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问 落魄王孙看贾芸吗
对于贾府后辈,曹雪芹少有许可,大抵是些斗鸡走马、寻花问柳之徒,唯独对贾芸笔下留情,一出场就让他表现出一些较好的品质,比如他很孝敬。由舅舅家受了气回来,他母亲问他到哪里去了一日,他“恐他母亲生气,便不说起卜世仁的事来,只说在西府里等琏二叔来着”。别看这一件小事,我们回想第十回,金荣从学里受了气回来,就是嘟嘟哝哝地嘀咕不已,让他母亲知道,他母亲又告诉了璜大奶奶,惹得璜大奶奶要到宁府讨个说法,俩人的高下就比出来了。第二点他不败家。他对舅舅说:“难道舅舅不知道的,还是有一亩地,两间房子,如今我手里花了不成?”这说明他虽然没有把家道过得更好,起码没有把家败了。第三点,他积极向上,主动地到荣府找贾琏,要找个工作,挣些钱花,说明他对家庭对自己都很有责任感,从根本上与那些昏天黑地的酒肉之徒划清了界限。他还颇有一些骨气。舅舅对他说:“你但凡立得起来,到你们大房里,就是他们爷儿们见不着,便下个气,和他们管家的或者管事的人们嘻和嘻和,也弄个事儿管管。”可是他没有去找那些管家和管事的,而是直接去找贾琏。为什么?因为他是主子,不能和那些高等的奴才低声下气,主子有事自然应该去找主子。就是在贾宝玉的小厮面前,他也仍能拿出主子的款儿来,一进门,就跺脚说:“猴头们淘气,我来了。”那些正在淘气的小厮也知道马上散了。就是那个顽劣异常的小厮茗烟也是对他恭敬有加,为他去“哨探”,临走还知道客气说“我到茶去,二爷吃了茶再去”。他虽然穷困,可并没有“掉价儿”,仍然保持着一定的身份尊严。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他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机敏,当贾琏对他说原本要给他的事情给了贾芹,让他等着栽花木的工程。他只说了一句:“既是这样,我就等着吧,叔叔也不必先在婶婶跟前提我今日来,到跟前再说也不迟。”因为他马上明白了,这位叔叔当不了婶子的家,若是间接地让叔叔去和婶子说,这个事情还是没有把握,他须亲自去求婶子,把这个人情给了王熙凤,工作才有着落。他这样做了,果然马到成功。他知道王熙凤虚荣而爱财,所以不惜借贷买了冰片麝香送上,知道王熙凤爱奉承,喜排场,所以一见了面就“忙把手逼着,恭恭敬敬抢上来请安”。他知道凤姐喜欢显示个人权威,竟对王熙凤说:“求叔叔这事,婶婶休提,我这里正后悔呢。早知这样,我竟一起头求婶婶,这会子早完了。谁承望叔叔竟不能的。”三两句话就把贾琏卖了。当贾宝玉说他像自己的儿子,他也及时地说:“俗语说的,摇车里的爷爷,拄拐棍的孙子,虽然岁数大,山高遮不过太阳。只从我父亲没了,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导,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到后来他果真在宝玉面前自称“不肖男”,称贾宝玉为“父亲大人”。他不仅攀上了王熙凤这个高枝儿,还攀上了贾宝玉,荣府之中两个最重要的人物都成了他的靠山。(www.xing528.com)
为了写好这个人物,曹雪芹还特意把两个思想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推到他的面前,让这位落魄王孙充分体味世态人情的炎凉冷暖。一个是他的舅舅卜世仁,一个是他的邻居醉金刚倪二。他想借些冰片麝香去给凤姐送礼,开香料铺的卜世仁不但不借给他,反而教训一顿,最后连顿饭都没有管。如今的年轻人也许不会看重这一顿饭,可是在旧日旗人之中,别说外甥到了舅舅家,就是一般的朋友到了家,留一顿饭去是常礼。著名的旗人作家老舍宁可当了大褂儿也要请朋友吃饭,便是这种“老礼儿”的延续。卜世仁这样做可说已经不要任何脸面了。可是作为泼皮无赖的醉金刚倪二却异常慷慨地借给他十五两三钱有零的银子,而且言明不要利息。两相对比,高下立辨。
可以说曹雪芹用不长的篇幅把这个极其复杂的贾芸写活了,很立体化。除了曹雪芹,别的作家很少有这种本领。这与曹雪芹的生活经历有极大关系。曹雪芹一生都是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他三五岁时家就被抄,随家人回到北京,在蒜市口一所十七间半的居所居住,他的父亲还被枷号,追赔银两,那一种困顿可想而知。长大后,虽然有专家认为曹家有过一段复兴期,但是我想无论怎么复兴,曹雪芹也不会过上如书中贾宝玉那样的生活。至于曹雪芹逝世之前,则已经是“举家食粥酒常赊”了。甲戌本《红楼梦》的第六回有一首回前诗道:“朝叩富儿门,富儿犹未足。虽无千金酬,嗟彼胜骨肉。”曹雪芹的好友敦诚在写给他的诗中也曾说:“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看来曹雪芹确实有过和书中贾芸差不多的遭遇,也许事实未必是实,情感却是真实的。所谓作家体验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情感体验。情感的真实比事实的真实更为重要。因此要了解曹雪芹这位落魄王孙的生活与情感,看一看这个贾芸很有益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