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问 贾政很无奈吗
第二十三回元妃传谕,让众姊妹搬进大观园居住,又怕宝玉冷清了,心中不畅,惹贾母、王夫人忧虑,故此命宝玉也一同搬进去居住。贾政不敢违命,只好也让贾宝玉搬进去。但是在搬进去之前,要对他进行一番“入园教育”,让丫头叫宝玉前来。那宝玉进得屋来,“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站在跟前,神采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委蕤,举止荒疏,忽又想起贾珠来;再看看王夫人只有这一个亲生的儿子,素爱如珍,自己的胡须将已苍白,因这几件上,把素日嫌恶处分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这一段描写虽然着墨不多,却把贾政对于宝玉的许多无奈写得淋漓尽致。
贾政对于宝玉,除了在贾母面前较为客气,若是爷儿俩独处,一句好话也没有,可是在这里却写了他这样多的无奈。我们看,头一件,他只有三个儿子,长子贾珠已死,庶出的贾环又实在上不得台面,只有贾宝玉这样一块活宝,等于是一个独子,不喜欢也得喜欢。第二件,王夫人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儿子,看在王夫人的面上,也不能太过分。第三件,自己年纪也日渐其大,那一种爱子之心,自然比年轻时要重些。这还只说了一个方面,还有另外两个因素是他不得不考虑的。一个是贾母溺爱,他作为儿子不敢违拗,因之对于宝玉就不能管束太严,以免贾母生气。还有,是元妃把宝玉带大的,名义上是姐弟,实际上情同母子,元妃在宫中还时时惦记宝玉,他就更不能对于宝玉太过分,万一出了什么事情,在元妃面前无法交代。元妃虽说是他的女儿,但如今是皇妃,是主子,她的任何一句话都等于圣旨,他不能不听。综合这几项因素,贾政这个父亲就很不好当,明明看到儿子有毛病,需管教,却又不敢深管。不深管吧,万一出了事情,惹出祸端,首要责任又在他这个父亲,因为“养不教,父之过”。(www.xing528.com)
我们看他对宝玉怎么说:“娘娘吩咐,你日日外头嬉游,渐次疏懒,如今叫禁管同你姊妹们在园子里读书写字。你可好生用心习学,再若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他把元妃的谕旨做了些许篡改,元妃只说让他搬进去居住,可没说让他进去读书写字。可是贾政却把给予他更多更大的自由说成“禁管”,禁管的目的是“读书写字”,而且施以威胁恫吓。在无法改变元妃谕旨的情况下,他只能这样尽力而为,作为父亲的权威是大大打了折扣的。贾政这个人绝不像后来续书所写那样颟顸不通事务。他虽然不喜俗务,只是不喜而已,并非不懂,更非不能,尤其对于宝玉,他看得比谁都透彻。俗话说“知子莫若父”,他这个父亲比一般的父亲更知道自己的儿子什么样。他曾经让李贵传话给贾代儒,连《诗经》古文都可以不教,务必要把《四书》先读熟,就是要先为宝玉打下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础,然后再学其他,庶可无大过。他最讨厌宝玉的就是专门在“浓词艳赋”上用功夫,可是有时候他又不得不对他有所顺从,比如大观园题对额,就让宝玉很露了一把脸,原因是元妃喜欢宝玉,若是她知道园中对额都是宝玉所题,定会喜欢。
在整部书中,贾政是作为贾宝玉的主要对立面出现的,而且明显占有绝对优势,如果没有那样多因素牵扯,相信他定会把贾宝玉管教成那个社会所认可的忠臣孝子,至少不会惹事生非。可惜有那样多的因素牵掣,他管教起宝玉来就总是投鼠忌器,因而给贾宝玉特异思想特异行为的发展留下很大空间。在这里我们用不着替贾政惋惜,更不必替贾宝玉庆幸,我们应该注意学习曹雪芹那种高超的文学理念和文学手法。文学作品要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久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可是具体操作起来却难见典范。曹雪芹写贾政,正是为了写贾宝玉。像贾宝玉这样千古未有的特异人物,寒门小户绝对出不来,一般的势族显宦之家也难以出来,必得有这样的典型环境才能出来贾宝玉这样的典型性格。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曹雪芹给了贾宝玉一个大观园;人文环境,给了他一个这样的父亲,还有贾母和王夫人,还有元妃,还有众多美丽异常的青春少女,这才使贾宝玉这种特异的,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人物形象显得那样合理、自然。因此,仅就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而言,《红楼梦》一书也是空前绝后的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