梅汤饮起来酸而不烈,甜而不酽,冰而不钻牙床,以琉璃厂信远斋所制最为有名。
还有一种制法是把乌梅煮成汁,其他和第一种制法一样,这是一种省时的做法。因为用水浸乌梅原料消耗大,也太费时间。这样做法省时省料,但论其香醇适口,浓淡相宜则远不及第一种矣。最末等的一种制法则是用杏干糖精煮成,碗里加大量冰块,这是在街头专门卖给下层人民喝的。
过去的北京卖酸梅汤也算得一景。在冰桶上面插一面月牙戟,卖者手拿两只小巧铜碗儿,叫作“冰盏儿”,边走边敲,清脆的声音听上去就有清凉之感。当然,曹家是世宦之家,他家喝的酸梅汤绝不会到市上去买,定是自家所制,说不定也有什么独特的秘法,非贫贱小民所能猜度。过去丰润的寒门小户夏日也喝酸梅汤,那不过是用醋加糖精,兑以井拔凉水。如果稍微富裕,加些白糖,便已奢侈,与上面所说种种酸梅汤比起来,其差别难以道里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